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都掌管俗世哪些事情

如观音掌管送子、药师佛掌管治病、文殊菩萨掌管学业。其他比如平安(牢狱祸福)、升迁、发财、姻缘等等,由哪些佛、菩萨掌管?
最好列举的详细点,还有很多我没提到的,最好一并告诉我,谢谢!!!

佛菩萨并不是直接掌管俗世的事,佛是大觉悟者,了解一切因果,因为佛很慈悲,不忍众生受苦,所以佛告诉我们大家哪些是善因,哪些是恶因,以帮助众生种善因得善果,众生种的善因越多,善果就越大。

比如:“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就可以得到长寿的果报
“自行杀生”,就会得到短命的果报。

佛还说了有些因,会毁坏行善的功德,比如:行善后又后悔;自诩功德(自夸自己的善行)等等。佛要我们远离这些毁坏自身功德的事,以得到好果报。

推荐下面这篇文章:

众生不随欲苦的七种类型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讲… 文章来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五) 点击数:1216 更新时间:2008-4-3

不随欲苦中复有七苦。

一、欲求长寿不随所欲,生短寿苦。

内心想希求长寿,偏偏不能满足所欲,年轻时就抱憾而死。

二、欲求端正不随所欲,生丑陋苦。

希求相貌端正好看,偏偏长相丑陋,非常苦恼。

三、欲生上族不随所欲,生下族苦。

想转生高贵人家,偏偏转在下贱之家,受人歧视。

四、欲求大富不随所欲,生贫穷苦。

想追求大财富,前世没有积福,一生费尽辛苦,仍贫穷困窘。

五、欲求大力不随所欲,生羸劣苦。

希求身体健壮有力,偏偏身体瘦弱无力。

六、欲求了知所知境界,不随所欲愚痴无智现行生苦。

虽想了知所知境界,希求精通世、出世间的各种知识、技艺,偏偏没有智慧,只出现愚痴的境界。

七、欲求胜他不随所欲,反为他胜而生大苦。

想胜过别人,偏偏比不过,生起失败的大苦。

总之,七种不随欲苦都是由业果愚引生的痛苦。希求一切圆满,都必须积聚正因。不从因上修却妄求果报,当然事与愿违,不仅不会显现安乐,反而显现不如意的结果,内心不愿意接受,非常痛苦。

