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怎样处置犯人的?

如题所述

清代的刑场一般设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犯人从刑部监狱西门押出,绕进西交民巷,经宣武门,然后到菜市口刑场。

菜市口刑场的具体地点,东自铁门南口外起,西至丞相胡同(现菜市口胡同)北口外止。

清代对死刑罪犯的处决是每年冬至前执行,因此称为“秋决”。民间俗称“出大差”。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狱吏对囚犯说:“某某你大喜了,官司今天完了!”囚犯便知是死到临头。当天夜里,囚犯便由身佩武器的狱吏看守起来,并有专人给囚犯洗脸梳头,给犯人准备一顾比较丰盛的晚饭,名曰:“辞阳饭”。

第二天一早,犯人被提出狱,用法绳捆绑好,插上招子,点名押上囚车,开到街上游街示众,囚车经过之地,犯人可以指名索要沿街店铺中的点心、酒菜,甚至布匹绸缎。

犯人一到刑场,狱吏便用事先准备好的“混合酒”(迷魂汤)把犯人灌得烂醉如泥,等拖下囚车时已毫无知觉。犯人由东向西排列,刽子手执刀由东向西依次斩决。每逢处决犯人时,都在开业于明嘉靖年间的国药店西鹤年堂东侧高高搭起监斩棚监斩。

掌刑刽子手一般是三人,一个首先用特制的“铁笼头”套在死囚的头上,一个紧勒死囚身上的法绳,一人掌刀。

行刑时,手持铁笼头的刽子手和紧勒法绳的刽子手前后一拉,死囚的头颈即被拉出腔外,掌刀人趁机一刀斩决。

清朝的200多年中,菜市口刑场被处决的人不计其数。据传说,由于施刑后的犯人鲜血四处流淌,土质都变成殷红色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1
在清朝主题的电视剧中,官员们处理人犯通常会提到发配。如果是发配到西南地区,那犯人还会松一口气。但是如果说是发配宁古塔,那犯人们会立刻开始走关系,因为去宁古塔比砍头还难受。那么,在清朝历史上,宁古塔究竟是个什么地方?犯人们为何这么害怕? 其实宁古塔起初只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黑龙江牡丹江市境内。按照现在的话说,也算一个边境城市。但在清朝建立的初期,当时的东北地区人烟稀少,根本没有多少城市。清朝建立之后,最初的统治重心在沈阳,也就是盛京。但是北方也需要镇守,宁古塔就是清朝初期的军事重镇之一。 在清朝的前期,宁古塔确实是军事要塞的性质。但是随着清朝入主中原,清朝的统治重心开始南移,宁古塔逐步丧失了之前的作用。可总要找点事情干,于是这个军事重镇逐步成了接受流放犯人的场所。唐宋元明各个王朝流放犯人基本上都是选择西南地区,只有清朝选择了东北地区。 在清朝的历史上,那些罪不至死的犯人很有可能被发配宁古塔。对于犯人们来说,这比砍头还难受。首先要经历漫长的路程,当时没有什么像样的交通工具,犯人要靠两条腿走到宁古塔。路途中,遭受差役的虐待是难免的。即使到了宁古塔,也不是什么好日子。那里天寒地冻,取暖设备很差。请注意,这些犯人是发配过去做奴隶的。 送于披甲人为奴,这句话应该很熟悉。犯人到达宁古塔之后,就要开始像奴隶一样的生活。虽然有的犯人有机会返回中原,但是这个比例非常小,大部分犯人都死在了宁古塔。所以说,犯人们一旦听说自己要被发配到宁古塔,就会立刻开始走关系,争取发配到海南岛去。 从顺治一直到咸丰,有很多犯人都被发配到了宁古塔。但是进入近代之后,随着沙俄的南下,宁古塔地区也不在安全。就这样,清朝改变了流放的区域。在近代历史上,发配西北地区的犯人逐步增多。熟悉近代史的朋友会发现,发配伊犁取代了发配宁古塔。当年,林则徐大人也曾经被发配到了西北。不过人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再加上自己的女婿实在是争气,自然不会受罪。

清朝时,如何处决犯人
清代死刑分为三档,绞刑,斩首,凌迟。绞刑最轻,能保全尸,一般给女性或有头有脸的王公贵族用。一般的死刑用斩首。斩首分斩立决和斩监侯。除了大逆不道、谋反、江洋大盗外,其余死刑犯一律暂时监禁起来,等候“秋决”。斩首还有附加刑枭首,将人犯斩掉的人头挂在城墙示众。罪大恶极的用凌迟,即用...

