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对治空虚、寂寞、无聊的心理病?

身边没有很多人可以交往,工作也很清闲,生存压力也没有,常常感到空虚寂寞冷,但低级趣味的“找乐子”我又不屑去做,因此求助于佛法。

我虽然想在佛法中力挽狂澜,但是这点微不足道犹如尘埃掉进大海。看你能领悟多少了? 观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 蕉,诸识法如幻. ... 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
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
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
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上至非想处,下至转轮王,
七宝镇随身,千子常围绕,
如其寿命尽,须臾不暂停,
还漂死海中,随缘受众苦。
循环三界内,犹如及井轮,
亦如蚕作茧,吐丝还自缠。
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
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
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属,
目观生死隔,云何不愁叹;
是故劝诸人,谛听真实法,
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
佛法如甘露,除热得清凉,
一心应善听,能灭诸烦恼。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苾刍:‘有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汝诸苾刍,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若老、病、死世间无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是故应知,此老、病、死,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由此三事,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
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
此老病死皆共嫌,形仪丑恶极可厌,
少年容貌暂时住,不久咸悉见枯羸;
假使寿命满百年,终归不免无常逼,
老病死苦常随逐,恒与众生作无利。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诸瑟刍众、天、龙、药叉、揵闼婆、阿苏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常求诸欲境,不行于善事,
云何保形命,不见死来侵,
命根气欲尽,支节悉分离,
众苦与死俱,此时徒叹恨;
两目俱翻上,死刀随业下,
意想并慞惶,无能相救济,
长喘连胸急,短气喉中干,
死王催伺命,亲属徒相守,
诸识皆昏昧,行入险城中,
亲知咸弃舍,任彼绳牵去,
将至琰魔王,随业而受报。
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
明眼无过慧,黑闇不过痴,
病不起怨家,大怖无过死。
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
当勤策三业,恒修于福智。
眷属皆舍去,财货任他将,
但持自善根,险道充粮食。
譬如路傍树,暂息非久停,
车马及妻儿,不久皆如是。
譬如群宿乌,夜聚旦随飞,
死去别亲知,乖离亦如是。
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仗处,
依经我略说,智者善应思。
天阿苏罗药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
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
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于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
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还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05
空虚、寂寞、无聊这些在佛法里讲都属于烦恼业障,既然是业障,佛教里就有消业障的办法,比如念佛念经,或者多听经闻法(网上有很多法师讲经视频),还有平时可以多行善做好事补充正能量,比如去做义工为他人奉献,去放生拯救小生命。做多了之后这些消极的情绪自然会慢慢散去。
第2个回答  2012-12-21
坐禅,其实我觉得你有空可以去帮助一些人,做一些好事,多做好事,内心自然富有,可以从身边做起,有空去关心关心孤儿院、养老院里的孤寡老人,所谓给予是富有的人特有的财富,而在你付出的同时也一定会得到反馈的!祝你好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21
那是你太空虚无助了!
有道是“急病乱投医”,不要把自己的心寄托于某种宗教,从而掩盖了你自身的不足,过于悠闲就是颓废,颓废才被一些人所利用。对人坦诚豁达一些,多接触外界,有朋友了,有事做了,你就不空虚了!
第4个回答  2012-12-21
深入佛法的人,不会有这种感觉。。不懂佛法的人,总会有这种问题。。。
但是,实际上,仅仅是一扇门的区别。。。
一样的状态,不同的感觉

推荐你读【楞严经】,读懂了,明白守真,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也可以进入我团队公告中的网址,看看博主的文章,应该对你学佛有益处

佛教如何对治空虚、寂寞、无聊的心理病?
佛法如甘露,除热得清凉,一心应善听,能灭诸烦恼。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苾刍:‘有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汝诸苾刍,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

空虚寂寞无聊忧愁难解怎么对下文求答案
空虚、寂寞、无聊这些在佛法里讲都属于烦恼业障,既然是业障,佛教里就有消业障的办法,比如念佛念经,或者多听经闻法(网上有很多法师讲经视频),还有平时可以多行善做好事补充正能量,比如去做义工为他人奉献,去放生拯救小生命。做多了之后这些消极的情绪自然会慢慢散去。

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处
其次,念佛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治疗孤独寂寞和多话病症的良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聊,而念佛可以填补内心的空虚,让生活变得充实和快乐。在我们的社区中,许多老年人都通过念佛来克服孤独和寂寞,他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有意义。第三,念佛是众善之根本,能够消除业障,增加无量的福...

佛教揭示精神病的根本起因,如何运用佛法治精神病,藏
在佛教眼里,人有三种病:1、身理病;2、心理病;3、负能量病(佛教称之为“业障病”)。得了前两种病,虽说从佛法角度而言是四大不调原因所致,但世俗的人(包括刚刚开始修行的人)光靠信仰是治不了的,因为凡人的心念不强、意志不坚,必须得靠医生来治疗。但若是第三类病负能量病(医生查不出...

从佛教的角度,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要看住自己的真心,不要跟随念头跑,当一个念头产生,立刻警觉,不要跟着再跑,这样长期下去你才能真正控制自己的大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自治。当知一切念头"如露亦如电"。正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三,要学作佛,首要学会如何做人。 我们只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人在这世界有自己的责任,...

本人读高二17岁,整天无所事事心中浮躁、空虚、敏感、多疑等。想借佛学...
如果坚持不了就躺着念,最好念上1小时再睡。坚持不了睡了也可以,但是最好再抽时间坐着念一小时。念的时候不要出声,心里默念。要注意的是不要走思,不要想其他。在没有要求了。下边讲科学原理:念佛不是要把佛念下来,更不能神神叨叨,也不许疑神疑鬼,否则你就是把我的好心当成驴肝肺,这是...

佛教怎么解释人情感泛滥
执著于“物”的时候,执于有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执于无是无所事事,空虚逃避。只要有执著,或者看的过重,或者看的过轻,都会产生心理的苦恼,无明,不理智的思维,错误的执著和判断,是这些苦恼的根源。爱里头有感情,慈悲里头有智慧没有感情,也就是转识成智的爱叫慈悲,带著感情的,这就不叫...

社会上流行的"抑郁症"佛教上何解?
最可怕的是动物被杀时分泌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对人体非常有害,现代科学研究这是一种有害的肾上腺素物质。同样,注水猪、牛、甲鱼、鸡等被杀时不仅分泌应急毒素,还有体内污水,如此肉食,谈何安全。 癌症、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SARS等疾病,在张吕萍看来皆与动物肉毒直接关联。都是动物冥冥之中的某种反抗。 癌症跟...

请问,根据佛法,性格孤僻尤其不敢和男生接触,是什么因的果 谢谢。
建议先看看有关男性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多了解他们性格特点和行为特征。你就不会害怕。如果想求姻缘,请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用恭敬心常常称念菩萨的名号。推荐《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感应事迹》,更多了解菩萨。你是不是不太爱运动?多从事体育运动会改变你的性格,而且容易和男性沟通...

你如何看待宗教信仰和什么什么精神。如何去满足你内心的空虚?
如果其他的(如基督教等其他宗教)可以给你带来内心的愉悦,你就欣赏他们就好了。所以什么什么精神不重要,它产生的作用——真善美,让世界多一点爱心,让人多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满足才是重要的。个人觉得满足内心空虚的话就是首先要接受自己(很难,鄙人还没成功,共勉之),接受自己心中所想,但是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