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内部管理的基本流程

求 一个普通公司内部管理的基本流程。以及各岗位的责任。

  一般企业有:生产部、质量部、行政部、供销部四个部分
  下面是样本:
  管理制度:
  标题: 设备管理制度 标准条款

  1.目的:为保证全工厂生产所需设备都能正常运行,满足生产产品要求,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求达到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
  2. 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工厂内所有生产所需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使用、修理及处理。
  3. 权责
  生产部监督、指导、检查、督促生产现场设备的维护工作并对设备的有效性负责。
  生产车间负责设备的正确操作、安全使用、合理安排日常维护保养。
  3.3 设备的采购主要由行政部负责,生产部必要时协助。
  3.4 生产部对所有设备修理,落实专职人员负责定检修理。
  3.5 生产部对报废设备进行评估与确定,报总经理批准。
  4.定义
  4.1 三好:⑴管好设备:⑵用好设备:⑶修好设备。
  4.2 四会:⑴会使用:⑵会修理:⑶会检查:⑷会排除一般故障。
  三不放过:⑴.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⑵.事故责任者与员工未受教育不放过。
  ⑶.没有安全防范措施不放过。
  5. 作业内容
  5.1生产部根据生产需要,向总经理提出申请,经审批后,进行设备的选型、定型、采购。
  5.2设备到货后,由质量工艺人员对到货设备按说明书项目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设备由生产部列入机器设备工装模具清单。对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由生产部负责联系行政部或当事责任人,对不合格设备责令退货或修复。
  5.3一般小设备由车间自行安装,关键设备由生产部根据设备安装平面图,工艺流程图,技术条件,防震防爆,安全环境,工作流转等要求,指定部门和人员进行安装。关键设备和大型设备安装后,由生产部组织进行空车调试及负荷运转调试,调试合格,交付生产使用部门使用。调试不合格,生产部责成供货方修复或调换处理。
  5.4生产部负责组织人员编写设备使用维护指导书。
  5.5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三好”“四会”并按规定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5.6对重要设备须编制检修计划,生产部负责实施。
  5.7车间负责人指定,督促生产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生产部不定期抽查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状况。当设备发生故障,一般由设备维护人数维修。较大故障由可委托外部专业单位维修,或维修小组进行。
  5.8生产部负责监督设备维护保养,并负责执行,生产部负责对全工厂所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以确定在用设备完好。
  5.9设备在生产使用到规定年限,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且无修复价值的,由生产部编写设备报废申请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后作报废处理。

