辩论赛 感性重于理性

多些例子和提问,最好能把正反两方都说下。

【探求道德定义】
道德是人性别于兽性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为了文明美好生活的追求目标,所以道德永远是由低级向更高级的理想发展的,虽经无数相对阶段性的曲折、迂回甚至倒退,但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憧憬着的美好社会生活,是永无止境的,但人们想往的美好生活,不是靠虔诚的祈祷或“不劳而获 ”得来的,需靠每人殚精竭虑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当然每人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但因每人的品行素质和价值观,始终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性,有的人积极肯干,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甚至不图报偿的肯为人民利益而献身,那种高尚伟大的损己利人精神,必然受人们的称赞和敬仰,因为他(她)们是推动社会文明和谐的姣姣者,是人类好的、善的、美的榜样,可定为有道德的人。这在古 今许多纪念庙堂、雕像(除祭鬼神遗迹)和奖评道德模范等都可说明,但也有少数寡廉鲜耻 者,持损人利己价值观,以暴恐和弱肉强食的兽性,对人民和社会的文明美好生活恣意屠杀和践踏,他(她)们是人类坏的、丑、恶的,是阻碍社会进步和拉历史倒车的,必然激起人们的憎恨和鞭挞,这样的人可定义为缺德的或损德的。
总之,道德的实质是讲奉献的,是软性的;法律的性质是讲该不该的道理的,是硬性的。道德的作用是抑恶扬善的,奖勤罚懒和让人学好向善的;它的意义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 明幸福前进的。这些应是道德与缺德的概念。弄清道德的实质,正确分清人间的一 切是、非、对、错、善、恶和道德与缺德的真理,非常重要。可惜现在有些人对完整的道德概念,还易模糊、混淆和认识不清的,从而漠视和淡化了道德,也因在过往的一些哲人圣贤们的论述中,少见对此做过完整具体的道德定义或结论。
《现代汉语词典》说: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和规范。通过社会或阶级的舆论 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这里没有说人性行为的好坏,只说了人类历史过程中的生活习惯和规范,这个道德定义当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了,更无什么是非可谈 。
我国古圣贤们对道德是如何定义的?老子的《道德经》是以“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和“无 为无欲无争”并感恩大地的“厚德载物”等,称做道德的对吗?但这很易使人陷入有个“上帝”主宰的想象,这种无证据的唯心想象是不现实的,再说无为无欲无争等,也只好用今人有正能量的思维逻辑去解释古人的思想了,并也难免众议纷云,否则人性的欲望,在道德规范内应是无止境的,若有止境就无今日的高楼大厦、电灯、飞机······繁华世界了,再说人无竞争就等于上学无考试或待遇无差别,这都不是现实的,所以这个道德定义,起码说也是笼綂、含糊的,难让普通百姓理解和具体执行的。
孔、孟儒家们对道德是如何定义的?与老子不同,他们多泛指个人的好坏阐述道德的,并以“君子”或“小人”的形象进行褒贬的,对人性的规范大都是有正能量和积极作用的,他们的许多箴言语录,可谓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在中国历史上由于他们的教化,促使了由粗野的奴隶制社会进步到封建制社会,彪炳千秋。如“仁义礼智信”、“孝”等,其中除“智”字外都在道德范畴,只不过仁和义的含义太广泛,不太具体规范道德时易被误解,如有人说:我尽办仁义事,从不杀生,经常买鱼来放生。还有什么:“哥们义气”干坏事一拍既合等。所以他们的道德定义有些零散也欠精确,需知道德应涵盖每人的一切思想和言行,是深植于 良心上默认共识的一条人间大道理。但对孔孟的一些倒退的政治观点应否定,遗憾的是在很长的封建历史节段,孙中山式的革命出现得太迟了,致使耽误了百十年的经济腾飞,无怪人家说我们天生奴隶性 。
