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帮助写《大学》的读后感

小孩13岁竟然要《大学》的读后感。
偶自己又不会.
需要800字左右.求助
如我满意可再追加100分

这个书又说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而后有定,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最后想停在哪里,最后希望达到的理想,这样才能有坚定的志向。因为传媒咨讯的爆炸,加上无良心的传媒操纵者不断搅和,社会被搅和得浮躁不堪。人们被无边无际的网络,无孔不入的广告造梦机,无处不在的传媒糖衣炮弹攻击着,包围着,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要什么了,理想这个东西基本上被降低到与现实一模一样了。有房、有车、有妻、有子。这些现实中太多太多的东西,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最高理想”。谁现在还像当年年轻的周恩来总理一样在课堂上无比认真地说“为中华之崛起”,我敢赌这家伙一定会被大家封为周星驰的最佳接班。理想是将来时的,是人生存在的目标,就像马拉松比赛,在起点上,我们是绝对看不见终点的,但是我们会定下心来努力地向那儿冲去。而“有房、有车、有妻、有子”这样的“理想”,只要我们一出门,那么多的楼盘,那么多的私家车,那么多的红男绿女,那么多的温馨家庭,就像妖影一样绕在我们身边,我们又怎么能让自己安下心来,踏实做事呢?所以啊,这个理想很重要啊。
定而后能静,坚定的志向才能让人甘于或者说敢于沉静下来,人的心如果能沉静,也就自然摆脱了浮躁。我们如果浮躁,这并不是我们的错,因为社会就是浮躁的,所以,社会不可能来谴责我们的浮躁,我们如果不浮躁,社会会褒奖我们,社会的褒奖,就是被定义了无数次的成功的本来面目了。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们的心能不浮躁 ,就能懂得去思考,去感悟,这就是格物致知的开始了。
我们看世界,看多了就会有自己的世界观,那么,我们是在用什么来看世界的呢?眼睛?那猫儿狗儿也是呢,它们咋就没有世界观呢?
我们是用自己的心在看世界,人的心里有些什么,世界就会被看成什么样子,心就像摄像机的镜头一样,用广角镜头,用长焦距镜头,所设录下的景象是不一样的。世界只有客观存在的那一个,但是我们的心里有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
谁不想自己的世界更美好呢?当然,这就必须让自己的心更美好了,就像给摄像机装备一个更好的镜头一样。外国有个读书特多,胡子也特多的人,叫马克思的说过,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宗教的,艺术的,伦理的,科学的和哲学的。
就像那个故事,有棵大树啊,科学家看见了怎么怎么说,画家看见了怎么怎么说,美学家看见了怎么怎么说,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镜头”不一样嘛。所以啊,这个“镜头”太重要了,如果“镜头”很糟糕的话,那我们心里的世界就也好糟糕哦。
怎样装备好的“镜头”呢,这个书里说了“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05
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啊,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古代那个大学啊,就是一个读书特多的人,比如老子,孔子,孟子,什么子,什么子啊这些人,纠集一伙读书不是很多的人当学生,天天给他们讲些自己觉得对的东西,等这些什么子啊死了以后呢,学生们就帮他们的老师写本书,比如《论语》啊《孟子》什么的。
这些书就是那个时代的大众传媒,那时的大学呢,差不多就是现在的报社啊,电视台之类的东西。因为它们传播思想的实质是一样嘛。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怎样做大众传媒呢?就是要弘扬社会中的那些值得去弘扬的东西。这就是我理解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然后呢,这个书又说,“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个一个读书特多的古人说,那个“亲”字是写错了的,应该是“新”字。我读了读,觉得新字是对的。新民呢,就是说让人们的思想每天能有新的进步,每天都有进步,一直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不同于皇帝们惯用的愚民政策,大众传媒的责任就在于让人们懂得去思考,去反思。外国有个读书特多的人说过:一个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决定的。所以我觉得,每个在城市森林里摸爬滚打的人,在如今毫无良心可言的大众传媒的带领下,被异化成了一件东西,如果不是东西的话,可就不好哦。比如那句妙语:你真不是个东西!或者说:你是个什么东西?对啊,人与人的差别就成了是东西之间的差别。不是东西的话,还成了一种罪恶。
所以啊,新民,止于至善,这些才是大众传媒应该做的事。
一个人的成长,在社会学上被称为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没有社会化,我们几乎无法形成个性,而且连生活中最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应付。由于我们不基本指导其它动物的本能,我们只能靠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进行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人和完全的人。
然而,在这个传媒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那无比强大的力量在每个人的成长中,已经占据了极为关键的地位。由于世界的发展进步,这是无法避免的,大众传媒的对世界发展的伟大贡献也是不容抹煞的。
爱因斯坦子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科学本身是中性的,中国人可以用火药绽放出节庆的色彩 ,日本人也可以把它装在枪里对准南京平民的后脑。传播学自然也是科学,自然也就是一把双刃剑,陈独秀的《新青年》可以启迪我民族的觉醒,希特勒的激情演说也可以把德意志民族搞得毫无理智。
关键是谁握着这把剑。

