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写马诗时的背景

如题所述

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李贺身负奇才,报国无门,愤怒悲伤之余,写下马诗。他所写的诗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扩展资料:

李贺系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他少年时即富才名,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才华横遭小人之忌,以冒犯父名的罪过取消了李贺的进士考试资格(李贺之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以致韩愈等文章大家为此发出不平呐喊。年轻的李贺从此仕途无望。

在他的《开愁歌》中李贺愤而写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但他并没有沉沦,而是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诗歌创作上。传说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

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放入囊中,归来后补足成篇。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几乎达到了焦思苦吟、呕心沥血的地步,再加上天赋才情,终于使他成为有唐一代的著名诗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7
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待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这些吧.....
第2个回答  2018-09-04
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待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这些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08
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李贺身负奇才,报国无门,愤怒悲伤之余,写下马诗。他所写的诗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扩展资料:

李贺系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他少年时即富才名,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才华横遭小人之忌,以冒犯父名的罪过取消了李贺的进士考试资格(李贺之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以致韩愈等文章大家为此发出不平呐喊。年轻的李贺从此仕途无望。

在他的《开愁歌》中李贺愤而写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但他并没有沉沦,而是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诗歌创作上。传说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

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放入囊中,归来后补足成篇。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几乎达到了焦思苦吟、呕心沥血的地步,再加上天赋才情,终于使他成为有唐一代的著名诗人。
第4个回答  2021-03-18
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李贺身负奇才,报国无门,愤怒悲伤之余,写下马诗。他所写的诗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2《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扩展资料:
李贺系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他少年时即富才名,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才华横遭小人之忌,以冒犯父名的罪过取消了李贺的进士考试资格(李贺之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以致韩愈等文章大家为此发出不平呐喊。年轻的李贺从此仕途无望。
在他的《开愁歌》中李贺愤而写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但他并没有沉沦,而是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诗歌创作上。传说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
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放入囊中,归来后补足成篇。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几乎达到了焦思苦吟、呕心沥血的地步,再加上天赋才情,终于使他成为有唐一代的著名诗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