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的意思是:爱是欲望的表述,娑婆是人世界的表述。
此句出自宋朝杨杰,他在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的序文里面说: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是污秽的国土,极乐,是清净的世界。娑婆世界众生的寿命短促而有限量,而彼极乐净土的寿命则无量无边。
娑婆世界具足了种种的痛苦,而彼西方世界则只有安乐无有众苦。在娑婆世界是随著业缘轮转生死,而如果一旦往生彼极乐国土,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是愿意度化众生,则能够任意自在,不为种种的业缘所束缚。其清净污秽、寿命数量、苦乐生死,有如是的差别不同,而众生却愚昧不知,难道不令人感到悲哀吗?
娑婆:我们所居之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汉译“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
净土,诸佛佛国清净国土。一般专指阿弥陀佛国土。其国众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又称极乐国土。其他诸佛佛国也有净土,不过其土中菩萨最终都将生往极乐净土。
杨杰在“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的后一段还说到
我以这些种种的因缘来观察之:有智慧的人容易往生,因为能够断除疑惑的缘故。有禅定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颠倒散乱的缘故。持戒的人容易往生,因为远离种种染污的缘故。
布施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执著我所有的之缘故。忍辱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嗔恨愤怒的缘故。精进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退转的缘故。不执著造善也不造恶的人容易往生,因为心念纯一的缘故。
诸恶已作而业报现前的人容易往生,因为心中实在是惭愧恐惧的缘故。而那些虽然有行众善的人,若是没有诚恳的信心,没有回向发愿心的人,则不能够往生净土!
唉!阿弥陀佛实在是很容易持念,极乐净土的确是很容易往生,而众生不能够持念,不能够往生,佛陀又能够奈众生何?造恶业就会入于痛苦的恶道,念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极乐的世界,这二者都是佛陀所说的,但是世间的人会担忧堕入地狱,而却怀疑自己能够往生净土,这不是很令人感到疑惑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无为提刑
意思是:爱是欲望的表述,娑婆是人世界的表述。念是思想,不一是专一的意思。净土是 佛世界解释:欲望不重就不会生到人世界,思想不专一不能生佛世界。
这句出自杨杰,他在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的序文里面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他平生所著述的文章,多指引归向极乐净土。娑婆,是污秽的国土,极乐,是清净的世界。娑婆世界众生的。
裟婆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秽土,大家爱欲没有断除,所以就不能出离这个世界。因为爱欲都很重,所以就在这个世界轮回。净土是没有爱欲的,清净庄严的。
要往生净土就要专一心志,念佛圣号,放下爱欲,念佛专一了。就能感应阿弥陀佛,大慈悲来接引,往生净土之后,就清净庄严了,也就没有任何爱欲了,也就有大智慧大通了。而且寿命无穷无尽,真实不虚,佛经开示了很多。
夫念佛以一其心,恳切持名,专志不乱,此吾所当尽心者。然或忘之而不能念,念之而不能一。无他,为情爱之所牵也。夫轻爱以杜其妄,斩断情根,脱离爱网,此吾所当尽心者。然或念之而不能忘,忘之而不能尽。
此无他,为念心之不能一也。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生,矧多爱乎。即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之所转,而不得生,矧多念乎。盖爱之所以为爱者,有轻焉,重焉,厚焉,薄焉,正报焉,依报焉。
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室田园,林泉花卉,珍宝玩物。种种妙好,不可枚尽。大而重于泰山,小而轻于鸿毛。
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之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之不归于一,则不得生。呜呼,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此两语,可谓刮翳眼之金铋,治膏肓之圣药。凡有志于求生极乐者,宜以此书之于屋壁,铭之于肌肤。时时庄诵,念念提撕。于娑婆之爱,日务求其轻。极乐之念,日务求其一。轻之又轻之,以渐阶乎无。一之又一之,以渐邻乎极。果能如此,则此人虽未脱娑婆,不是娑婆之久客。虽未生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临终正念现前,往生极乐必矣。
扩展资料:
