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生物、地理、政治和3门主课的期末复习资料!

一定要是新版本的,因为我们这一届的书都是2012年刚更新的,尤其是地理,我乃地理白痴是也!
急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
①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②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都不是
3.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自哪一部史书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5.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
A.发明地动仪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麻沸散 D.发明活字印刷术
6.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7.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
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未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
9.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
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
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
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
10.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这反映了
A.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地位 B.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C.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的地位

二、能力培养(共4分)
11.下面是历史谜语四则,请你猜一猜。
(1)汉朝天下(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2)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答案:
(3)按图索骥(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4)谢安复职(打一成语) 答案:

三、牛刀小试(共14分)
12.(2分)请写出中国古代两位被尊称为“圣”的文化名人及其所处朝代。

13.(5分)请你按先后顺序写出我国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

14.(7分)请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的成就。

四、一试身手(共32分)
史海拾贝:
15.(5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

读读想想:
16.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
请回答:
(1)(1分)材料中提到凯撒穿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3分)当时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运到欧洲的?你能把这条通道运转路线说出来吗?

(3)(2分)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欧洲的罗马把中国称为什么?

17.“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1分)此材料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军事意义?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3分)请简要分析此事发生的背景,并分析曹操失利的原因。

(3)(3分)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你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历史论坛:
18.(4分)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巧对下联:
19.(2分)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在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幅构思巧妙的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请你根据上联,按对仗的格律,试试补出这副对子的下联来。

情景再现:
20.(3分)请你写一篇百字短文描述官渡之战的场面。

阅读思考:
21.(5分)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过攀谈,他们才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最后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骞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国已远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一行人。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
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邑父上马远逃。
13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13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
读了上面的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五、分析归纳(共30分)
22.同学们,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入海,汉代经山东,北宋经天津,南宋经江苏入黄海(当时称东海)。而这种现象在长江为何没有?你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这种有和无的原因吗?在古代,人们对黄河又是怎样治理的?现如今对治理黄河你有哪些建设性意见?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B 5.B 6.D 7.C 8.B 9.A 10.B
二、11.(1)刘邦 (2)隔岸观火 (3)司马迁 (4)东山再起
三、12.①“医圣”张仲景、东汉。②“书圣”王羲之、东晋。
13.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14.书法:王羲之《兰亭序》;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四、15.三顾茅庐、投笔从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
16.(1)西汉。
(2)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3)大秦,丝国。
17.(1)赤壁之战,208年,是我国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导致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2)曹操打败了袁绍和几个军阀,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他企图乘胜出击,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统一全中国。不料,在赤壁大战中失败。失败的原因有:①人不和。曹军南下,扰乱了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②地不利。曹军屡次中计,锐气大减。曹军远道而来,不习水战,战斗力不强。③天不时。隆冬时节,赤壁战场东南风甚紧,为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良好的战机。
(3)从位置上看,赤壁战场距海近;从地形上看,赤壁战场地势低平,使冬季风受阻,与此同时,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却乘虚而入,因此在几日寒冷的天气过后马上出现反常的温暖天气,于是就有东南风的出现。
18.①“和亲”的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前者是被迫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②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元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与汉和亲。
1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0.要求: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叙事完整。(略)
21.同学们可以体会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西行,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我们应学习他不畏艰难、不辱使命的精神。(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略)
五、22.①黄河上游水流湍急。黄河流域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心区域,地表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中泥沙含量过高,下游河宽水缓,泥沙淤积,阻塞河道后,必然出现改道。长江流域大规模的开发较晚,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东晋南朝以后的事情,所以,地表植被的自然生态保存较好。再加上沿线的湖泊和众多的支流,都可以调节干流流量和流速。这就是为什么长江没有出现改道的历史原因。
②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③答案不惟一,请老师酌情采意给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白金梅
一、选一选(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项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特征( )
A..呼吸 B.需要营养 C.由细胞构成 D.生长和繁殖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
A.液泡 B.叶绿体 C.细胞壁 D.线粒体
3.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鼠→蛇→鹰 B.鹰→蛇→鼠→草
C.草←鼠←蛇←鹰 D.鹰←蛇←鼠←草
4.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怎样移动载玻片,才可以使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D.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一个池塘 C.嘉陵江里所有的鱼 D.生物圈
6.下列哪种生物可以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 )
A.海带 B.葫芦藓 C.贯众 D.满江红
7.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衣藻 B.水绵 C.草履虫 D.变形虫
8.种子植物的幼苗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
A.种皮 B.子叶 C.胚 D.胚乳
9.下列哪组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少( )
A.10×、4× B.10×、10× C.16×、10× D.16×、40×
10.不属于保护组织的是 ( )
A.洋葱表皮 B.番茄果皮 C.叶表皮 D.叶脉
11.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壁 D.液泡
12.人的耳朵、眼睛、心脏都属于(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新细胞
13.丝瓜的花有些不结果是因为缺少花的哪个结构( )
A.雄蕊 B.雌蕊 C.萼片 D.花瓣
14.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消耗叶片中的水分 B. 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
C.消耗叶片中的叶绿素 D.消耗叶片中的无机盐
15.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树皮中的什么结构遭到了破坏 ( )
A.筛管 B.导管 C.髓 D.形成层
16.在下列植被类型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应该是( )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7.下列生物中,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体内的是(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酵母菌
18.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个体
19.变色龙能随着周围环境而改变自己的体色,这说明( )
A.生物能改变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能影响环境
20.养鱼时在鱼缸的底部种上水草主要是为了( )
A.使鱼缸好看 B.增加鱼缸内的生物数量
C.增加鱼缸内的氧 D.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二、 填填看(每空1分,共20分)
1.在植物的根尖和芽中存在的主要是 组织;叶的表皮主要由 组织构成。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的、含 的和含 的无机盐。
3.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的 内完成的;光合作用是在 完成的。
4.根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这个区域生有大量的 。根尖生长最快的区域是 。
5.我们依据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将生物分为 和 。
6.我们吃西瓜时,会看到有许多的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对植物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
7.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
8.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 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9.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10.生物体由小长大是因为 和 。
三、辨是非(共10分)
1.在植物体的根、茎和叶中都有导管。( )
2.病毒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
3.一朵花的结构必须包括雄蕊和雌蕊。( )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
5.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
6.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 )
7.绿色开花植物的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
8.一块完整的骨属于组织。( )
9.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
10.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传递。( )
四、认认图(共10分)