具体说,希求长寿,因地应慈爱有情放生护生。不修这种善业,又损害众生,长寿不会出现,只会生生世世遭受短命的厄运。

希求端正,则应供养光明、鲜花、干净衣服,心无嗔恚、嫉妒。不种相好之因,嫉妒嗔恨,相貌怎么会端正呢?只会相貌越来越丑陋,心越来越痛苦。

希求转生高贵,则应摧伏傲慢,对尊长常修礼貌、恭敬,对一切人如仆人般态度谦恭。不修此因,行为傲慢无礼,永远也不可能满愿。

希求财富,却不施舍衣食受用,不对三宝、父母、尊长等功德田修习供养,反而加深悭吝习气,尽管日日做发财梦,却成了堕落饿鬼的前相。

希求健壮、有力,则应处处助人为乐。这些不做,只希望别人服侍自己、凡事不愿出力,以致没有心力、体力、魄力。虽然希求力量,反而日渐下劣、羸弱,没有能力。

希求通达所知法的智慧,则应敬法、供养法,对圣法谦虚地学习、思惟、请教。不修集这些能生智慧之因,反而轻法、慢法、谤法、舍法,生生世世将盲无慧眼。

总之,众生虽希求安乐,却处处造痛苦之因,目标不可能实现,还苦苦追求,让人心生悲悯。
========================
还有一篇:
佛说业报差别经 (其中提到一些善因对应的善果和恶因对应的恶果,很重要)
http://tieba.baidu.com/f?kz=71514735
毁坏善业功德的4种方式 (了解这个,以保护好自己做的功德*^_^*)
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2&ID=26984&replyID=&skin=1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07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菩萨,象征智慧的菩萨。《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说,文殊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姿罗门家,由母亲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种祥瑞同时出现。他遍访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种外道辩论师都辩不过他,终于在释迦牟尼佛处学道成为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牟尼佛宣说佛法。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是在山西五台山,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协侍,顶结五鬓,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协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一个象征真理(普贤)。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普贤原为东方宝威德上五律国之菩萨,遥闻释迦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华经,特为听受,到达时佛已讲完此经,当夜即将入灭普贤表示守护此经,释迦佛赞叹认可。密教称普贤为“金刚萨埵”“菩贤萨”等。中国佛教相传,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据说普贤有延命益寿之德。因而出现为祈求延命的普贤延命菩萨像。

地藏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他发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十轮经》卷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于仞利天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佛既灭,弥勒佛未出世之前,自愿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地藏原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中国唐玄宗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月(读rou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九华山之月(读rou肉)身,据说即为地藏菩萨成道处。《地藏十轮经 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载。地藏菩萨具有无量数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为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常示观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异类化身,以教化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所以又称“千体地藏”。《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本已证入十地之果位,但为教化众,仍处身闻,独觉等地,不愿成佛。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坠恶道,并能获得土地丰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遭圣因十种利益。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过去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是从梵语的''Avalokitesvara''菩萨发展而来,汉语音译“啊那婆娄吉低输”、“阿缚卢极低湿伐罗”等,意译为“光世音”。在中国,唐以前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后为避唐皇李世民讳,遂改为“观音菩萨”。传说阿弥陀佛为其父,大势至菩萨为其弟。

《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候补佛。

观音菩萨是东亚民间崇拜较为普遍的菩萨,在各种佛教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极大。
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1.菩萨的分类
按照佛教的修行层次,菩萨分为胁待菩萨和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按照佛教的理论,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因此,佛国世界里的胁侍菩萨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谁也无法计算。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有名的菩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萨画在佛的身旁,也称为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画像和佛陀画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供养菩萨,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为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花、香火、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养,即礼敬、朝拜、赞美、歌颂的供养。三是行供养,即警奉三宝,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又称为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供养菩萨实际上为佛陀和宣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胁侍菩萨、佛弟子的两边。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众多。如奏乐菩萨、歌舞菩萨、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都可以说是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不像胁侍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画家们可以任意创造,所以供养菩萨的形态比胁侍菩萨多,数量也比胁侍菩萨大。
按佛教的宗派划分,菩萨又分为显宗菩萨和密宗菩萨。
显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亦称正菩萨,与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庄严,面容慈悲,姿态优美。如八大胁侍菩萨和各种姿态的供养菩萨。
密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与常人相异,多首、多臂、多目。如领先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绢索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在密宗菩萨中,又分为汉传密宗菩萨和藏传密宗菩萨。汉传密宗菩萨的法相同显宗正菩萨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态优美。而藏传密宗菩萨与汉传菩萨形象差异很大,不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萨面目狰狞,阴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显宗菩萨画像数量最多,初唐时才有密宗菩萨,数量很少。元代时才有藏传密宗菩萨,只有第465窟一个洞窟中绘有藏传密宗菩萨。
在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种类最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遵照佛教显宗仪规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庄严的显宗观音。
第二类是遵照佛教密宗仪规所绘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种法哭的密宗观音。
第三类是不遵守佛教仪规,由画家根据人们的意愿希求,自创风格,任意描绘,任意题名的观音。如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宝相观音、施财观间、烽珠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鱼蓝观音、杨枝观音等。这类型观音形象众多,民间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
上述三类观音,在敦煌石窟擘画中都有画像,前两类数量多,后一类数量少。