这个图很有意思吧,反正我读小学的时候,也作过这个题,我填的什么忘了,无非就是“川流不息”“拥挤”之类的词吧。这小子应该很喜欢看电视吧,我们大概也都喜欢看电视吧,我们那么热爱大众传媒,可是这些没良心的东西都教了些什么给我们呢?!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第2个回答  2008-05-03
本书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里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
本书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我们应该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发掘、弘扬自己本性中的善根,而摒弃邪恶的诱惑。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真诚做人,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的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于我的“思想改造”,外加于我的清规戒律。避免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自己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克服感情偏私的问题,修身正己以正人。
第3个回答  2008-05-03
《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明百姓,人人都要一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本末倒置就糟糕了……
《大学》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5-03
哎呀,不会就不会吧!小孩子要侃侃而谈《大学》的微言大义,难度偏大。对于国学经典,能读懂多少就算多少,千万不要搞出一副古之圣贤的新新代言人形象而恬不知耻。这样子,一来误导了今人,二来作贱了古人。对于小孩来说,还是要把它作为小孩来养,不能揠苗助长!切记!切记!说句玩笑话,问一下:谁布置的这个题目?让他/她写一篇挂出来,大伙儿来点评点评。我是说,古人的书和事是不大好整的,弄不巧我有一个独到的领悟和见解就被强以为是、自视甚高的人给阉割了啊!斯时斯地与此时此地,古人与今人,天南与海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读后感
《大学》潜移默化地塑造着炎黄子孙的思想,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心理,《大学》将生命的历程铺设在层层阶梯之上,进而鼓励我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联系大学生活,我们踏着高中的尾巴朝大学款款走来,对于大学生活我们充满未知,有迷茫、有憧憬、有抱负、有畏缩,五味杂成铺面而来,但更重要的应是《大学》中提倡的内修与外治。

《大学》读后感有什么?
就是大家都没有纠纷了,自然和谐社会就成就了,非常高。还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大学读后感怎么写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大学》书中看到这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

《大学》读后感500字,不要百度的,求不重复的。
通过阅读《大学》,我懂得“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只有现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弃旧图新才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在文章中,我找到了解决自己浮躁的方法,即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确定目标,志向坚定,才能镇静不躁的心安理得的思虑,...

读《大学》的感悟怎么写?
《大学》是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师。《大学》一直在教给我们“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详细地讲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我不大了解那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但我知道做人要有诚意,这样别人才会相信自己,我们还要修养自己的品性,不至于出去不讲礼貌,让...

《大学》读后感?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后,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风潮。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受其影响。 《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

有关《大学》的观后感
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

大学读后感1000字
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读完《大学》后...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儒家经典《大学》作为四书之一,以其简洁内容备受推崇,通常被建议作为入门读物。四书的阅读顺序一般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而《大学》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八个阶段: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理解为广泛涉猎,见多识广,通过比较不同学说如佛学、道家...

来大学的感想用文言文描述
1. 古文《大学》读后感1500字 《大学》读后感 多年来,尤其通过二期课改《综合科学》实验教材的教学试点,对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互相渗透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身为物理老师,自己不仅能在学生做化学、数学作业时给予帮助,同时在学生背诵古文时,常常能把例如“岳阳楼记”,“琵琶行”等篇章吟诵如流,每每总也能赢得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