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中的职位

如题所述

各朝各代都不一样,其中唐宋的感觉最混乱,因为那时候有节度使,节度使麾下的武将名称又同中央的不一样。所以只能简单的列举一下,以我的水平说不全。
就以唐宋为例吧:
军队的各级军官就不说了,将军-都尉-骑尉共12等,在往下的就不是官员了,比如十夫、百夫,只代表在军队的地位,在战斗中起到带领团队使上级命令统一执行的作用。
但将军不是最牛的,文官才是军队的最高领导,如枢密使是国家最高军事机构的首脑、指挥使是委派领军的最高首脑,有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即三军)。
一般有专门练兵的教头,负责传授士兵武艺和战斗经验。(八十万禁军总教头你会没听说过?)
外出打仗有监军,也是文官,明朝一般为太监,清朝一般为满族宗室。
军队有自己的文官体制,同一州一府类似,有主簿、参军、提刑、代书、及各类基层文官,恕不能详述。
像你说的有军医,但是当时的军医说实话一般都是徭役而来,或是军队沿途裹挟,水平很差,也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由行军总管负责管理。而行军总管负责管理的还有其他勤杂人等,如兽医、建造营盘的工程兵、征召的负责辎重的农夫、伙夫等,同样这些专业兵种也不像今天这样有系统管理。
节度使手下的亲信武将一般为虞候,都虞候是虞候中的最高官职,仅次于指挥使,所以水浒中,林冲和陆虞侯其实完全不是对等的地位,这里就不细说了。
就说这些吧,但是具体的比这要复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要拿今天的军队构架来理解古代的军事体系,今天的军队更注意后勤的管理和多兵种细化管理,古代则不注意这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3
唐朝为府兵制,分三等,1200人为上府,1000人为中府,800人为下府。府下300人为团,50人为队,10人为火。
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中唐以后,朝廷组成新的中央禁军共十个: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威军(势力最强,中设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为禁军统帅),各置大将军、将军、龙武、神策、神武等为统军。

宋朝时禁军编制,50人为一队,2队为1都,5都为1指挥,5指挥为一军,10军为1厢。
宋代正规军都称为禁兵,仁宗时达八十多万人。禁兵由三衙统领,三衙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教练武艺的军官称都教头、教头,单称教头的地位很低。(如林冲)禁兵的调动权在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枢密院是军事行政机关,长官为枢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设兵马总管或兵马都监(简称都监),或提辖兵甲(简称提辖)。(如张都监、鲁提辖

元朝成吉思汗时的卫队叫“怯薛”,首长称怯薛长。忽必烈时,成立左、右、中、前、后五卫亲军,作为拱卫京师的常备军,每卫设都指挥使统领。

明朝初卫所制编制,5000人为一指挥,满千人为一千户,百人为百户,50人为总旗,10人为小旗。后来又施行营伍制,按伍、什、队、哨、总、营编制,但营伍设置及人数不固定。

清代的军队分为八旗与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绿营兵也称绿旗兵,是清入关后招募汉人组成的。管辖绿营兵的称九门提督。驻防各地将军的职衔都冠以所驻地名,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等。清代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在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称为“勇”,其军队称为“勇营”。曾国藩和李鸿章建立的湘军和淮军就是清政府镇压起义军的主要武装。

晚清军衔制
清政府从1904年开始,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的章程制度,逐步推行西欧式军衔制。1904年12月,清政府练兵处会同兵部向朝廷奏准《另定新军官制事宜》,建议“参仿八旗官员之秩序,旁采各国军营之规章”,按照西方军官军衔的三等九级制,取代旧的官阶制度,建立新军的阶位品级体制,军官“区为三等,析为九级”。
   1905年3月,练兵处、兵部设计出军官军服和军衔标志的第一个图案式样。8月,练兵处提出军官授衔的标准、条件、程序和要求。12月经清政府批准,陆军军官开始按新官制评定等级,从而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军衔等级
   上等第一级,正都统;
   上等第二级,副都统;
   上等第三级,协都统;
   中等第一级,正参领;
   中等第二级,副参领;
   中等第三级,协参领;
   次等第一级,正军校;
   次等第二级,副军校;
   次等第三级,协军校;
   1909年11月,军咨处又奏请朝廷在军阶第一等第一级内正都统之上增设“大将军”、“将军”两衔,与正都统同为上等第一级;设立军士衔三级,即上士、中士、下士;在军官和军士之间增设“额外军官”衔一级。
   1910年12月,陆军部对军衔授予及晋升年限、军官职务任免、最高服役年龄、军官考绩办法等,都作了详尽规定。如规定各级官佐的最高服役年龄为:正都统,65岁;副都统,62岁;协都统,58岁;正参领,55岁;副参领,52岁;协参领,50岁;正军校,48岁;副军校45岁;协军校45岁。又规定,凡正都统荣获大将军、将军称号者,不受上述年龄限制。这一章程可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军官服役条例。

唐朝为府兵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4
伍长 什长 伯长 军士长
校尉等等

...排长,连长等等之类的叫法,那么在古代呢?军队中职位叫法都是...
汉代军职: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

古代军队职位详细
1、正一品: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1500两;从二品岁奉140两,加支800两 2、正二品...

古代军中的官职从小排到大
古代军中的官职从小排到大依次为:正九品、从九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三品、从三品、正二品、从一品、正一品。正九品及以下的官职在军队中属于较低级别,如正九品的各营兰翎长,主要负责军队中的基层事务。而从九品及以下的...

古代军职从低到高
古代军职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士兵、校尉、中郎将、将军、大将军等。当然,不同的朝代和时期,军职的设置和称呼也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以此为参考。首先,士兵是军队中最基础的单位,他们接受军事训练,执行战斗任务,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士兵通常通过征召或招募的方式加入军队,他们的军职地位...

我想知道古代军队的官任职位是什么样的.比如从小的:百夫长,千夫长,一...
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古代打仗军中有哪些官职
一般包括:都尉 校尉 中郎将 裨将军 偏将军 卫将军 车骑将军 骠骑将军 大将军 大司马 天下兵马大都督

古代军中的官职从小排到大
古代军中的官职从小排到大依次为:从九品、正九品、从八品、正八品、从七品、正七品、从六品、正六品、从五品、正五品、从四品、正四品、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从一品、正一品。详细来说,这些官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京官和外官,且每一品级都有对应的武职名称。例如,从九品和正九品的...

在古代军队的职位?
校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统带一校之官称校尉。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 校尉,为专掌特种军队的将领,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后通称将佐为八校。晋武帝时设有军校,为任辅助之职的军 官。清代有步军校、护军校等官职。尉 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尉,秦汉...

伍长,什长,伯长,校尉等,中国古代军人职位怎么分的
在古代中国,军队中的职位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伍长负责五人小组,什长则管理二十人的小队,伯长,也称为百夫长,指挥一百人的队伍,而千夫长则领导一千人的大军。至于校尉,这个职位的地位仅次于将军,属于中级将领。这些职位在实际战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便于指挥和协调。这些职位的设定,是为了确保在战场...

求古代军队构成元素的各部分的职位名称,如元帅、将军、先锋、参谋那些神...
1按品级说:武官正一品官职:前后左右都督,从一品:都督同知 正二品:都督佥事、正留守都指挥使 从二品:指挥同知 正三品:副留守都指挥、佥事指挥使 从三品:留守指挥同知,卫指挥同知,宣慰使 正四品: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 从四品:参议、宣慰副使、宣抚使 正五品:仪卫正、正千户,宣慰佥事、宣抚同知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