清代是怎样处置犯人的?
清代的刑场一般设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犯人从刑部监狱西门押出,绕进西交民巷,经宣武门,然后到菜市口刑场。菜市口刑场的具体地点,东自铁门南口外起,西至丞相胡同(现菜市口胡同)北口外止。清代对死刑罪犯的处决是每年冬至前执行,因此称为“秋决”。民间俗称“出大差”。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

在清朝一般犯了什么罪会被凌迟处死?
在清朝一般犯了政治罪会被凌迟处死。凌迟处死俗称千刀万剐,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凌迟主要是针对谋反、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逆伦罪的人设置的。也就是说,凌迟主要是用来处死危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犯的。凌迟的执行方式是将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让那些声称脑袋掉...

清代当街示众的酷刑站笼 将犯人囚禁在站笼中活活吊死
一、清代当街示众的酷刑站笼 所谓的站笼在之刑,满清时期,有一种官府常用但却异常残酷的刑法叫“站笼”,别名又叫“立枷”。顾名思义,就是让犯人站在一个笼子里。这种站笼比木笼相对人性化,上小下 大,符合人体标准。不过,站笼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刑具,狱卒可以轻易弄死囚犯...

清代当街示众的酷刑站笼 将犯人囚禁在站笼中活活吊死
1. 站笼刑罚 站笼,又称为立枷,是满清时期官府常用的一种残酷刑罚。这种刑具上小下大,符合人体标准,但实际上非常危险,狱卒可以轻易地致囚犯于死地。与古代欧洲的笑刑相比,站笼要稍微好一些。站笼刑具通常较高,囚犯站立其中需要垫砖头。囚犯送的礼越多,狱卒垫的砖头就越多。如果没有砖头,囚犯就...

清代如何对犯人执行死刑?
中国古代执行死刑,实刑的是公开的原则,除特别的人贩和妇女之外,一般都是压往市曹处决,在元明清的北京,也是在闹市执行,元代是在柴市口(现北京市东城区),明朝是在西四牌楼(现北京市西城区西四),清代是在菜市口(现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都属于当时北京的交通要道,平时十分的热闹,至于...

清代的大赦有哪些类型?
清代以及历朝历代都会有大赦或者恩科之类的。大赦就是皇帝由于各种原因惠及民生和犯人的一种方式。类型主要有,新皇登基,皇帝大婚,天灾,还有皇帝和太后,皇后的六十大寿,最后就是国家出现了巨大捷报!主要就是就是这些,大家有其他的,欢迎补充哈!

为什么清朝喜欢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

清朝处罚犯人,经常是发配打拉乌牲与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求解
宁古塔是清代最著名的流放地之一。清代的流放,或称“谪戍”,或称“发谴”,或称“充军”,虽然略有差异,其实质却都是把犯罪的人或其全家送往边疆地区给旗人官兵或非旗人官兵(也就是所谓的“披甲人”)作奴婢。发配的地方,主要是东北和新疆。《清史稿·刑法志》说:又有发遣名目,初第发尚阳堡...

清代这几种恐怖的刑罚,每一种刑罚,都让人不寒而栗
满清十大酷刑是中国封建时期(清朝)审问犯人所用刑罚。满清十大酷刑包括:剥 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 迟,缢首,烹煮,宫刑,刖刑,插针,活埋,鸩 毒,棍刑,锯割,断椎,灌铅,弹琵琶,抽肠,骑木 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