1.(请将图中对应结构的数字填在横线上。共5分)
①玉米种子的胚是由 构成的;菜豆种子的胚是由 构成的。
②胚乳是 ;果皮和种皮是 ;种皮是 。
2.请将下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结构填在横线上。(共5分)

在叶片的结构图中,12是 ,13是 ,14是 ,15是 ,16是 。
五、说说看(5分)
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又名水葫芦)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人们大伤脑筋的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而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的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此材料中的现象。

六、归归类(共5分)

上图是小明在自己周围所调查到的生物,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

七、做一做(共10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吃到蒜黄,它之所以呈现黄白色,是因为蒜黄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叶片细胞中缺少叶绿素。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实验材料:蒜黄
提出问题: (1分)
做出假设: (1分)
制定计划:实验中的变量是 。(1分)
方法步骤(2分)

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结论: (1分)
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
1~5 CDABC 6~10BBCDD 11~15BBBBA 16~20BCABC
二、填填看
1.分生,保护 2.氮,磷,钾 3.线粒体,叶绿体 4.成熟区,根毛,伸长区
5.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6.液泡,细胞壁 7.DNA 8.蛋白质,遗传物质
9.细胞 10.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三、辨是非
1~5 √××√√ 6~10 ×√××√
四、认认图
1.①3、4、5、6 ; 7、8、10、11
②2 ; 1 ; 9 。
2. 叶脉, 上表皮, 叶肉, 下表皮, 气孔。
五、说说看
分析中只要提到“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的观点即可。
六、归归类
第一种:
植物:月季、衣藻、银杏、仙人球
动物:鱼、狗、鸟
其他生物:蘑菇
第二种:
陆生生物:月季、银杏、仙人球、狗、鸟、蘑菇
水生生物:衣藻、鱼
七、做一做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做出假设: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制定计划: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方法步骤:取20株相同的韭黄,分成两组,一组放在房间里,用纸箱子罩住,一组放在阳光下,给两组韭黄定时浇水;连续培育一周。
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 有光 叶片为绿色
对照组 无光 叶片为黄白色
实验结论: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在有光的条件下,叶绿素可以形成。追问

有木有答案啊。。。

追答

の(⊙o⊙)…上文以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7
七年级上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球体。(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经度范围是0°~180°,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20°W和160°E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小于20°的无论什么符号,与20°W比较,小于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大于160°的与160°E比较,大于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6.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用经纬网
  7、一般经纬网的判读:
  (1)有0°纬线和0°经线的,以0°纬线为界上北纬下南纬;以0°经线为界左西经右东经;
  (2) 无0纬线和0°经线的,对于纬度来说由下向上逐渐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对于经度来说由由左向右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左为东经,右为西经;
  8.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 ,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和五带。
  10.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称春分日,3、4、5三月为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称为夏至日,6、7、8三月为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称为秋分日,9、10、11三月为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称为冬至日,12、1、2三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11.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五带特点: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1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3.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线段型、数字型、文字型
  比例尺大小判断: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小围大尺详内容,大围小尺略内容”
  14. 通常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方向;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北;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1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16.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走势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鞍部位于山顶间,陡崖重叠等高线。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
  2.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按大面积大小划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最大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大印北。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3.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
  欧洲和非洲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4.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6.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例如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日本、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
  7.据测量,亚洲与非洲之间,红海几千万年以后将成为新的大洋;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几千万年后可能消失。
第2个回答  2013-01-06
你得著名是哪一个版本的,如:人教版、冀教版等等追问

人教版的吧。。。。

第3个回答  2013-01-06
5年高考3年模拟,很好的
第4个回答  2013-01-05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追问

拜托。。。。

第5个回答  2013-01-06
我也要啊哥,我也是找不到啊。人教版的吧。

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生物、地理、政治和3门主课的期末复习资料!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2.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按大面积大小划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最大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笔记和复习资料
1.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提出尊王攘夷口号,并在葵丘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七年级地理、生物、历史、思品期中复习提纲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

七年级期末历史、生物、地理、复习资料
2、 汉文帝、汉景帝 重视农业生产,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 西汉国力最强盛时期是在—— 汉武帝 时期。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原因: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①政治:重视人才;颁布推恩令,...

我要初一上期复习资料,有语,数,英,地理,历史,生物,政治都要,所有的重...
第三课 1.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2.人类应该怎样和其他生命相处?为什么?(1)每个人都应该关爱和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2)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如果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

初一上册史地生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北京人 距今约...

初一上册历史地理生物政治期末复习
初一生物http:\/\/www.05.org.cn\/chu1\/shengw\/ja\/Index.html上面有详细教案分布课程的重点知识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全书的归纳与总结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 时期.当时出现了 、、、 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其中最先称霸的是 . 2、 稳定内政以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举行的诸侯盟会上,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 在中原霸主地位. 3、楚军在...

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
三、《孙权劝学》 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文学影响: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 编年体通史 ,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部)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