《 净土十疑论 >浅讲 安乐集 >译注》的作者为隋唐时期的佛教高僧智顗、道绰,两书均是中国佛教净土宗要典。主要是破除学佛的人对净土的多种怀疑。汇集了有关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的各种经论要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净土信仰和往生方法的理论,显示出净土法门的教理,是较早的专门弘扬净土法义的著作,为净土宗的创立和发展进行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婆娑,不同于“娑婆世界”中的“娑婆”。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净土,诸佛佛国清净国土。一般专指阿弥陀佛国土。其国众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又称极乐国土。其他诸佛佛国也有净土,不过其土中菩萨最终都将生往极乐净土。
如有饿鬼畜生人天四道众生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心中无疑,并向往之愿生彼国,当修十善业以为根本,勤饮八功德水,命终即可脱离四道,于彼国七宝池莲花中分别化生。
何为八功德水。《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说:“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众生常乐受用。”
参考链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意思是:爱是欲望的表述,娑婆是人世界的表述。
念是思想,不一是专一的意思。净土是 佛世界解释:欲望不重就不会生到人世界,思想不专一不能生佛世界。
娑婆:我们所居之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汉译“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
净土,诸佛佛国清净国土。一般专指阿弥陀佛国土。其国众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又称极乐国土。其他诸佛佛国也有净土,不过其土中菩萨最终都将生往极乐净土。
如有饿鬼畜生人天四道众生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心中无疑,并向往之愿生彼国,当修十善业以为根本,勤饮八功德水,命终即可脱离四道,于彼国七宝池莲花中分别化生。
何为八功德水。《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说:“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众生常乐受用。”
何谓澄净,能洗一切垢染无余。
何谓清冷,能去热恼令众清凉。
何谓甘美,法果殊胜如甘美食。
何谓轻软,移欲贪山断诸欲索。
何谓润泽,住念清净诸尘不起。
何谓安和,无有妄想身心安和。
此水饮时四道苦果一时不现;饮毕善根增长,福德多者长乐受用。福德少不得长乐受用者,当无所求而行财布施,自得福德增长。
扩展资料:
一、出自
这句出自杨杰,他在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的序文里面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他平生所著述的文章,多指引归向极乐净土。娑婆,是污秽的国土,极乐,是清净的世界。娑婆世界众生的。
二、《净土十疑论》所论“十疑”为
1、求生净土,自安其身,则是无大慈悲疑;
2、求生西方净土,岂不乖本来无生理疑;
3、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乘疑;
4、偏念一佛净土疑;
5、出过三界,具缚凡夫疑;
6、即得不退,超过三界疑;
7、弥勒菩萨,一生补处,何须求生西方疑;
8、无恶不作,临终十念即得往生,云何可通疑;
9、女人及得根缺者,定必不得往生疑;
10、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疑。
其中第八疑末“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一段,引自《杂集论》,其论为唐玄奘所译,故知此文有唐人补注的内容。此书见载于明清诸藏及《频伽藏》、日本《大正藏》等。
三、净土的佛教思想
净土,是指清净国土、庄严刹土,也就是清净功德所在的庄严的处所。是诸佛菩萨为度化一切众生,在因地发广大本愿力所成就者。因为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因此也就有十方无量的净土。例如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华藏净土、维摩净土。
而释迦牟尼佛的示现成道,伟大的本愿就是在于净化人间,期将娑婆秽土转化为清净国土,这也是属于净土思想的范畴。
净土思想在现世人间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也是修行的重要法门。
狭义的净土专指西方极乐净土,这是因为在中国及日本、韩国特别弘扬弥陀思想之故。
又因《大方广佛华严经》、《阿弥陀经》等诸经的推崇及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有所谓“诸经万论,导归极乐”的“统摄八宗”之势,因此,以弥陀思想为主的净土宗在中国及日本、韩国的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净土宗从庐山慧远大师倡导净土思想,历经北魏昙鸾、唐朝善导、道绰、慈愍等大师的推弘,随着时代的迁移,愈为后代人所喜爱,和禅宗一样,为影响中国佛教、民间信仰最深远的宗门。
当代由于净空法师等高僧大德的大力弘扬,弥陀净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的传播,国内外修学者及修学成就者亦日益增多,对净化现代社会风气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大乘佛教是大智慧,大哲学的教育,而非简单的宗教,其他宗教教义皆有天堂等施设,而佛教认为,天道也在六道之中,要出六道,脱轮回,唯有涅槃,往生成佛。对于一般信徒,这显得遥远。
