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刚接触音阶,于是就开始爬音阶,为了有助于记忆,我就变说边弹……我想问假如我弹中音1读do……弹低

自学刚接触音阶,于是就开始爬音阶,为了有助于记忆,我就变说边弹……我想问假如我弹中音1读do……弹低音1也读do。还是读低音do。第二个问题。我想问各个调之间的音阶是什么关系,还有各个指型……C调音阶中sol指型对应的是A调,那假如在G调音阶中又是什么……这个调那个调的,脑子都要炸了'就是弄不懂!还有……有些C大调音阶表把空弦音算在内,所以Mi型音阶就是前三品……而有些不算,Mi型音阶就是前4品,这两种到底哪个是正确的!求懂的人解释,我想问的问题也是很多自学新手想问的,求教!解释的清楚一点最好!真的谢谢了

首先你应先明白音阶的实质,然后是简谱数字与唱名的意义,最后弄清音名和调高的关系。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白各调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用像你这样死记硬背。

先说说音阶,我不知道你读过基础乐理的书没有。对于音阶,比较通俗的一个定义,就是由一些乐音,按高低顺序排列起来的音列,由低音向高音排列的就是上行音列,由高音向低音排列的就是下行音列。这种音列,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听起来都像阶梯一样逐次升高或降低。因此有个形象的名字,叫做“音阶”。

但是,音阶不是随意的一组音列,而是有一些特定的规则。首先是组成音阶的乐音数,即在一个八度音程内的乐音数量,这个数量在特定的音阶内是固定的,比如我们常说到的“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等。

其次是各个乐音之间的关系,在同一种音阶内,这个关系也是恒定不变的。比如五声音阶中没有小二度音程,七声音阶中的小二度音程位置的变化,就会导致音阶调性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不同音阶各自在结构上的特征区别,因此,音阶实际上就是“调式”的具体表现形态,本质上,音阶就是调式。比如我们常说的自然大调式,就可以直接称为“自然大音阶”。


自然大音阶是典型的七声调式,之所以称为“自然”大音阶或“天然”大音阶,源于其产生所依赖的五度相生律,这是一种最贴近自然的生律方法,故称之为“自然大音阶”(生律方法属于音乐律制律学范畴,这里不讲)。它的基本特征如下:

    音阶由低音向高音顺次排列时,形成了音阶的七个基本音级,音级上的各音都是音阶内的自然音。这七个基本音级分别用数字表示为1234567。这七个数字,就是数字简谱音符的由来。所以数字简谱中的音符,表述的是自然大音阶的音级数。

    在这七个基本音级中,3与4之间,7与1的八度高音之间都是小二度音程关系,也就是半音关系。不管在什么调中,小二度音程的位置不变,即总在第三级音与第四级音、七级音与八度音之间。

    第一级音到第三级音之间是完全三度,即大三度音程。这是所有“大”音阶的根本特征。若作小三度,则是小调(也称“小音阶”)的基本特征。


现代乐音体系中的音名,是根据自然大音阶上的基本音级来确定的。我们常说的C大调、G大调等调名中的字母,其实就是音阶中第一级音的音名。若以1=C,而形成的自然大调,就称作“C大调”。1=C就是其调高,调高,简称为“调”。C大调音阶中各音作如下排列:C D E F G A B。简谱按其音级记作“1234567”,顺序与音名顺序相对应。同时其唱名按顺序作“DO RE MI FA SO LA XI”,1=C,即是以C音唱作“DO”;

若1=D,则为D调,其音名排序为D E #F G A B #C,以D唱作“DO”,简谱按音级记作“1234567”。这是首调唱名法。即调中第一级音唱作“DO”。

若1=G,则是G调,各音为G A B C D E #F。

在上述所举各调中,除C大调外,其他调中均有个别音加上了升降号。这是因为在C调中,其三级音E与四级音F之间、B与C的八度音之间是天然的半音关系,其位置正好符合自然大音阶的结构特征。而其他调却需要通过对某些音的升降,来维持自然大音阶这一基本结构。

了解了这些,自己推导自然大音阶的各调,是不是就不困难了呢?


