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战场上打仗怎样分清自己人而不会误杀?

如题所述

大家经常在古装电视剧当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两军对战,场面火爆,战士们为了能够获得胜利而不顾一切的向前冲,其场面感人至深。

这期间还会伴随着一段引人流泪的音乐,在音乐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士兵们将生命置之度外,拿着手中的武器与敌人拼命厮杀,而骑在马上的将士也会挥着手中的大刀与敌人决一死战。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场景虽然感人,但像他们这样乱砍难道就不会出问题吗?

万一砍错人了怎么办?万一杀到自己人了怎么办?难道古代人打仗都是这样胡乱砍杀吗?其实并非如此。

古代打仗是很有讲究的,像这样胡砍乱砍的军队是上不了大台面的,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获得胜利,别人的军队都井然有序,每一步都有合理的安排,而你们却一盘散沙,只知道拿着刀乱砍,这样一对比你们又如何能够获胜呢?

跟古代历史打仗最接近的电视剧便是《楚乔传》,在《楚乔传》当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贺萧带着秀丽军与敌军作战,而对方则采用弓箭手对秀丽军进行射杀,而在这个时候,贺萧赶紧让士兵们拿起手中的盾牌摆阵,以此保护秀丽军的安危,并且掩护大家撤退。

历史当中的战役跟这种场景极为相似,每一个军队都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排列,比如什么人负责冲刺拼杀,什么人负责远程攻击,什么人专门负责掩护都是需要经过严格的排列和安排的。

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有可能会获得战争的胜利。

两军交战摆阵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阵型可以让敌人陷入混乱当中,而自己军队却可以占绝对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军队在打仗之前都会先摆阵法的主要原因。

电视剧当中的场景虽然感人,可大家经常可以看到将士们不顾一切的与敌人厮杀,其场面不仅混乱,而且比较血腥,他们双手沾满鲜血,但却无法停止,也许这就是为了剧情需要吧。

但剧情漂亮了,却跟历史完全脱离了,真正的打仗,根本不是如此混乱,若是毫无阵法地乱打也难怪会落得凄惨的下场了?

中国古代打仗很有讲究,而且我国古代也出现了一批军事能人,比如说孙膑以及孙武都是其中的杰出者。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十六计》都是带兵打仗自然必须要了解的。

当然,纸上谈兵是完全不够的。他们在读了兵书之后,还需要到战场上去进行实战演练,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够找出哪些不足,才能够让自己懂得随机应变。

想要在战争当中获得胜利,光靠蛮力是不够的,蛮力是野蛮人才会采取的行为,真正的智者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可以用极少数的兵力去对付远超于自己数倍的敌人,最后还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

这便是谋士最大的魅力所在。

诗享课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古代打仗,原来也用“高科技”,即将开讲!速度购买系列课程参与听课学习吧!

