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课《蜀道难》的一题

1.诗一开篇极言蜀道难有何作用? 2.文章开篇感叹,紧接着就讲述了蜀道的神奇来历,这在文章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3.写蜀道难,为什么要引用传说中的蚕从,鱼凫的开国何五丁开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1.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透析: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如: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④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山蜀水蜀道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不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这样的散文诗句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透析: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自《诗经》以来古代民歌中常用的反复这一形式,让这一句随感情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变化凡三见。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并从内容上统摄全篇。中间则出现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旅途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体现。最后出现在诗尾,是对蜀中山川险恶和社会阽危的深沉浩叹。总之,主旨句每次都出现于它不得不出现之处,贯串始终,推动内容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畅快淋漓之感。

3.本诗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透析:第一,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黄鹤飞不过,猱猿愁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行;以百步九折夸张山路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去天不盈尺”“扪参历井”夸张山峰的高峻。第二,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斗争,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第三,表现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上。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想象六龙回日,想象扪参历井,想象畏途上的凄清感受,使全诗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第四,表现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而形成的不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上。

4.写剑阁的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透析:这一段写了剑阁易守难攻、为蜀中门户的形势:对守蜀者成为割据势力的担忧;对蜀中惨烈战祸的揣想;对赴蜀居蜀者的告诫。当时许多节度使盘踞要地,圣眷最浓的安禄山更是手握重兵。作者写剑阁之险,蜀中战祸之烈,意在申诫、讽喻统治者注意太平景象下潜伏的危机。后来的“安史之乱”和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充分说明诗人的忧虑是多么深远。

5.本诗的结构和思路是怎样的?

透析:开篇:主旨句一现

思路:秦→蜀。古→今。客观→主观。自然→社会。写险→申诫

解题指导

一 这是一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试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朗读几遍,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1.噫吁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鉴于这首诗较长,且内容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之始不宜要求学生背诵,所以先设计此题,而将背诵练习置于最后,体例与本单元其余诸课异。目的是使学生初步适应这首诗节奏的变化,读出一点韵味来,不要把某些句子读成散文,这对领会诗人炽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风格极为必要。

这是一首杂言体诗,但跟其他诗人的这类体裁作品和李白的另一些这类体裁作品(如《将进酒》《梁甫吟》《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相比,都有显著的不同。这不同就在于:其中的某些句子(如练习中所列举的)如果孤立地看,确属散文句。但我们不这样称它们,因为它们毕竟是诗的整体中的一部分,只能说它们是散文化的诗句,或句法与散文近似。这当然不能随意而为,没有李白那样的气概,那样的英才,是驾驭不了的。

参考答案:

1.噫吁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 ”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之”“于”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极短停顿。“有”有余音。“之”轻读。)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后声断气不断。“//”表较长停顿。)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轻读。)

这些诗句都仿佛是诗人在炽烈感情的驱动下,不能自己,脱口而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奔放豪迈的风格。

二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这道题是为鉴赏诗的内容设计的。重点是前一问,后一问是对前一问的补充,意思是可以从形式入手,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先问后一问,然后分析“蜀道之难”一句的含义。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不宜过早提出。答题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是:(1)课文基本成诵;(2)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3)了解诗的大意。

李白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这首诗中“一咏三叹”的写法,明显地是对《诗经》中复沓形式的继承,同时又有很大的发展。如果时间允许,无妨让学生复习一下已学过的《诗经》作品如《君子于役》《无衣》等,再做一番比较——这就从内容的鉴赏延伸到形式的鉴赏上来了。

参考答案要点:

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详见“鉴赏要点”。

三 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3.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4.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这道题共含四小题:前三小题用于鉴赏诗的艺术特色,是按照课文段落顺序命题的,可以讨论一题,背诵一段,把鉴赏和记诵结合在一起;命题的原则是就诗论诗,不用文学史上的综合方式;讨论过后,教师可参考“鉴赏要点”中关于“气象”的分析做一个小结,将鉴赏提到稍高的水平上。第4小题用于鉴赏诗的寓意,因为涉及历史背景和历来的不同看法(见“整体感知”),难度大些,在水平较低的教学班可以不予讨论。

1.此题涉及诗人的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重点是第二问。

答案要点:

第一问: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第二问: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2.此题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课《蜀道难》的一题
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黄鹤飞不过,猱猿愁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行;以百步九折夸张山路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去天不盈尺”“扪参历井”夸张山峰的高峻。第二,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

蜀道难文言文阅读训练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2] [5] 不知道挖空训练是啥 把翻译找出来了 4. 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课《蜀道难》的一题 1.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透析: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

《蜀道难》知识点
1.《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今存《蜀道难》诗除此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李白此诗大约是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之意。 2.噫吁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的课后练习第四题怎么写。急急急!_百度...
李白深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于是从蜀中前往京城,当他终于赶到京城并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天色已晚。李白侧身西望,瞧见那边正好有一家客栈,上书“同福客栈”四个大字,李白心想:“有福同享。可谓同福,好名字,给好评。”并打算在这家客栈住下。李白刚一进门,小二...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蜀道难》课后题答案只要第三题,,,急
参考答案:1.噫吁嚱,危乎\/高哉!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的课后练习第四题怎么写。急急急!_百度...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位咏的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真是醉态可掬。在贺知章几十年的官宦和饮游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认识了李白。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一天,贺知章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兜里没钱,于是贺知章毫不犹豫地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换酒,与...

《蜀道难》文言知识点归纳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收录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四课中,文中的知识点众多。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蜀道难》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二、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难全程教案蜀道难优秀教案详细
1、新课导入:《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名句总结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名句(《蜀道难》)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 句子 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蜀道难》的赏析作文
《蜀道难》 唐代 ·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谈及此非常非常危险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起蜀道以及古蜀历史,那比登天还难,古今都难度不小!)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传说古蜀国第一代国君叫蚕丛,及后还有国君叫鱼凫,虽然民间留下了他们的一些传说,但是古蜀国从开国至先秦之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