  标题: 工装模具量具管理制度 标准条款
  一、 目的与适用范围
  通过对工装模具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工装模具精度要求,使工装模具处于完好状态,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本制度适用于工装模具的管理。
  二、职责
  1.生产部 根据产品要求负责组织工装模具的加工和制成验证。
  2.生产部 负责工装模具和试件的检验工作。
  3.生产部 负责工装模具的管理、维护和修理工作。
  三、工作实施要点
  1.工装模具的加工和制作。
  生产部 根据产品要求负责实施工装模具的委外加工和制作。
  2.工装模具的验证和评定
  2.1工装模具制成后生产部 根据图纸的生产要求组织生产部进行试模,对工装模具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工装模具和试件按规定要求进行评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工装模具不合格由加工者采取措施,返修或返工,直到完全符合要求。
  2.2生产部 负责根据产品的生产要求,对试件进行检验并记录。
  3.工装模具的管理和维护。
  3.1工装模具交付生产部后,由生产部负责工装模具的保管,并放在指定区域内。
  3.2工装模具应建立台帐,并编号登记管理。
  3.3工装模具使用时,工装模具使用者应作好记录。工装模具使用者应做好工装模具的维护工作。贮存不用的工装模具,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随时可提供合格的工装模具。
  4.工装模具的使用和维修。
  4.1每次工装模具使用时,由生产部进行生产试模,首检合格后工装模具才可正式使用。
  4.2 在使用过程中工装模具若有损坏或磨损,使用者应上报生产部 ,及时组织维修。工装模具修理由专人负责,修理后由质检员按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工装模具的报废、更换
  工装模具经修理后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由生产部提出报废申请,报总经理批准,生产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安排重新制作新工装模具。
  四、模具使用注意事项:
  1、新制模具必须有检验记录和合格样品,才能入库;
  2、使用后的模具必须有车间主任签字确认的技术状况及模具检验记录,模具使用数量(冲次)才能入库;
  3、经修理后的模具,必须有自检、互检专检确认合格的检验记录和合格的样品,才能入库;
  4、模具的领用和归还的过程中,不得叠放、磕碰,以防模具人为损坏;
  5、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敲、砸、磕、碰,以防模具人为损坏;
  6、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导柱、导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地方应注意加油润滑;
  7、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机床工作台面清洁、整齐、无杂物,垫铁要等高,摆放合理,使模具受力均衡;
  8、模具应高速合理的工作深度, 以防合模太深,损坏模具;
  9、模具在使用中,如非正常使用损坏,则由使用者赔偿损失;
  五、工具、量具、检测仪器管理制度
  1、工具、量具、检测仪器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
  2、每季度各部门的分帐与公司总帐核对一致,发现有损坏或遗失要及时处理,
  3、工具、量具、检测仪器领用者必须由本部门领导签字的领用申请单和工管员的落帐登记编号单,领用人员还必须佩带胸卡仓库才给予发放;
  4、工具、量具、检测仪器若非正常使用损坏,由使用者负责赔偿;
  5、工具、量具、检测仪器保管不当造成遗失,则由保管者负责赔偿;
  标题: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标准条款
  1、 工厂全体员工必须树立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工厂设立安全生产检查小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该小组职责是:
  (1) 建立工厂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组织网络;
  (2)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 组织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实施;
  (4) 审核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条件;
  (5) 组织员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6) 安全生产检查;
  (7) 伤亡事故调查和处理
  3、 工厂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对本部门、本车间的安全负责。
  4、 工厂各部门都应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的要求与措施负责。
  5、 保证安全生产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工厂员工要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发现他人违章作业要立即劝阻并报告领导;要爱护和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工具设备,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并报告领导。
  6、 所有上岗人员必须学习熟知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7、 新入工厂生产员工进厂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安全教育培训资料存入个人档案。
  8、 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制造新产品时,必须由所在部门、车间或生产部 门根据新的安全技术规程和岗位操作方法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教育。
  9、 员工转岗时,必须重新进行班组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10、 新建、扩建、改建和新工艺、新技术采用必须贯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原则,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项目,不准验收和投入使用。
  11、 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有关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12、 安全生产检查小组开展各项检查活动,其中包括周二10:00定期检查,及每个工作日的不定期检查,通过检查,必须使员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纪律,严格制度,消除隐患。
  13、 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责任人每次罚款50元。
  14、 安全生产检查必须贯彻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做到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日期、定整改负责人,安全检查小组要对事故隐患跟踪到底。
  15、 工厂员工上岗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转动设备的女工必须戴好工作帽。
  16、 进入车间员工一律在指定的通道上行走,危险地方严禁通行。
  17、 工作中应精神集中工作场所严禁喧哗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8、 员工工作前应做好充分的休息,严禁在工作前和工作中饮酒。
  19、 严禁非工作需要而擅入他人工作地点,以防意外的发生。
  20、 车辆在工厂区域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
  21、 严禁擅自动用别人操纵的机电设备。
  22、 与机械设备无关人员不得靠近设备传动部分,更不得随意触动电气设备。
  23、 车间机电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应保持完整可靠,严禁私自拆除。。
  24、 工厂员工必须注意现场悬挂的警告牌和一切安全指示标志,任何人不得随意移动或损坏。
  25、 在工厂生产区域内需动用明火者必须经安全检查小组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26、 公司员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7、 开机时必须按规定检查电器开关、按钮、机床接地线安全装置等是否完好无损;
  28、 冲压机操作工禁止采用脚踏开关操作设备,必须要用脚踏开关工作的必须经过车间领导同意,使用脚踏开关工作时,严禁脚一直踩在脚踏开关上;
  29、 设备上的安全装置不得自行关闭或弃之不用,因工作需要拆除的须经车间领导同意;
  30、 冲压工工作时,严禁将头或手及身体其他部位伸到上、下模之间,因清扫或其他原因需要的必须事先关机;
  31、 临时电源拉线(如电风扇、枪钻等)的拆装必须由电工来操作,其他人不得自行其事,临时电源线不得压在重物下面,临时线用完后必须收好;
  32、 设备操作者有事离开机床,必须关机,以免误伤他人;
  33、 行车、叉车的使用由公司指定人员开动,其他人不得擅自开动;
  34、 车间工人不许穿凉鞋、拖鞋上班,钻床、攻丝机操作人员禁止戴手套,砂轮机、点焊机操作人员必须戴保护眼镜,公司员工严禁酒后上班;
  35、 化工药品、油料等由专人保管,需要领用时须由保管人员同意,不得擅自挪用,清洗用的甲苯用完后要装进容器中,置放在指定安全地方;
  36、 氧气、乙炔、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有专门放置地点,不得随意摆放;
  37、 消防器材不得故意损坏或擅自移动;
  38、 消防通道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物品,消防龙头上面和旁边不得堆放物品。
  39、 不得将明火带入易燃易爆物品放置的场所;
  40、 因工作作业需要动火的,按规定由动火单位填写“临时动火工作申请”,经安全部门同意后,采取一定的防火措施才能作业;
  标题: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标准条款

