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越详细越好)

因为是暑假作业,所以得详细且准确~!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随之逐年剧增,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日趋合理。这些不仅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就业方式等随之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因此,对当代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状况,特别是就业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其变化趋势,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制,促进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就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力求真实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为制定就业政策和开展就业指导以及就业咨询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社会、学校、家庭帮助大学生顺利择业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2.调查对象
本研究样本来自海南省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等四所高校,涵盖了农、师范、医学、综合四类大学和文、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师范、体育、艺术等十个学科,样本由一至四年级本科生随机抽取组成。从样本涉及的范围类型等方面看,样本的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因此,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了解当前海南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总体状态。
3.问卷情况
共发放问卷800份,四所高校各200份,收回783份,有效问卷760份,有效回收率95%。样本包括男生440人、女生320人,其中大一30人、大二30人、大三100人、大四600人,具有很高的效度和信度。
4.统计方法
本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海南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制问卷,并采用XCEL录入和SPSSl3.0进行统计。
三、结论分析与讨论
1.就业心理状态分析
1.1对就业形势和政策的认识与心态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判断,61.3%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22.3%的学生认为形势正常,12.2%的学生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2%的学生则对就业形势不了解。其中理工科和文史类有一定的区别,理工类的有34.6%的学生认为就业容易,文史类的只有16.7%认的学生认为就业容易,特别是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有87.6%的学生认为就业容易。可看出对就业形势的判断,不同专业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对就业程序方面的认知程度,73.2%的学生了解,15.2%的学生知道一点,11.6%的学生不了解。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就业程序和具体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了解,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就业意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省大学生的心态较趋于理性。其中,77.2%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14.6%的学生选择先择业再就业,只有8.2%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办。
1.2 对专业的认同性分析
在面对对所学专业前景方面的调查中,21.2%的学生认为很有前途,61.3%的学生认为较有前途,18.5%的学生认为无前途。其中,各专业的就业状况对其对所就读专业的认同性产生很大影响,例如近年就业状况较差的师范类教育学专业有43.6%的学生认为其专业很无前景,而就业前景看好的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有63.2%的学生认为专业很有前途。
另外在专业与社会职业需要的适应度方面,由于现在许多毕业生就业时专业不对口,大部分学生认为择业时专业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1.3择业趋向方面的分析
择业趋向主要包括就业单位、就业地域、就业薪酬三个方面。
1.3.1就业单位
在关于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调查中,33.5%的学生把外资企业排在第一位,有23.5%的学生把公务员排在第一位,有13.7%的学生把国有大企业排在第一位,10%的学生把自主创业排在第一位,另外其他的几种选择都占很小的比重。以上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和党政事业单位仍然是当代大学生选择单位的首要选择,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外资企业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工资待遇较高,目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二,由于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收入稳定,福利好,因而也是当今大学生优先考虑的单位和职业。另外,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的是有10%的学生把自主创业排在了第一位,这说明当今的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断加强,同时也与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有关。
1.3.2就业地域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仍然是当今大学生首选的工作地方,43.1%的学生选择沿海城市(包括海南),有26.1%的学生选择大城市,15.6%的学生选择中小城市,12.1%的学生选择西部城市,还有3.1%的学生选择哪里都行。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沿海城市更具有吸引力,这主要是由于沿海城市经济发达,综合环境优越。另外,特别突出的是有12.1%的学生选择西部城市,这说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有更多的大学生希望到西部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就业地域的选择方面男女生有一定的差异性,见下表:
选择的工作地方男生(%)女生(%)沿海城市大城市西部城市中小城市那里都行46.3 30.6 10.1 19.3 3.731.5 18.7 11.3 30.4 9.5 在关于大学生月薪资期望值的调查中显示(图一)选1000-2000元的占大多数,占被调查人数的73.20%,其次有16.70%的学生能接受1000元以下的月薪,选择2000-4000元占7.30%,选择4000-6000元和6000元以上的各占2.80%和0%。理工类学生比文史类学生月薪资期望要高。另外,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对薪资期望较高,这与其教育投入有一定的关系。
与全国相比,海南各高校大学生普遍对薪资期望不高,这与海南的就业市场不景气和海南各行业的收入偏低有很大的关系。
1.4择业标准方面分析
在择业标准方面,总体上,在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时,51.3%的学生选择现在工资不高但有发展前途的,30%的学生选择现在工资不高但比较稳定的,有13.2%的学生选择工资很高但工作不稳定的,5.5%的学生选择其它。在选择喜欢的工作时,43.1%的学生选择能实现自我价值,32.4%的学生选择具有挑战性,20.3%的学生选择稳定的工作,4.2%的学生选择其它。在调查促使工作跳槽的原因时,35.1%的学生选发展前景,25.3%的学生选工作兴趣,21.6%的学生选工作地域,14.6%的学生选薪酬,3.4%的学生选其它。从以上数据可看到:大学生择业标准主要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工作的发展前景。
另外,在择业标准方面,四所学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见下表:

表2: 各高校择业标准对比表
择业标准海大(%)海师(%)海医(%)华南热农带有发展前途比较稳定工资很高工作兴趣实现自我价值41.3 10.2 12.5 19.3 16.720.4 38.7 13.6 11.9 16.421.9 36.1 10.7 17.6 13.718.3 33.7 9.2 28.4 10.2

