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数据库技术是用来解决文件处理系统问题的。当时的数据库处理技术还很脆弱,常常发生应用不能提交的情况。

2、20世纪70年代关系模型的诞生为数据库专家提供了构造和处理数据库的标准方法,推动了关系数据库的发展和应用。1979年,Ashton-Tate公司引入了微机产品dBase Ⅱ,并称之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此数据库技术移植到了个人计算机上。

3、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后期,终端用户开始使用局域网技术将独立的计算机连接成网络,终端之间共享数据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多用户数据处理,称为客户机/服务器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技术正在被用来同Internet技术相结合,以便在机构内联网、部门局域网甚至WWW上发布数据库数据。



扩展资料

在数据库的发展历史上,数据库先后经历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等各个阶段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成为目前数据库产品中最重要的一员,80年代以来, 几乎所有的数据库厂商新出的数据库产品都支持关系型数据库,即使一些非关系数据库产品也几乎都有支持关系数据库的接口。这主要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可以比较好的解决管理和存储关系型数据的问题。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关系型数据库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这主要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半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需要用数据库进行存储管理,以此同时,分布式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也对数据库的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就开始出现。

这类数据库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设计和数据结构有了很大的不同, 它们更强调数据库数据的高并发读写和存储大数据,这类数据库被称为NoSQL(Not only SQL)数据库。 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一些传统领域依然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数据库技术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7

纵观数据管理发展过程,有如下三个重要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外部存储器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等,还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程序员在做实验的时候暂存实验数据,做完实验就把数据结果打在纸带上或者磁带上带走,所以一般不需要将数据长期保存。当时的数据并不是由专门的应用软件来管理,而是由使用数据的应用程序来管理。作为程序员,在编写软件时既要设计程序逻辑结构,又要设计物理结构以及数据的存取方式。所以在人工管理阶段,数据既不能共享也不具备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数据管理方面。此时,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也不再是磁带和卡片了,硬件方面已经有了磁盘、磁鼓等可以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了。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阶段也是数据库发展的初级阶段,使用文件系统存储、管理数据让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并且有了简单的数据管理功能。

    数据库系统阶段。虽然文件系统的出现,使得数据可以长期保存,但还是有着共享能力差,数据不具独立性等缺点。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计算机管理的对象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范围又越来越广泛,数据量急剧增长,同时多种应用、多种语言互相覆盖地共享数据集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数据库技术便应运而生,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0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 1、数据不保存 2、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 3、数据不共享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应用程序做相应的修改这就进一步加重了程序员的负担。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为 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由专门的软件即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程序和数据之间由软件提供的存取方法进行转换使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程序员可以不必过多地考虑物理细节将精力集中于算法。 3、数据共享性差 4、数据独立性低 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为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好冗余度低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