  1、 工厂防火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 工厂员工必须定期进行消防知识以及安全培训,并要求熟练使用消防器械。
  3、 易燃易爆品存放区域须有明确醒目的防火标记。
  4、 如有明火,操作人员不得离岗,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离开时将火种熄灭。
  5、 对电器线路定期检查,不准随意私接电,用大功率电器设备。
  6、 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确保有效完备,如发现有不安全隐患,应立即责令整改。
  7、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消防管理条例执行,保障工厂消防安全。
  8、 将灭火器放置于阴暗背光场所,不放置高温场所。
  9、 灭火器应远离高温火源,以免发生高温爆炸。
  10、 每年定期检查一次灭火剂重量,如泄漏量超过原重量的5%,须查明原因并补足。
  11、 工厂员工必须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并要求熟练使用消防器械。
  12、 发现火警立即拨打119。
  13、 将消防器械保管落实到个人,随时检查,确保消防器械完好如初。
  标题: 仓库管理制度 标准条款

  一、原辅材料库:
  1. 仓库保管人员应根据各车间、各部门的物资需要填写《采购单》,报总经理批准后,交行政部采购。
  2. 仓库保管员有责任通知质检人员对采购的材料物资进行质量检验,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物资,仓库人员有权拒收,由行政部作出退回和调换处理。
  3. 仓库保管员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进行数量清点,名称规格的复核,与采购要求相符,保存送货单,送货单单必须注明发票号码,采购签字。
  4. 仓库各种原组别、类别、用途,分区域堆放,保持清洁整齐,小物件必须放在货架上面,各类物资防止受潮变质。各类物资标明品名、规格卡片,做到卡片与实物相对应,与帐册数量相同,达到系统化、规格化,以便发料、保管和盘点。
  5. 各部门车间必须按生产任务领料,仓库保管人员必须按表发放。
  6. 仓库对物资调拨手续,报总经理批准后才能实施。
  7. 仓库保管人员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发料,必须具备识别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能力,以便熟练正确无误的备料。
  8. 仓库保管人员按原始凭证准确登记明细帐,仓库保管人员每天清点出入频繁的物资,做到帐物相符。若有差错,报生产部查明原因,并有当班仓库保管人员负责。
  9. 每月二十五日,保管人员对仓库全面盘点,做到帐与实物相符,并在盘点后三天内将物资库存表交到行政部备案。
  10. 仓库保管人员要配合财务人员每月一至二次的物资抽查。
  11. 仓库要注意通风、防水、防潮、防蛀,严禁在库内吸烟,不准外人随意出入仓库,以确保仓库安全。
  12. 管理人员要提高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责任性。确保厂生产的顺利进行。
  13. 各类材料一律不得擅自外借,若须外借者,必须有总经理审批,办理外借手续并备查。
  14. 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三条:编号整齐、摆放整齐、库容整齐,以利于查对及取放。
  15. 材料报废必须经质检员核实,并开材料报废有关文件,写明品名、编号以及数量。仓库凭报废文件办理报废手续,并把报废材料放到指定的地方。
  二、 成品仓库:
  1. 根据产品包装情况,分清品名以及规格入库。核对记录成品帐,保存装订,以备查找。
  2. 成品按类别堆放整齐。
  3. 仓库要求必须要通风及防潮,以防止产品在使用和交付前受到损坏或变质。
  4. 仓库按消防规范安装消防器材,确保仓库安全。
  5. 仓库保管员应经常检查帐物卡及产品在成品库内可能发生的质量变故。
  6. 仓库保管员每月1日应进行盘点并在三天内将盘点表交到有关部门。
  7. 仓库保管员凭销售发票或送货单发货,并做好出库手续,以备查考。
  8. 仓库保管员要认清单据上的各规格和数量发货。