1.5面临就业机会的心态
在面临就业机会时,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正常的心态去把握,主要体现在调查数据上。在关于目前有一个好机会但预料到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时如何选择,有82.3%的学生选择迅速抓住当前的机会,不在观坐,有13.1%的学生选择观望,只有4.6%的学生选择先签约,随时准备解约。在关于你已经签约又遇到一个更好的机会时如何选择,有45.8%的学生选择诚信为上,维持合同,有35.2%的选择与现在的签约单位协商后再定,16.3%的选择其它,只有2.7%的学生选择毫不犹豫的解约,再签其他单位。因此,当代的大学生还是能用正常的心态去把握机会,能用良好的道德品质来选择机会。
1.6影响就业的因素
在影响就业因素方面的调查中,总体上,有36.2%的学生选个人能力,有21.3%的学生选社会实践,有27.3%的学生选专业,有10.1%的学生选学校,有5.1的学生选家庭背景。另外文理科存在一定的差别性,文科有63.%1的学生选择个人能力,理科有53.2%的学生选择专业。这和全国其他关于企业用人标准的调查较一致。
1.7自主创业方面的分析
在自主创业方面的调查中,总体上,关于想过自主创业吗?有41.4%的学生想过,有30.8的学生偶尔想过,有27.8的学生没想过。从上面数据上看,大多数学生都想过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进一步加强。在自主创业最需要哪些帮助,35.8%的学生需要经验的积累,37.9%的学生需要资金,16%学生需要家庭的支持,10.3%的学生需要政府的扶持。这说明大学生自主创业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男女生在自主创业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见下表

表3:男女生在自主创业状况对比表
项 目男 生(%)女生(%)想过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想 过经验的积累73.1 45.3想 过经验的积累21.8 13.6 1.8其他方面的分析
在其他方面的调查中,有83.6%的大学生都愿意到基层工作,锻炼自己。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是能够认识到任何工作都要从基层做起,现代人的成功大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地走出来的。
2.就业准备分析
2.1个人就业准备的分析
在个人就业准备方面主要包括准备的情况调查、从那些方面准备、何时开始准备三个方面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大学生从大一(9.6%)、大二(18.7%)、大三(26.8%)开始接触就业指导课程并考虑就业问题的比例合计占55.1%,比大四(44.9%)高出10.2个百分点。可见在当今的就业制度下,大学生不管是否面临毕业,都早早地把将就业问题纳入日常考虑的范围,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设计自己的未来。在关于就业准备的情况方面,问及若现在求职最缺的是什么?33.1%的学生认为社会经验不足,31.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21.3%的学生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了解不足。从这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这说明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和准备,相关的职业知识储备不足,特别是再学习能力方面不强。在从哪方面获去就业信息的调查中,上网排在第一位,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不断的加强。
2.2学校就业准备的分析
在关于学校就业准备方面的调查,主要是围绕着学校的就业指导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展开,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其中关于对学校就业指导满意度的调查中显示,只有3.6%的学生满意,这说明我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加强。在关于学校应提供哪方面的就业指导时,有43.2%的学生选职业生涯规划,有31.4%的学生选社会实践,有10.2%的学生选求职常识和求职技巧,还有10.2.的学生选其他,这说明我省大学生急需提供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与机会。在关于就业指导方式方面的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业指导方式:经验分享(36.5%)、互动沟通(31.2%)、案例分析(18.2%)、专题讲座(12.1%)、个 体辅导(2.0%),排在前三位的合计占85.9%,因此表明学校应多以这三个方式开展就业指导。
四、思考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的显示,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学生应学会调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应强化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就业阴影,顺利实现社会就业。
1.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
当代大学生要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由于许多部门和媒体过分的渲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 因此,广大毕业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全面冷静地分析自己和社会,不断地充实自己,认真把握每次就业机会。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阴影,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代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使自身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3.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其中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各种矛盾不断加剧,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尤为重要。
广大学生应改变等待就业、第一就业的就业思想,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克服思想压力和心里负担。同时,大学生还应转变非大城市不去、非高薪不干的就业思想,自觉地把个人成长和国家需要相结合,到基层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4.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锻炼 根据调查我省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锻炼,因此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确立清晰的就业方向,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完善,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安排,分目标分阶段地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低年级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特别是学会规划自己大学的生活;高年级以职业能力、求职技能与常识为主线,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强化能力训练,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另外,就业指导课程要形式灵活多样,例如学生感兴趣的经验分享、互动沟通、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的机会。
综上所述,高校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就业真正成为广大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动力,为毕业生顺利实现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1
这个我不能帮你
你好,希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03
现在的就业形式在这里我不像多说,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在调查过程当中了解到,现在大学生也正视到了这一点。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那么大学生就业究竟面临怎样的难题那?具体请看调查报告
下面是调查过程:
据了解,多数人无法一次应聘成功: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而且人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花费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在求职成功后,据不完全统计: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3.2%。另外,求职时间长也是一个因素: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有的甚至成为“校飘族”。
就拿计算机行业来说吧。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
一是不同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平衡,名牌大学、工科院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热,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冷。
二是用人单位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表现冷。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学计算机专业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习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酬相距甚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一般用人单位表现出极为冷淡,有的甚至“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
三是学校热,用人单位冷。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
四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热,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
总儿言之,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查和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专业面太窄;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不足;性别歧视。
据了解,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