2.菩萨的名称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3.菩萨的衍变
观音菩萨是一位最中国民俗大众敬仰的菩萨,人们对观音菩萨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佛陀的敬仰。在佛教各种画像和造像中,观音菩萨和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搞清了观音菩萨的衍变过程,也就明白了所有菩萨的衍变。
现在人们看到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的“东方圣母”,可人们并不知道,观音菩萨原业是畜不是人。观音菩萨由畜变人,由大丈夫变成一位东方美妇,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根据徐静波先生《观世音菩萨考述》一文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考证: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时,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曲《梨俱吠陀》中,已经有了“观世音”。 不过,那时的观音并非丈无身,也非女儿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它作为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它能使关心盲者双目复明,恙疾缠身者康复,肢躯残缺者健全,不育女性生子,公牛产乳,枯木开花。“观世音”在当时受到古印度臣民的普遍信仰和崇敬,在整个社会中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五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主张解放奴隶,姓无贵贱,众生平等。比婆罗门教完善进步。佛教逐渐影响了婆罗门教教徒,并使婆罗门教徒转信佛教。转信佛教的婆罗门教教徒一时难以改变他们所有的信仰,便把婆罗门教中的观世音带到了佛教之中,成了佛教中的一位善神。
公元前三世纪时,佛教大乘教产生,佛教徒为了安抚众生之心,便将原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观世音正式吸收过来,成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萨,叫作“马头观世音”。那时的马头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还是一匹可爱的骏马。到了公元前后,佛教徒可能考虑到其他菩萨都是人身,而观世音是畜身,太不相配,便将“马头观音”改为人身。地是观音菩萨就由畜身变成了人身。
敦煌莫高窟第161窟中,画有马头观音像,不过这身马头观世音已是面善心慈的菩萨,只是戴着一顶高大的马头头盔式宝冠。佛教密宗中有马头观音画像,是密宗胎世故界六观音之一。这可能是观音由马变人过程中的遗迹。
佛教徒为使人们想念观音菩萨是人,不是畜,又给观音菩萨编造一份令人置信的“履历”,使观音菩萨完全“佛化”。众多佛经中便有了这样的说法:观音菩萨原是古印度转轮王无净念的大王子。《悲华经》中说:“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为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第一王子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的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无净念成佛,即阿弥陀佛。王子也经数十年的修行,也已成佛,号称:“正法明佛”。为了实现他的宏愿,解除世间苦通信班,使众生获得安乐,而现菩萨身,协助佛陀,弘扬佛示。于是,观世音菩萨也就成了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而其弟大势至菩萨成了父王的右胁侍。
据佛学专家们的考证,佛教传入中国,约在西汉末(公元一世纪),佛教在中国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观世音菩萨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的。传入中国时的观世音菩萨菩萨已是净土三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经》中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拜访观世音,在普陀洛迦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此时的观世音是王子出身的阿弥陀佛的“侍从官”和“勇猛丈夫观自在”,还不是女儿身的观世音菩萨。因此,早期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和画像是男身丈夫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法华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观世音菩萨的声望在中国日益提高,提到了下层广大人民的信仰。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造出了众多的观音菩萨萨。观音菩萨亦从“西方三圣”中的胁侍菩萨分离出来,成了一位最受人们信奉的佛教善神,经过几个世纪的佛教汉化衍变,观音菩萨逐渐异化,中国的僧俗大众不仅把这种外国“善神”变成了中国“善神”,而且把这位“勇猛丈夫”变成 了美貌女性。
为了使信奉大众相信观音菩萨确实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救苦救难的女菩萨,中国的佛教信徒又给观世音编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香山传》浒最广,故事大意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庄王)的五女儿,名叫妙善。三公主妙善聪慧美丽,从小笃信佛教。年岁稍大,父王为其配嫁。妙善执意不从,要削发为尼。妙庄王发现女儿抗旨出家。怒火冲天,率兵马将妙善捉拿。当即在京城斩首示众,并使她的灵魂堕入地狱中。玉皇大帝闻讯后,命阎王妙善灵魂救起,把妙善复活于香山紫竹林中。从此,妙善普渡众生,行善天下,化现成为观世间地菩萨。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医师告知:须要亲生骨肉的手眼方可医治。在此情况下,妙庄王的大女儿妙圆,二女儿妙英都不愿献出手和眼。妙善得知此事后,不念父王旧恶,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丸,救活了父王。妙庄王得知一切后,疚愧万分。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女,请工匠塑一尊“全手全眼”观世音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妙善)的像。这故事传说,在北宋以前就已形成,河南宝丰县香山寺的宋蔡京所书《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远果史话碑“就已记载了这个故事。
根据现存佛教艺术史料和专家们的研究,东晋以前,我国的菩萨画像和塑像,几乎都是男性,一位“伟丈夫”。东晋以后,始有女性菩萨塑像和画像出现。 《胡应麟笔丛》中说:“女像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已出现大量的女性观音菩萨。唐代高僧道宣说:“造像梵相(画像)宋齐间”(相当于北魏)皆厚唇、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笔皆端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菩萨如官娃也。“(《释氏要览》)。宋代之时,观音菩萨已经完全女性化。元、明、清三代,观音菩萨更加世俗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菩萨像,已是一位按照中国人审美观点,摹仿中国女性容貌身材,穿戴中国衣冠服饰,面善心慈,美貌动人,庄重亲切的“东方圣母”。
其他菩萨的画像和塑像,也随观音菩萨走过了一个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过程。这个衍变过程经历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个阶段。这一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显的轨迹。
第2个回答  2008-05-06
佛是无量时间以来修习菩萨6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圆满的结果。菩萨是发誓要救度一切有情都成佛的众生,可以是圣者(地上菩萨)也可以是凡夫菩萨。从发心成为菩萨的那一刻起一直修习6波罗蜜直至成佛,要经历3大阿僧祗劫的时间。过去已经有无量菩萨和无量佛,他们修习六波罗蜜是无有自我的,哪怕救一个虫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令一切众生暂时得安乐,究竟得佛果。由此可见佛菩萨对有情众生的饶益并不是分工的。然而各大菩萨与佛在最初的发愿有所差别,比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发12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
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一切
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
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
住焰网庄严过於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
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
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
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
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
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
边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
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
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
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瘖瘂挛躄背
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
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
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
。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得除身心安乐。
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
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
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
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
出魔羂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
稠林。皆当引摄置於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
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
王法所录。缧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
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
。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
。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
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
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
。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
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
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翫皆令
满足。