  标题: 考勤管理制度 标准条款
  第一章 总则
  1、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规范管理,营建高效、有序的工作环境,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2、 本条例适用于所有被本公司聘用的在岗员工和与本公司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员工。
  3、 认真执行考勤制度是每个员工的职责和义务。每个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考勤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
  4、 行政部负责考勤工作,严肃认真贯彻执行考勤制度。
  第二章 作息时间
  5、 公司实行6天工作制,每周享受1天公休假(单休)。
  6、 3月1日----11月30日工作时间:8:00~11:30,12:30~17:00。
  12月1日----2月30日工作时间:8:30---11:30 12:00—17:00
  7、 每周末各部门须安排满足正常工作所须的值班人员,并安排好值班人员的调休。
  第三章 考勤办法
  8、 公司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打卡或签到方法进行考勤,每个员工应主动配合,缺勤员工须提前办理相关手续,否则视为旷工。
  9、 打卡制度
  9.1公司副总经理级(含)以上人员和出差人员可免打卡或签到,其他人员因特殊情况免打卡或签到由总经理批准;但请假管理仍按考勤管理制度执行。
  9.2应打卡部门的部门经理(含)以下员工一律实行上下班打卡或签到制度。
  9.3员工考勤不得作假,一经发现,每次分别给予作假者旷工1天处理。
  10.考勤异常
  10.1员工须先到公司打卡或签到后,方能外出办理各项业务,特殊情况需经主管领导签卡批准,不办理批准手续者,按迟到或旷工处理。
  10.2打卡员工调休、忘打卡、上班时间需短时间外出办理、或因工作原因不能回来打卡一律在行政部领取、填写《员工考勤异常登记卡》,经上级主管签字确认后报行政部备案,否则按旷工处理。
  10.3员工因公出差,不能当天返回的,应于出差前凭《出差申请单》到行政部填写《员工考勤异常登记卡》备案,出差返回后主动到行政部销差,否则视为旷工。
  10.4员工除公司规定的有薪假,只要出现迟到、早退、脱岗、请假等情况,按额扣发工资。
  10.5如有月底最后一个工作日未能按时打卡,可以在次月第一个工作日内进行补签。
  11.签卡审批
  11.1部门副经理级以下员工由公司各部门经理或部门负责人签卡;
  11.2部门副经理级以上员工由总经理签卡。
  12.迟到、早退和脱岗
  12.1上班迟到15分钟打卡即视为迟到,下班提前1分钟打卡视为早退。
  12.2无故迟到早退半小时以上,扣发工资20元,超过一小时的扣发工资50元。
  12.3一个工作日内,无故迟到早退一小时以上,又未以任何形式办理相关请假手续的,视为旷工半天。四小时以上 ,视为旷工一天。
  12.4一个工作内出现无故离岗20分钟以上即为脱岗,每发现一次视为旷工一天。
  12.5行政部根据当月考勤原始凭据填写月度考勤报表,对所涉及到员工入、离职、晋
  升、转正等人事异常的详细日期、薪资级别等进行备注,成为薪资计发的重要依据;
  12.6行政部将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检查各部门打卡、出勤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知会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第四章 公假及法定假日放假规定
  13. 本条例中界定的公假指员工在工作时间因公外出或公司派出参加短期培训。
  14.公司员工在国家法定节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具体如下:
  节日 假期 适用范围
  元旦 一月一日 全体员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二、三 全体员工
  劳动节 五月一日——五月三日 全体员工
  国庆节 十月一日——十月三日 全体员工
  妇女节 三月八日(半天) 全体女员工
  15.全体员工放假的法定节日,适逢公假,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员工放假的法定节日,适逢公假,则不补假。
  16.公假、法定节日期间,工资照发。
  17.公假、法定节日期间员工如需加班,按国家规定计发加班工资。
  18.员工可以请无薪事假,原则上连续事假不可超过5天。
  19.员工请休事假须提前申请,部门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并呈报行政部备案。
  20.员工事假工资扣发标准:月事假三天内扣发工资额=(基本薪资+职务津贴+岗位津贴+绩效工资)/26×本月累计事假天数;事假三天以上的,超出天数扣发工资额=(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岗位津贴+绩效工资)/21.95×(本月累计事假天数)