一些佛教徒认为道教属于天道这是错误的说法,华夏神仙不等于印度诸天(即佛家的天人),追求解脱固然重要,切莫矮化自己的祖宗。
净土学说的相关经典给予信徒们以信心,修学法门简单,融于生活之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净念相继”是基本修行方式。净土思想中,包含了许多积极行善的因素,因此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弥陀净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娑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土十疑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是什么意思??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的意思是:爱是欲望的表述,娑婆是人世界的表述。此句出自宋朝杨杰,他在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的序文里面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是污秽的国土,极乐,是清净的世界。娑婆世界众生的寿命短促而有限量,而彼极乐净土的寿命则无量无边。
爱不重不堕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爱是欲望的表述,娑婆是人世界的表述。念是思想,不一是专一的意思。净土是 佛世界解释:欲望不重就不会生到人世界,思想不专一不能生佛世界。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什么意思
该句话的意思如下:“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是佛教教诲。“爱不重”意味着如果欲望不重,就不会再生于痛苦的娑婆世界。“念不一”则表示如果心不专一,就不能生于净土。这句话鼓励减少对世俗事物的执着,专注于修行和觉醒,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什么意思?
“爱”即代表了贪欲,“念”代表不了信念,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如果没有贪欲,就不会降生地球(佛经用“娑婆世界”来描述)来受报;你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就去不了西方极乐净土(这里的“净土”特指西方极乐世界)。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是什么意思
娑婆指的是娑婆世界,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经中称为娑婆世界。净土指的是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经中所说的阿弥陀佛所在的世界。这句谒讲的是生娑婆世界和生极乐世界的因果。生娑婆与生极乐是果,而造成这个果的因就是爱欲和念佛。爱欲心重则生娑婆,念佛一心则生极乐。
爱不重不生裟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是什么意思?
达摩祖师在《金刚经》中将“三千大千世界”译为“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古称“裟婆世界” 又云“裟诃世界”。三藏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又将其命名为“索诃世界”。爱不重不生裟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就是向往三千大世界中的往生极乐世界。既不生则不灭,达到所谓的长生极乐境界。
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
爱不重不生婆娑,念不一不生净土,其意思是什么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是什么意思??(一)1 我有一年在佛光山夏令营,到那里去的都是开始学佛的大专学生,讲到情要断掉,有个女同学提出问题,她说:法师,如果人没有感情的话,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2 我当时就告诉她:高雄有一条河叫爱河,你感情不能舍掉,那你就跳下去好了,爱河...
爱不重不堕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爱指贪爱,不仅仅指男女情爱,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在范围之内。有贪爱舍不得这个世界,就离不开娑婆世界。一心念佛才能往生净土,如果念佛还夹杂妄念,妄念就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念头。有这些念头,你离不开娑婆世界,怎么可能生净土?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什么意思?
意思是:因为有爱所以有了忧愁,因为有爱所以有了恐惧。若是放下爱,就没有了忧愁也没有了恐惧.了爱之后,“故”就是“所以”,才会生出担忧来。我爱一件事情,就会担心它。所以佛陀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因为你爱过头了,你就会害怕它。世界上很多事情,当你对它越来越爱的时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