西方圣贤们对道德是如何定义的?如约翰穆勒的《功用主义》还有柏拉图他们大体是说:“增进幸福就是道德标准”,这个标准未说明是为自己增幸福,还是为他人增幸福?若为自己同时也为他人大众增进幸福,那么我们每个人每天奔波劳碌的工作,不都是为自己生活得 更好同是也为社会大众增了幸福吗?如果这都算道德的,那么这世上还有缺德的坏人吗?警、法还有用吗?所以这个不分好坏的道德定义,也是于人类社会文明幸福无促进作用和进步意义的,也是含糊不清的。还有亚当斯秘的《道德情操论》说:“谨慎、仁慈、正义是美德”。其中“谨慎”不能说明好坏,仁慈的含义太广泛而正义仅是道德的局部,这些做为道德的定义或总结也是欠具体和完整的。还有康德,曾说在中国过去旧社会的妇女缠足,因为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是道德的,所以那就是道德的。我认为这个道德定义是不真实的,因为我这80多岁的人,小时曾听曾祖母们说:女孩子从很小的年龄,就得强忍着残酷的痛苦,在家长、族群们的打骂下和社会上层那些“男尊女卑”的威逼下,不知流过多少泪,硬把自己一双自然足缠成骨折的畸型,才能活在人间,这种做法对人类美好幸福生活,有何作用 和意义呢?在“男尊女卑”的罪恶说教下,是那些“上层建筑”们的腐朽思想,把自己的快乐 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损人利己的思想言行,不是真正的缺德吗?怎能说成是道德的呢?即便那时人们愚昧无知,把恶事说成善事或当时明知恶事而慑于恶势氛围不敢说真话,那么在明白过来的今人就不能再颠倒黑白了。
总之,道德的真理应是永恒的,鼓励向善的,而且是利他利众重于利己的,从人类发展史看有条清析的脉络,就是由只顾粗野利己意识渐向文明利众意识发展的,这可从很多古迹、文物、书籍为证。弄清道德应有性质、作用、意义后,就该对它尽量做出较精确、具体、易 懂、适用的定义来,让广大民众便于遵循,还要考虑全人类綂一性和对社会的前瞻性、科学性。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互聨网地球村的大趋势下,更拉近了人们的交往、和谐、包容。在法律尚无綂一希望的情况下,先倡导道德的綂一,望能提高人性觉悟,促进世界和平。我初步提出易懂实用的道德如下,望批评讨论,共谋善行。
一,道德定义:凡一切不图报偿的公正利他利众的科学思想和言行,都是道德的,提倡。凡一切合理、法利己也利人利众的事业,是人生应尽职责,必须。凡一切非理损人损公利己(或不利己)的非科学思想和言行,都是缺德的,禁忌。
二,道德界定:道与德俩范畴,道是站在平等基础上的讲道理,其评判标准是人民法律;道似人人必行的唯一轨道,凡出轨善的(无偿奉献)科学思想和言行就是德,凡出轨恶的非科学思想和言行就是罪错。
三,道德范畴:“人类之爱”。
解释:“不图报偿”是指主观上不图回报,不是绝对不受奖赏。“科学思想和言行”是指靠务实的,而不光靠祈祷,或在救助伤人时不懂一点医术的胡干都是不科学的。“人类之爱”非本人原创。 85岁卢建申 天津河西区桂江里161门412 2754822592@qq.co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7
其实有句话可以恰当的表达出这样的感觉,诸如我曾经回答相关“理性的刺猬、感性的玫瑰”这样的题目一样,只是稍微再作下补充吧。

一、相关理性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大多数人倾向于理性,因为理性在很多条件下是与逻辑和辩证相联系,在解决问题时,只有理性才能最大程度的显现出独到优势。只是如果理性过了火,理性也意味着严肃,意味着冷漠,也意味着缺乏生活趣味,会让人感觉很无趣而敬而远之。这犹如刺猬,冷漠的看待一切和保护自己的一切,那身防护让人生畏进而生疏,也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二、相关感性的问题

虽然说,某些时候的感性也让人很纠结,诸如多愁善感,如整天的怨天尤人,这些毫无意义的感性都是需要我们摈弃的,只是,除此之外,感性依然是人类情感中盛开的花朵,特别是在人的情感世界中,那些绚丽的诗词散文,那些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不都是各种感性的流露?因而,感性如同那娇艳欲滴的玫瑰,给人的舒适和美感,人们也更倾向于感受玫瑰的芬芳,领会生活的意义。

所以,相对来说,个人更倾向于感性的存在,那样的生活才更会斑斓,不要太过严肃的对待生活,给朋友或家庭一种存在感,我想这才是生活的意义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