婆媳在众人的调停下,终于签了停战协议,内容如下。

1,双方要保持克制,婆婆管住自己的嘴,不唠叨,媳妇管住自己的手,不败家。

2,婆婆不准在家里谈论二胎、保健品等敏感词汇;媳妇不准在家里谈论,给岳父母送礼、到岳母家过年等拉仇恨词语。

3,媳妇不准骂自己的儿子为龟孙子,婆婆也不能称自己的孙子为野种。

4,婆婆不能心怀儿媳妇抢了自己的儿子这种想法,媳妇不能有公公看自己一眼就是要勾搭自己的想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30
楼上复制了一堆废话,古代人打仗为了区分敌我,主要是军服颜色,其次是盔甲样式,从大方面讲,各国军队的盔甲样式虽大同小异,但还是有明显区分。
拿中原军队来讲,一般都是片甲,制作成分主要是竹片,然后用动物的胫串制而成,行动方便,轻,防砍不防射和穿刺。
盔甲最早样式来源于七国争霸,或兵马俑就可以看见完整样式,颜色呈深褐色,头盔多数为皮盔或布帽,只有校尉以上才配有铁盔,青铜盔。根据兵种能力而定,越高的兵种装备自然越好,青铜甲,铁甲不定,还有七国争霸中的吴国,曾采用犀牛皮制甲,当然,大部分士兵采用的都是竹片甲和牛皮泡制的片甲。样式方面基本差不多。(这里不包括元朝和清朝)
至于元朝军队,是仿汉人做的盔甲,但胸口喜欢带有护心镜,早期的蒙古部落,基本没有什么盔甲,即使有,也是三四层皮革缝制而成的所谓皮甲,做工质量很差,头盔也多数为带毡帽的镶钉皮锅盔。
清朝的军队装备也是仿汉的,胸口也有护心镜,不过在脖颈处做了一些改动,将士兵的脖子完全护住(参照八旗军的盔甲)
中国古代还使用过棉甲(一种加厚的棉布甲,可以简单的防砍,不防刺,防御很弱),藤甲(参照早期的云南部落士兵盔甲,跟编制筐子一个原理,防砍,防射,不防火)
甚至有些地方太穷,就用俩块木板做盔甲。
这么看来,不知道楼主看懂没,仅仅就盔甲样式就已经很容易区别敌我了,其次就是旗帜,和军服颜色,古代通常用绿色,红色,黑色军服颜色偏多。
除士兵盔甲衣着,旗帜以外,很多步兵配有盾牌,盾牌上的纹章(花纹)也可以很好区分。
好了,这是亚洲的古代军队。
下面说说欧洲古代的装备。
欧洲与亚洲不太一样,盔甲样式极度相似,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文化基本遍布整个地中海,并不是它自己的影响力大,而是源自于消逝的米诺斯文明(不懂就百科吧),古希腊文化是米诺斯文明的延续,整个地中海的国家,包括现今的中东地区,在当时都采用希腊式盔甲。
主要有俩种参照:
斯巴达重步兵
雅典重步兵
这俩个比较有代表性,大部分士兵装备与雅典军队装备大同小异,区分嘛,一个是颜色,雅典喜欢蓝色和白色军服,斯巴达一片红,盾牌,雅典喜欢把战神,米陶洛斯画在盾牌上,斯巴达是△标志。
其次盔甲样式,大部分希腊军队装备样式与雅典想同,皮甲多,铜甲少,喜欢带面具盔,锅盔。
斯巴达头盔(名字忘了),样式很特别,整个希腊这种头盔都不多。
胸甲喜欢采用肌肉外形的盔甲(看起来胸肌特发达那种)
哦,对了,这里提一下埃及,埃及步兵的盔甲就是雅典的那种盔甲,区别在于脑袋喜欢包头巾,头巾样式也是埃及独有的,至于埃及文化,别相信历史书,因为至今都没确定埃及文化究竟继承于哪里。
罗马不属于希腊文化,它是独立的拉丁文化,虽然大部分都是仿希腊文化(建筑,服装,早期盔甲,甚至包括早期的万神殿)马略改革之前,罗马士兵盔甲样式与古希腊大同小异,马略改革之后,罗马士兵主要采用自制的罗马制式板甲与锁子甲,(锁子甲来源并不明确,早期使用这种盔甲的,主要是罗马和凯尔特人,还有远在东方的波斯帝国,据说中国古代也有锁子甲)
罗马人的头盔其实也是仿希腊式头盔,做了一点改进,当然,罗马最出名的还是大方盾,看到那盾牌,谁都不可能认错,骑兵采用椭圆形大盾。军服以红色为主。内战时期有黄色军服和蓝色军服。
早期的凯尔特人,部落战争区分,一个是军服,一个是战妆,例如面鲸族,喜欢涂蓝色颜料在脸上和身上,高卢人喜欢在脸上涂白色颜料,或黑色淤泥,也是一种区分方法,要么就是图腾了,早期蛮族是没有旗子的,主要是图腾,一根棒子上面插着脑袋或者一堆牙齿,或某个动物的头颅就是旗帜了。
中世纪的欧洲军队,比较难区分,装备样式基本一模一样,所以有了战袍(也可以叫纹章袍)所有的士兵在盔甲外面套一件无袖长袍,袍子上的花纹代表着所属国家,所属阵营,所属的贵族势力。
没有的,可能是雇佣军,也可能是流寇,但一般俩军交战,没有也会临时补发的,为了区分。
至于误伤这点,永远不可能避免,有的时候明明知道,还会故意误伤。
唯一区别就是伤亡率了。
早期误伤就是投石机和弓箭,落石,这些东西没个准头,误伤太正常。
热兵器出现以后,误伤就是火炮,早期火枪的误伤不多,射速慢,上弹死慢,所以一般不会打歪。但火炮的准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主要误伤还是火炮,其次是机枪,早期的格林机枪(加特林机枪原型),准头相当糟糕,主要负责火力压制,所以误伤……也正常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误伤的就更多了,不仅是火炮,坦克,轰炸机,战舰,都有误伤,只是打的太惨,很多事情,不愿意提及罢了。
现代战争也有误伤,不过多数为情报错误,过度紧张造成,比起以往,强太多了,至少误杀可以大大降低了
第2个回答  2020-11-09
古代人打仗
两支军队的士兵头戴不同的头盔和穿着不同的铠甲不就能分辨清楚是自己人还是敌人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