另外,你所说的C调中“sol”是C大调的第五级音,这个音的音名为G,若将G作为一级主音,形成的自然大调是G大调,不是A大调。A大调的第一级(主音)A音在C调音阶中是第六级音,唱作C调“LA”。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8
 音阶
  scale
  调的结构形态,侧重于就音列内部各音之间音程关系的规格来指称音列。音阶种类十分繁多,其主要形态有:
  自然七声音阶 是应用最广的七声音阶,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5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和3个一串,两串之间以半音隔开,见下例1
  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7种不同的七声自然调式。
  五声音阶 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其五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见下例2: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 5种不同的五声调式。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每处□音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偏音)而形成七声音阶(以五声为正声的七声音阶),附加音的插入可有 3种不同的方式,形成 3种不同的音阶形态(见宫调)。附加音的音高常可游移,游移音高有时将□音的区间划分成两个各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
  吉卜赛音阶 详称“带有增二度的七声音阶”。吉卜赛是10世纪时从印度西北部分离出来的游牧部落,其音阶结构形态继承了古印度音乐文化的特点,并在西亚、东欧、南欧、北非各民族的音乐中留下深远的影响。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两处增二度,每个增二度两端有半音镶边,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吉卜赛风”的四音音列,两组四音音列之间一处首尾交叠,一处有全音隔开,见下例3:用这种音阶,也可选其中不同的音当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调式(但并非每个音都能当主音)。
  阿拉伯音阶 详称“带有中立音的七声音阶”。8世纪时著名乌德演奏家扎尔扎尔创用以后,在伊斯兰文化影响所及的地区广泛流传,成为阿拉伯民族音乐的特征。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全音与两个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相接以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阿拉伯风”的四音音列,每个八度内的两组四音音列之间一处首尾交叠,一处有全音隔开,见下例4,用这种音阶,也可选其中不同的音当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调式(见阿拉伯音乐)。
  半音五声音阶 详称“带半音的五声音阶”。盛行于古代希腊与近代日本及其他太平洋岛屿。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大三度与一个半音相接以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特别的三音音列,两组三音音列之间可有全音隔开。由于大三度与半音相接时其上下位置可以不同,实际上分成两种结构形态,见下例5:
  平均七声音阶 流行于东南亚一带。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八度划分成大致相等的7个区间,每个区间小于全音而大于半音。
  平均五声音阶 爪哇人所用,当地称之为“定形斯连德罗”。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八度划分成大致相等的5个区间,每个区间大于全音而小于□音(见印度尼西亚音乐)。
  凡是具有趋向平均性质的音阶,在同一音阶中选取不同的音当主音时所形成的调式都相似,内部不能再区分为不同的调式,只是主音的音高可以有所不同而已。
  以上各类音阶都植根于民间音乐中。此外尚有不少人工音阶,是由作曲家根据某种表现意图与风格要求而设计创造的,有的仅出现于某一特定的作品中,有的为某一作曲家所喜好常用,有的产生较大影响,为某个时期某个流派的一批作曲家所用。其中主要的有:
  全音音阶 由6个音级组成,也是一种平均音阶,即将一个八度划分成相等的 6个全音。这种音阶的运用滥觞于F.舒伯特、G.罗西尼、H.柏辽兹的某些作品,其完整形态出现的最早例子见于俄国作曲家M.И.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以后A.C.达尔戈梅日斯基、F.李斯特、C.德彪西、G.普契尼、R.施特劳斯等都曾用过。它成为印象派音乐风格的特征之一。
  半音音阶 由12个音级组成,也是一种平均音阶,即将一个八度划分成相等的12个半音。虽然12半音的律制在中国古已有之,在欧洲也在使用键盘乐器以后定型,但将律制中的12个音不分主次而又缺一不可地一齐用来构成乐曲则是20世纪以来的现象。这种作曲技法称为十二音技法或十二音体系。
  此外尚有各种包含小于半音的微小音程的音阶形态,统称“微分音音阶”。目前各种微分音音阶还仅处于实验阶段(见微分音音乐)。
  音阶里也有音符。
  7个音符组成了美妙的音乐。
  十二音体系,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贝尔格、韦勃恩(Webern, 1883-1945)继承此法并有所发展。其他作曲家受此法影响者有达拉皮科拉、斯特拉文斯基、沃尔夫、布里顿、兴德米特、箫斯塔科维奇等。
第2个回答  2013-08-18
找些音阶方面的书吧,
你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一下子搞清楚不太现实
吉他音阶和吉他音阶理解上不同的地方是,吉他是靠盒子把位来推算的
盒子把位就是固定的指型
调的推算方法就是,已经掌握的盒子把位平移,形成了调性的变化
简单的说,5品是C调的啦形音阶,向上推移2个格子,到7品位置,指型不变去弹这个音阶,就是D调的啦形音阶
慢慢的品味吧,说多了你消化不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18
就读do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