  21.旷工工资扣发标准
  21.1旷工半天(含)以下者,扣发工资50元;
  21.2旷工1—3天,扣发工资200元,记警告处分一次。
  21.3旷工4—7天,扣发工资200元,并处降级降职,严重者劝退辞退;
  21.4一年累计旷工15天的,作开除处理。
  22.如果发生员工旷工或未办理任何手续不上班的,部门经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行跟踪并向总经理汇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准教育无效,公司有权作除名或辞退处理。
  第六章 病假处理方法
  23.员工患病、非因公负伤,需要停止工作治疗、修养者,可请病假,员工请病假提供医院相关证明,否则按事假处理;员工持副总经理(含)以上人员签发的病假特批准,可不出具医院病假证明请休病假。
  24.员工请病假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办理请假手续,最迟应于上班后一小时内电话通知部门负责人,并在返岗后第一时间凭有关证明补办请假手续;
  25.员工如因传染性疾病请休病假,在病愈返岗前,须按公司规定到指定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费用自理),经行政部核查结果并批准后,方可返岗工作。
  26.员工病假工资扣发标准:病假扣发工资额=(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岗位津贴+绩效工资)/21.95×本人累计病假天数×50%
  27.除住院和计划生育方面病假之外,员工一年内病假累积达到30天以上的,30天后的病
  假天数只能计发基本工资。
  第七章 其他假期处理方法
  28.婚假
  员工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享受婚假三天后;实行晚婚者,婚假在原基础上增加十天;一方居住在外地,需到外地结婚者,另核给路程假。员工申请婚假时,须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结婚证复印件。婚假须在结婚时使用,过期作废。
  29.计划生育假
  女员工孕期需要作产前检查的,给予产前检查假。孕期在七个月以上身体不支的,可请假休息,其工核发标准与病假相同。
  女员工正常生育的产假为90天;难产产假120天;本公司员工可享受全薪产假。
  配偶生育,男员工可享受全薪看护假10天,超出10天的天数按病假处理。
  30.工伤假期
  补充:
  岗位制度样本:
  生产部主管岗位职责:
  1. 认真贯彻执行厂生产经营方针、目标、执行总主管指令。
  2. 根据厂业务计划,负责编制厂施工计划。
  3. 负责生产协调,处理好生产与工程师、生产与设备、生产与业务方面的问题,确保合同完成,尤其确保重要合同完成。
  4. 负责组织落实生产实施计划,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5. 完成总经理布置的各项任务。
  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1 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组织对重大技术、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的分析,并对工厂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 组织采用行业,国家标准,积极推行国际标准。
  3 组织制定技术改造规划,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
  4 组织制定产品实施计划。
  5 提高产品质量,负责产品升级、创名牌。
  营销部主管岗位职责
  1. 市场的开拓,以及顾客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等。
  2. 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向上级反馈。
  3.收集来自顾客反馈的信息,以及顾客的需求。
  4.任何顾客的抱怨,都应该耐心的听取,并对抱怨的内容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8
但愿能帮到你,希望采纳!
李三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统一与协调
2008-07-09作者:李三喜 来源:经济观察网
导读: 内部控制规范,简单说就是内部控制的标准。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其目的就是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一种范本,让大家都按照范本去做、去执行。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政出多门”的客观现实,不仅执行者无所适从的问题,而且也加大了监管成本。