观世音菩萨是一切诸佛悲心的化现,一切的苦难只要一心祈祷观世音菩萨一定能化解。
文殊师利菩萨是一切诸佛智慧的化现,求智慧者当一心祈祷文殊菩萨。
大势至菩萨是一切诸佛力量的化现,求力量者当一心祈祷。
虽然如此你如果求智慧祈祷观世音菩萨同样会满愿的,痛苦与恐怖逼迫时祈祷文殊菩萨同样有效。看你自己与那位佛菩萨有缘及信心是最主要的。
第3个回答  2008-05-07
阿弥陀佛!!!
你所说的佛、菩萨都掌管俗世哪些事情,这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比如说观音掌管送子,是本职工作,那观音也能治病啊!也能救苦救难啊!不能光说观音掌管送子吧!佛,就是圆满至高无上,什么都可以管!这是你的一种错觉!

我来告诉你——菩萨与佛的区别。
佛,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存在,他将出现并且一定会出现。他是全知全能的——但他不是随着这个世界一起诞生的;菩萨正是为了迎接这个全知全能的东西而先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佛的降临扫清一切障碍和教导即将出世的佛的一种存在——也就是说他是负担了一个为佛搭桥引路的使命的东西。
菩萨被称做“佛师”,即教导佛的人;文殊普贤等等都是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八大菩萨之一,即八佛师。但最终的最高者是佛;菩萨的阶段,有点像基督教神话中诸天使之于基督。
在佛出示之后,也泛指尚未能成佛的高阶修行者为菩萨;比如著名的九华地藏,他“早已拥有成佛之能力”却被称为“地藏王菩萨”,因其立下誓言“地狱一日未空,一日誓不成佛”。
第4个回答  2008-05-06
"观音掌管送子、药师佛掌管治病、文殊菩萨掌管学业"..神佛不管人间琐事(交给小仙管)~他们只管有谁要修炼上去~楼主说的这些是后世人强加给神佛的~这样不大好...
药师佛有如大医王~医治人的心~使其修炼上去...

