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试内容是311教育综合,但是推荐书目是课程与教学论

311教育学综合没有课程与教学论这书啊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又包含“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等十个下位学科。因而,“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目 前,一些部属和省属师范院校都招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少数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下面有包含有“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学论(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物理教学论、化学等教学论等三级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也是师范院校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目 前,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黄埔全教授编著的“课程与教学论”著作,是一些师范院校使用的教材。

多年来,学术界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致使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区别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具有不确定性。尽管人们在界定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时,似乎已显示出二者之间较为明晰的界限。如奥利瓦认为:“课程是方案、计划、内容和学习经验,教学是方法、教授活动、实施和描述。”麦克唐纳德把课程看作是活动计划,而把教学看做是计划的运用。这些界定都力图把课程和教学看做是学校教育的两个子系统或亚维度,但这种表面化的概念限定并没有使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得以厘清,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学科领地之争也还将延续下去。奥利瓦总结的四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模式。二元论模式在二元论模式中,课程位于一边,而教学则位于另一边,二者从不相遇,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似乎与课程计划中所阐述的课堂中应该进行什么没有什么关系,课程设计者和实际教学工作者互不理睬,对课程的探讨与课堂中实际传授的内容相脱节。在这种模式中,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变化没有什么互相影响。连锁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每一种形式中,教学和课程的位置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无论在左边还是右边,都暗含着同样的关系。这一模式清楚地说明了这两个实体相结合的关系,如果把一个同另一个分离开来,对两者都会构成严重的损害。同中心模式在同中心模式中,相互依赖是同中心模式的主要特点。这一模式中,课程与教学并不是两个独立系统,一个被视为另一个的亚系统,A、B的变化表达了当一个实体占据主导位置时,另一个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同中心模式A使教学变成了课程的一个亚系统;同中心模式B则把课程纳入教学的一个亚系统。这一模式反映出了一种清晰的等级关系,在模式A中课程占优势,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从属于课程;在模式B中,教学占优势,课程则从属于教学。循环模式在循环模式中,课程与教学两个实体具有一种连续的循环关系。课程对教学产生了一种连续的影响,相反,教学也影响课程。教学决策的制定在课程决策之后,反过来,课程决策在教学决策实施和评估后被修改。这一过程是连续的、重复的、无止境的。对教学过程的评估影响下一轮课程决策的制定,继而又影响教学的实施。课程与教学用图表为两个独立实体,但又不被看成是独立实体,而是一个圆体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循环往复,以促使两个实体的不断适应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这种根源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现代科学基础。20世纪的教育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的。其实,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20世纪末,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课程与教学呈现出了融合的态势。对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课程教学”。编辑本段图书1图书信息

 课程与教学论

书名:课程与教学论作者:徐继存、徐文彬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2月01日ISBN:9 7 8 7 0 4 0 2 8 4 4 1 6开本:16开定价:28.50元内容简介本教材清楚地回答了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回顾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历史,概括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反思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了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阐明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应然功能。关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注重课程与教学现实问题的探讨,努力使理论分析奠基于这些现实问题之上,增强了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和应用性。图书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第四章 学校课程规划第五章 教学设计第六章 教学行为第七章 教学评价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九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第十章 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展望编辑本段图书2图书信息