内部控制规范,简单说就是内部控制的标准。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其目的就是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一种范本,让大家都按照范本去做、去执行。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政出多门”的客观现实,不仅执行者无所适从的问题,而且也加大了监管成本。

“政出多门”的我国内部控制规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内部控制取得了迅猛发展,从以下“政出多门”的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就可略见一斑。

l996年1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作出了规定。
l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
1999年8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要求企业建立组织机构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支持保障系统等控制系统,内部控制要素包括组织机构控制、授权经营控制、财务会计控制、资金运用控制、业务流程控制、单证和印鉴管理控制、人事和劳动管理控制、计算机系统控制、稽核监督控制、信息反馈等。
2000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内部控制内容包括内部机构控制、授权分责控制、岗位责任控制、风险监控、资金管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结算控制、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内部稽核控制等。
2001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内容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资金管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稽核控制等。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团体、各类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有关的控制,是我国会计工作中又一重要的规范性文件。
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风险监控体系,明确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5个部分,内部控制的内容涵盖组织机构、岗位分工、授权分责、稽核监控、会计控制、计算机控制等各个方面。
2002年1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指导意见》,首次系统地提出基金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2003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内部控制审计》认为,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保证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循,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
2004年2月审计署发布实施的《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2005年1月中国银监会制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要求银行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
2005年2月中国保监会制定了《保险中介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试行)》,要求保险中介机构建立全系统的风险管理系统等。
2005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
2006年1月中国保监会制定《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实施分类监管。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四章重点规范了有关内部控制的内容。
2006年3月3日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研发的《中国式全面控制》,建议建立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全面控制体系,把控制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大部分,倡导自主创新,认为会计控制是核心,管理和业务控制是发展方向。
2006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
2006年6月6日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要求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过程。
2006年9月深圳市证券交易所制定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该类指引界定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范围,规定了从公司治理到业务控制的一系列规则。主要强调了关于控股公司、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募集资金的使用、重大投资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内部控制要求。
2007年4月19日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研发的《3C全面风险管理标准》,内容包括基本框架、实务标准、操作指南,力求自主创新,除增加了实务标准、操作指南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工具之外,在基本框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充分考虑了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构建中国企业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标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7年12月6日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2007年度试行)》的通知评价函〔2007〕293号,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目的是促进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运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监控制度化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是指通过独立的调查、测试、分析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所采取的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政策、程序、措施,评价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实施情况以及运行的有效程度。
2007年l2月26日,深交所发布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建立自查机制,由内审负责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建议,审计委员会对内控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纵观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制定情况,大多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小部分是由行业协会制订、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实施的,社会中介机构和学术团体参与其中,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研发出了中国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标准。

统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势在必行

在美国,COSO框架是一个美国企业以及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标准;在英国,Turnbull指南已成为英国投资者和公司普遍接受的一个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原则;在加拿大,CoCo控制指南已成为加拿大公司和组织进行控制设计和评价时广泛参考的一个标准;在香港,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基本架构已经成为在香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一个标准。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内部控制规范正出多门,现实中,至少存在包括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人民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部门或主管单位发布的关于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规范文件。尽管有关监管部门在实际中采用了COSO的标准,但都各自角度出一个规范,怎么得搞出点特色,是少各规范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界定不尽相同,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所选择的内部控制标准也存在差异,即使是人为特色,也弄得同一个执行单位无法执行,到底执行财政部的呢,还是执行国资委的,还是证券会和审计署的呢,没有一个统一的内部控制的标准,实务中执行者难执行,审计者难审计。