佛、菩萨都掌管俗世哪些事情
1. 佛菩萨并不直接掌管俗世事务。他们作为大觉悟者,了解所有因果关系,并指导众生种植善因,以期得到善果。2. 例如,佛教导说,对处于困境的众生怀有慈悲心,可以带来长寿的果报。相反,自行杀害生命则可能导致短命的果报。3. 佛还阐释了某些行为会破坏个人善行的功德,如行善后后悔或自夸自己的善举。他...

佛、菩萨都掌管俗世哪些事情
佛菩萨并不是直接掌管俗世的事,佛是大觉悟者,了解一切因果,因为佛很慈悲,不忍众生受苦,所以佛告诉我们大家哪些是善因,哪些是恶因,以帮助众生种善因得善果,众生种的善因越多,善果就越大。比如:“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就可以得到长寿的果报 “自行杀生”,就会得到短命的果报。佛还...

佛、菩萨都掌管俗世哪些事情
普贤菩萨,普遍贤善,并有延命益寿之德 地藏菩萨:必能离诸忧苦,不坠恶道,并能获得土地丰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遭圣因等十种利益。药师佛自然是医药救人。

观音菩萨也是有底线的要人体会
白娘子白素贞被压雷锋塔,白娘子是观音菩萨的徒弟,在这件事情上,菩萨虽然伸张了正义惩罚了法海,但是她并没有让白娘子离开雷峰塔。说明观音菩萨也是认同当时的人妖殊途的说法,而且是遵守的。白娘子与法海的恩怨,说明了这世上的因果不空,到时候你都不知道就有来有回了,白娘子还是一条白蛇的时候,法...

佛菩萨为什么自在?
佛菩萨认为一切都是虚的,世人为一己私利去争去抢,到头来你没有真正的拥有,为名利不拆手段,享受荣耀这都是假相。只有你所造的善业和恶业会随着业力与你一起落入六道轮回之中,生生世世永无休止。佛菩萨自在,因为佛菩萨觉悟圆满了,他们脱离了生死,不在六道轮回之中。佛菩萨以各种示相来救度...

佛教的四大菩萨是哪四个?
第二是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教佛弟子爱父母,观音菩萨则教佛弟子爱众生,所谓“慈悲”,是“拔苦得乐”,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非俗世人理解的“怜悯”或“心善心软”。唯有识得真爱大爱,心量才会打开,才能获得无上智慧,文殊菩萨就是来教我们智慧的,普贤菩萨则教我们坚决去做,所以“愿悲智行...

菩萨分类
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以及退转与不退转,也是菩萨分类的重要维度。在家菩萨指的是生活在俗世中修行,而出家菩萨则专司于佛门修行。生身菩萨关注个体的修行,法身菩萨则着重于法理的领悟。至于退转和不退转,则反映菩萨在修行道路上的持久和坚定程度。菩萨的修行行为,被概括为"菩萨行",这是一种以...

四大菩萨先后顺序
3、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4、地藏菩萨 地藏...

请问:如果有可能,当世界上所有人都成佛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做什么...
佛的确要度化众生成佛,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能成佛,那么大家都是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佛依旧存在。但是事实上,无明,也就是不觉悟,与真心共存,想要大家都能成佛,也是不可能的事。事实上,佛也不执著度化众生,佛也有灭度的一天,当佛的具足身寿终的一天就是佛入灭,佛入灭之后,大家也就见不...

作为一个俗家弟子应该在俗世生活中怎么做,才能把求得往生极乐国土的事业...
1、你们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要念念不忘,这是第一件事。你们要尽力做到不杀生,再再拜托,这是第二件事。你们要想办法对上中下各阶层的人都生起善良的心,这是第三件事。这三件事包含了一切佛法。——法王晋美彭措 ​​​2、要认识弥陀名号的体是佛智慧,万德洪名实际上就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