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掉鳞

我家养的鹦鹉鱼,一鱼缸底都是鱼鳞,可是没见到有那条鱼受伤了啊。。。这是怎么回事啊?

  

  其实导致鹦鹉鱼掉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是同缸里的其他鱼打架了,如果是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注意水质就好,如果担心情况会显得严重,那么可以用老三样来调整一下。还有并没有和同缸的鱼打架,但是却出现掉鳞的情况,那么朋友们,你要看看你的鱼缸是不是有其他造景物,鱼儿在游动的时候蹭到其他东西上,也会导致掉鳞的。
  如果是以上情况导致的鹦鹉鱼掉鳞,那么只要没有发生感染,那么是不需要太过紧张的。但是如果鱼缸里的鹦鹉鱼身上有白毛再加上还有掉鳞的情况,那么表示问题就很严重了,这样的掉鳞是水质或是喂食不当引起。掉鳞的原因可能是寄生虫破坏了鳞囊,对于鱼来说,水好是很重要的,勤换水,一来可以稀释菌虫。二来可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鱼得外病,治疗初期杀菌消毒,见好之后调水(稀释菌虫、降低氨氮、用盐(排毒),基本可以康复。最好把病鱼隔离治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7
你的鹦鹉鱼是得了水霉病。请马上隔离有病的鱼,以免其它鱼受感染。

水霉病。
得病原因大多是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观赏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第2个回答  2013-03-12
如果是打架造成的,最好把掉鳞片的单独隔离,用点黄粉或者混合盐杀一下菌防止感染,如果是细菌性的就用百虫绝杀,停食用药。
第3个回答  2013-03-02
呵呵,互相追咬造成的,目前还不是很严重,只是掉鳞片,如果掉鳞后的部位在被撕咬,露出白肉可麻烦了,死亡率非常高的,几乎100%,观察一下那只最可恶,最好隔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3-02
养好鱼的关键是过滤,而过滤主要是过滤鱼便,水里的毒素都是鱼便产生的。现在通用的水族过滤系统主要是上滤、滴流合、底滤、滤桶、侧滤、背滤,这些过滤系统形式是不同的,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缸外培养硝化菌的过滤系统。也就是说鱼便要抽取到那些滤体里才能进行硝化处理的,也才能把鱼便的氨清除。这些过滤系统需要通过缸内的水流才能把大部分的鱼便抽入滤体,通常需要配合造浪泵使用,造浪泵工作时鱼便会漂浮整个鱼缸,而把这些水体全部过滤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鱼便会有部分溶解在水里,污染水体使氨含量升高,鱼长时间生活在有氨的水体里,体质会慢慢变得虚弱就很容易受到水里病毒的侵害,鱼就容易有病厌食。所以经常需要用吸管及时地把鱼便吸取出来及经常换水,以减轻过滤的负担,这就增加了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了。百度永清过滤了解一下,这系统有自动清理鱼便的功能,会有帮助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