应该说,目前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文件“政出多门”的客观现实,并非简简单单的相关利益的矛盾,其背后更有不同类型企业之于内部控制的不同要求,以及相关监管层对所辖领域内部控制的不同理解。以内部控制的原则为例。
2003年,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其中规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健全、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确保内部控制有效。然而,同属于证券金融领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中规定,公司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健全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相互制约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
至于2006年l2月8日银监会第54次主席会议通过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其中则规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对比这三个文件关于内部控制原则的规定,其中既有共性的地方,如独立性、有效性;但其中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如《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成本效益原则与相互制约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则未有明确提出,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则将语词弱化为合理与制衡原则。不仅仅是同属金融行业的不同细分领域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于针对较为同质化的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地点的不同,相关差异也明显存在。
2006年6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发布,其中指出: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它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而2006年9月28日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其中则指出,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为实现下列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二)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三)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四)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平。可见,同样是针对上市公司,仅就内部控制的基础概念方面,上交所与深交所的两套指引就有着差异不小的理解。

或许正是为了制定一个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的需要,2006年7月15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由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来自监管部门、实务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组成。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2006年7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达成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广泛征求各监管部门意见基础制定的,应该作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统 一标准,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至少中国企业有了自己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啦。正如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介绍说,新发布的基本规范为中国企业首次构建了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有效解决政出多门、要求不一、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风险管理指引的协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统一标准基本要求,这点肯定是没有疑问。只有各监管部门不各自为政,把对企业监管要求统一到基本规范上来,企业执行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就不会有障碍。但从该规范的发布部门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重要部门国资委未参与其中,这至少说明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员之间的认识还没有统一。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指引》如何统一协调的问题。这是个很难协调的现实问题。

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石爱中审计长在2006年度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举办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创新论坛》上就指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逐渐融合,而且在很多工作中,包括在系统设计中这两个东西一定要融合,而不是分开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在2007年4月19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与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举办的《融合之道--2007年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春季高峰论坛》上指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走向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内部审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为了适应这样一种发展趋势,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必要逐步地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和完善。内部审计的模式也应该逐步向以治理为目标、风险为导向、控制为中心、增值为目的的现代管理审计转型,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更能够满足企业治理与管理的需要,更能体现内部审计的重要价值,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最大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风险管理审计准则规定:“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明确了: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这显然是传统的把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内容的观点。3C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框架的理解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企业在实现目标的漫长征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就要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也正因为有风险才要控制,如果没有风险,控制就是多余的了,就是添乱,当然更是浪费资源。风险与控制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风险减去控制就等于剩余风险。当然,这个剩余风险一定要在企业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

实际上,世界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已逐渐融合了,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试为同一事件。1992年,Treadway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4年,该委员会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在该框架附件C中明确:内部控制被涵盖在企业风险管理之内,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

我国的有些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之道,比如中国网通集团公司的“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备受国资委赞扬的中国神华股份公司的《内部控制手册》,实际上更是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的,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的结晶。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为我国某中央企业设计的《全面风险管理手册》,与公司现有管理体系和管理手段相衔接,实际上不仅仅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而是整个管理的融合。

如果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融合后,企业至少没有必要既设立风险管理部,又设立内部控制部,设一个风险控制部就够用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就是要打破风险和控制水平之间的平衡,不要把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仅仅当成是一项纯粹的企业经营活动,它是一项包括了企业咨询专家、企业决策者、中层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在内的综合管理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才能实现。

当然,强调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并不是风险管理要代替内部控制,实际上两者是并存的。企业肯定需要建立内部控制,来应对阻止企业进步的风险。否则,被控制所遏制的风险将可能发生。

融合是一种彼此的尊重,它可以让两个公司形成一个系统,融合是一种力量的凝聚,它可以实现1+1〉2的效果,融合是一种思维的创新,它可以创造一个和谐共赢的世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要融合,正因为有风险才需控制,两者是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同样一个中央企业不能为了应付检查就同一事件用两个规范来做,不能既要编报风险管理报告,又要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的确,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但终究还是要考虑成本,不能为了控制而控制,为了管理而管理。如果把内部控制规范和风险管理规范统一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合二为一,必然会减少各监管部门和企业的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也会减轻企业的负担,管控的效果或许会更好些。

当然,从道理上讲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是比较简单的,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更不能相互“制造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涉及到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协调就比较难了。一个妥协的结果就是各干各的,倒霉的是企业,辛苦的是政府主管部门,无奈的是审计师。

