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学》中的内圣提到的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是什么意思??

帮忙解释下意思?

诚意:意念诚实
正心:端正自己的内心而无邪念
修身: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齐家:整顿家庭,使家和睦
治国:治理国家
平天下:天下太平

全部的应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简单地说: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要求“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前提,诚意正心则是修身的前提,也就是说,做人首先要修身,使自己符合“理”的要求,对治家,能够使家庭和睦,大到治国,平天下。
总之,这是儒家给每个人立的规矩。
修己安人,可以顾名思义。修己,是修身,使自己的行为,言论符合“礼”,符合自己的身份,举止得体;安人,使别人能够安心和睦相处,讲求和谐。

————————————————————————————
复杂的说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为管理者外发的事业完成,便是第二纲领“亲民”的发扬。而物
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表示每一阶段调整得恰到好处的状态,即系第三纲领“止于至善”的境界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注释:
从“物格而后知至”到“国治而后天下平”,则是反向逆推。指出在一个前提得以实现的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天下的万事万物,如果能够推究出其内在的“理”,就会真正地丰富人的知识,人的知识得到丰富了,就套使得意思所发,自然诚实无欺章思诚实了,心便有了主干,也就不会偏颇邪僻了。心志端正而不受外物诱惑,身子自然便会修洁。

“物格”意即得到“圣人的教化”,此即“读圣贤书”。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提到:“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最后又在《绝笔文》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孰几无愧!”读圣贤书,就是要学作圣人,这就是《大学》的意旨啊!

要学作圣人,就要接受圣人的教化。接受圣人的教化,即可获得致善恶是非的标准。懂得善恶是非的标准,才能真诚地看待自己心思的正邪,学做圣人的过程,就在于秉持圣人之教,以遏恶意之既萌,以扬善念之未生。未生已生,则心无偏邪。心无偏邪,才能明见自己的“明德”。明见自己的“明德”,就是“身修”。

本节所说的是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到“致知在格物”,再从“物格而后知至”开始的循环往复的文字。这种将上一节话的反复说明,迭相诠释,极堪玩味。《周易·咸彖》上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周易·咸象》又说:“咸,君子以虚受人。”《孟子》则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虚才能通,通则感,感则善。圣人之所以和平天下者,能感人心而已。

身修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这样家庭便自然而然地会治理好。在家齐的基础上,国治与天下平也扰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平道路。即全从自身做起,从而推己及人,以道德的力量、教化的力量去影响他人,感化他人,从而达到最高的治平政治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用功修身的人所必经的自修阶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所以作者坚信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最关键的一环,是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的真理。

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赖于明明德于一己之身,一己之身尚且昏暗而不能自主,又如何要求他人明其明德呢?其他人不能明其明德,不要说治国、平天下,连齐家都起不了。所以下文要接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庄子.《大学》中的内圣提到的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是什么意思??
修身: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齐家:整顿家庭,使家和睦 治国:治理国家 平天下:天下太平 全部的应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简单地说: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要求“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

庄子.《大学》中的内圣提到的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是什么意思??
--朱熹注《四书章句集注》 由是可知,“内圣外王”之道,实际上是儒家所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儒家追求理想人格

如何理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译文: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解读: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掌握事物本源,意念诚实,端正心意,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具体释义:1、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2、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3、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4、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通俗解释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意思是: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保持意念诚实,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出自《礼记?大学》,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总结:《大学》是儒家思想经典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夫。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意味着通过阅读与实践,获取知识并辨别是非,致知则是从逻辑推理出发,探索原始知识。诚意则强调诚实思考,去除杂念,不被物质欲望所遮蔽,让心灵得以平静。修身是指提升个人道德品质与修养,齐家则是指管理好家庭,治国则强调以德治国,实行仁政。这些品质被视为君子必备的素质,源自《大学》中关于...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和智力修养到完成一项外在的事业,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立足于修身、修身、至诚、至诚和修身。格物:在阅读和实践中寻求知识,然后明辨是非。致知:从推理的原因出发,去探索原始知识。诚意:诚信是诚实的思考。老实说就是消除各种不安情绪,不要被物质欲望所掩盖,并...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儒家思想中的修身过程。一、格物 “格物”指的是探究事物的原理。在儒家思想中,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观察,以达到了解自然和人文的本质及其规律。它强调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是修身的第一步。二、致知 “致知”意为获得知识、充实智慧。在...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儒家经典中强调的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重要理念。简单来说,它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格物"指的是通过观察和理解世间万物,达到对事物原理的深入认识,这是"致知"的基础,即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其次,"致知"意味着通过学习和探索,积累广博的知识,进而使意念诚实,即"诚意"。意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