 课程与教学论

书名:课程与教学论作者:黄甫全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6月开本:16开定价:31.00 元内容简介《课程与教学论(专升本)》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专科起点)教材。全书共分十八章,详细介绍了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对象和基本内容,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课程与教学本质,课程与教学系统,课程研制原理,课程设计与规划,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教学环境,课程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美学,教学艺术等内容。《课程与教学论(专升本)》既有课程与教学相整合的创意,又有方便自学的学程式结构,还有突出应用性和操作性的内容选择,更有贴近中国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新材料。《课程与教学论(专升本)》力图反映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新成果,以开阔读者的视野,在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念、课程与教学的系统分析、课程研制和教学设计原理、课程实施、教学活动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美学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有一些新的探索,具有一些启发意义。图书目录编写说明《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指南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对象和基本内容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结构本章学习测试题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产生发展的三个时期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流派本章学习测试题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影响课程的因素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材料第三节 课程层次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定义第五节 课程与教学观念的演变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系统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系统概述第二节 教师中心说第三节 学生中心说第四节 学科中心说本章学习测试题第五章 课程研制原理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课程研制概述第二节 课程研制模式第三节 课程研制过程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六章 课程设计与规划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课程设计概述第二节 课程设计模式第三节 课程规划过程第四节 课程决策本章学习测试题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八章 课程组织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课程组织概述第二节 课程组织原理第三节 课程类型第四节 课程结构本章学习测试题第九章 课程实施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课程实施概述第二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范围与层次第四节 校本课程开发第五节 校本教师进修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十章 教学活动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教学活动概述第二节 学生第三节 教师第四节 教学内容第五节 教学活动的内部关系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十一章 教学过程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环节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十二章 教学媒体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教学媒体概述第二节 教学媒体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教学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十三章 教学组织形式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第二节 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组织与教案编制本章学习测试题附录13-1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式)附录13-2 条目式教案示例附录13-3 卡片式教案示例附录13-4表格式教案示例第十四章 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概述第二节 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的分类和选择应用第三节 当代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的发展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十五章 教学环境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设计第三节 教学环境的优化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十六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对象和分类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该方法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十七章 课程与教学美学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美学概述第二节 课程的审美性第三节 教与学的审美性本章学习测试题第十八章 教学艺术本章案例及其分析本章教学指南第一节 教学艺术概述第二节 常用的课堂教学艺术第三节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本章学习测试题主要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图书3图书信息书名:课程与教学论主编:李方责任编辑:陆蕊含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版次:2005年08月第1版2008年07月第2次印刷开本:787X9601/16印装:21.75装字数:386千定价:35.00 元图书目录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概论第一节课程概论第二节教学概论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教育学基础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第三章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第一节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第二节西方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第四章现代课程与教学主要流派第一节经验自然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第二节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第三节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第四节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第五章后现代课程与教学思想第一节后现代主义概念第二节后现代课程思想第三节后现代教学思想第六章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一节课程目标第二节教学目标第三节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资源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概念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资源系统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利用第四节课程与教学的开发第八章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和策略第一节课程研制的模式第二节课程设计和课程组织第三节教学设计第四节教学策略第九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和原则第一节 课程实施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十章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和方法第一节课程模式第二节教学模式第三节教学方法第四节教师备课上课方法第十一章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第一节网络课程第二节网络教学概述第三节网络教学资源第四节网络教学环境第五节网络教学设计第六节网络教学模式第十二章潜在课程与教学环境第一节潜在课程概述第二节教学环境概述第三节潜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环境的优化第十三章课程与教学评价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对象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方法第四节课程与教学评价实施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第一节课程教研活动第二节课题研究活动第十五章新课程实施与教学革新第一节中国新课程实施第二节中国教学革新编辑本段图书4

 课程与教学论

书籍作者:张华图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11日ISBN:9 7 8 7 5 3 2 0 7 1 3 9 5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当代教师进修丛书中的《课程与教学论》分册。全书共分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课程与教学论》是钟启泉教授主持的“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和研究的成果。进修是教师知识更新的源泉,是教师有效工作的活力机制。古人云:“人才置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科委带除了进修的真谛。而这《课程与教学论》就是围绕着这一真谛。充分反映国际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研究成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及其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目录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教学研究历史发展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第二章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第一节 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第二节 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第三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第四节 教学组织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第四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第五节 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与取向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与类别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观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后记编辑本段研究生学科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培养目标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能够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研究方向0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02.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03.学习论0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05.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论06.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0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08.实验物理课程与教学论09.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0.数学教学研究11.竞赛数学12.数学教学心理学13.数学问题的解决与心理学研究14.化学课程与教学论15.汉语国际教育16.生物课程与教学论17.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8.英语课程教学与研究(注: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2]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题)(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相近学科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校排名(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就业前景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就业前景会更加广阔。近几年,同不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供不应求且经年不衰的可喜局面。这是因为我国教育事业相对落后,教育人才本来就比较缺乏。近几年,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更是给师范毕业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市场。从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去向来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业前景相对较好。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基础教育教学和研究机构、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合作与交流机构从事相关教学、科研与各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1
考试时就是311了,311是全国统考的,内容是教育学基础综合,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酷考311的资料很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