当然对企业来讲,处于不断开放经济体系中的中国企业,面临着外部环境、文化理念、管理层经营哲学、各种竞争等多方面的环境与因素,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也需将众多的因素与风险纳入到控制范围来予以考虑。在国家基本规范的基础,企业根据基本规范,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构建适合本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23
可以做流程梳理,很重要真的,一个企业能把各环节确定下来都很难,流程管理也是会变化随着企业。那下一步就找流程管理专家进入到企业配合梳理,人事后勤部,业务部,领导层……等等。最后,企业还可以借助流程管理系统落实,甚至大公司还可以上my apps督办管理系统,领导从流程梳理后管理起来,这样员工管控起来才更规范。
第3个回答  2013-03-30
制定稽核 进行标准化管理 量化管理 等等 什么公司啊 我以前是在合资企业做高管的

公司管理流程有哪些
公司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战略规划、组织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它为公司设定了长期目标和方向。这一流程涉及分析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和内部资源,明确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战略。战略规划的目的是确保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持续发展并扩大市场份额。组织管理主...

公司管理有哪些流程
1、客户资料管理 A全面搜集各片区资料(店名、电话、地址、营业执照号);根据销量及规模建立客户类别(月进货额在1000\/月以上归为A类;月进货额在500元\/月以上,1000元一下,归为B类;月进货额在500元\/月一下,归为C类客户)。B、逐步建立客户商品信息档案,实现A类客户单店商品信息管理。2、片区...

公司管理流程
公司管理流程:计划过程、组织过程、领导过程、控制过程。1、计划过程: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通常分为三层,即顶层、中层、基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管理过程中,无论哪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一项首要的活动就是对他们所主管的工作进行计划。2、组织过程:在计划过程的基础上,组织过...

一个公司的具体管理流程
环境是实施企业全流程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包括内外两个方面。通过对环境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流程管理策略。 主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公司战略、业务结构、组织结构、岗位配置、规章制度、表单报表、信息化程度、管理文化、团队成熟度等等。在一个企业里,如果这些因素没有清晰的标准,或者模凌两可似是而非,则...

新公司内部管理流程
1、流程设计创立;2、流程设计方案;3、改造的基本路径确定;4、设定先后工作顺序和重点;5、宣传流程再造;6、人员配备。(四)流程再造第四阶段,解决问题计划。分为3个子步骤:1、挑选出近期应该解决的问题;2、制定解决此问题的计划;3、成立一个新小组负责实施。(五)流程再造第五阶段,制订详细...

一个公司内部管理的基本流程
9.1公司副总经理级(含)以上人员和出差人员可免打卡或签到,其他人员因特殊情况免打卡或签到由总经理批准;但请假管理仍按考勤管理制度执行。 9.2应打卡部门的部门经理(含)以下员工一律实行上下班打卡或签到制度。 9.3员工考勤不得作假,一经发现,每次分别给予作假者旷工1天处理。 10.考勤异常 10.1员工须先到公司打卡或...

公司管理流程
1、对外面向客户,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2、对内面向企业目标,提高管理流程的效率,平衡企业各方资源(各项业务线平衡),控制总体效率的平衡,实现企业总体绩效。企业流程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改革,改变企业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等,使每个流程可从头至尾由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

流程管理的五个步骤
流程管理的五个步骤1 第一步,信息收集,只有在充分认识企业已有的流程,了解企业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才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步,识别、描述和设计,识别企业现有的流程,发现问题并设计新的流程,改进企业的效率 第三步,关键流程的选择,在设计出多个流程,需要选择一个关键流程,让企业执行...

公司有哪些流程
一、行政流程 行政流程是公司日常运作的基础,涉及人事管理、文件管理、会议管理等。具体包括员工招聘流程、员工入职与离职流程、文件管理流程(如文件收发、归档等)、会议组织及会议纪要的编写等。这些流程确保了公司内部行政事务的有序进行。二、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公司核心活动的运行过程,直接关系到公司的...

流程管理的五个步骤是什么
1. 生产经营业务流程:此流程涵盖销售合同、生产、交付至偿还全过程,是企业主流程之一。它根据公司战略和商业模式,确定有价值的创造活动,并通过流程实现。2. 产品或服务流程:作为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子流程,该流程细化到产品或服务的每一个生产及服务环节,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3. 权力分配程序:此流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