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怎样用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树立理想

同上,帮忙想下,多写点回答。谢谢

  一、强化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要经过系统的教育和学习才能形成。

  1、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和学习。

  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2、道德观教育应与人生观教育结台起来。

  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激励人们热切追求 某种完善的社会道德关系和理想人格,激励人们以某种道德责任感履行社会义务.正确的人生观能够使人 们的道德境界超出世俗偏见和平庸观念,帮助人们比较自由地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因此加强道德观教育首先必须强化人生观教育。

  3、道德观教育应与审美观教育结合起来。

  美有助于加深对道德情感的体验以 及对道德行为所创造的美满与和谐的感受,能够激发人们追求道德美的愿望与动力.实际上追求美的过程, 就是道德境界升华的过程。

  因此,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教育首先要提高到审美的高度,不但要从社会,集体,他人需要的角度去选择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信念,也应以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视角。

  二、加强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

  这是解决愿望与行动的矛盾,实现道德理想最有效的途径.作为大学 生在道德修养上不仅应知道做什么,而更重要的在于知道如何做.许多大学生都想公正无私,宽容大度,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但一接触到具体实际问题,就无法战胜自己,把握自己,更谈不上克服困难.能接受赞扬与肯定,却顶不住风险与误解.虽然面对正义之路,却不敢迈出坚定的步伐.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践行能力。

  1、要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要引导大学生学会面对生活,观察生活,客观地分析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要看到社会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复杂多变的;既不能只见光明不 见黑暗,也不能只见辉煌不见脸恶.无论是盲目乐观还是妄自菲薄,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在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分析真善美,假恶丑存在的过程中,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道德现象,正确地选择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不应善小而不为,不应恶小而为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2、培养大学生与不道德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与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制止侵害行为,既需要勇气叉需要智慧,既讲勇 敢又讲战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处理这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和技能,培 养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3、要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优良道德 品质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竞争,引起心理不平衡的因素越来越多,诸多的失衡不能及时调整,就难以找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正确位置,难以摆正社会,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易走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道德误区、

  因此,在现实道德生活中,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见贤思齐,反躬自省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及自觉抵制 各种诱惑,主持正义的自控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

  三、加强道德修养。

  人们的道德修养需要经受一定的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过程。

  1、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道德修养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要做到”自省”.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按照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 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造,即通过思索,检查,找出差距和不足.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自我认识, 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自我教育过程.要勇于自责.自责就是自讼,即针对已经形成的过错,进行自己责备 自己的修养方法.俗话说,就是跟自己”打官司”.要达到”慎独”的境界.这就需要大学生必需在实践中身金”。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充满着积极与消极,美和丑的对立和斗争.在这样复杂的现实面前,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就必须增强批判思维的能力,分清正邪,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封建的,资产 阶级的道德意识侵蚀,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

  3、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

  英雄模范人物是我们时代理想人格的化身,在他们身上体现崇高的品德,给人们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他们的思想和光辉业绩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是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从他们身上吸取营养,充实自己,不断鞭策自己。

  四、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影响具有”双重效应”.这就要求我们道德教育的内容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要及时补充时代变革带来的新课题.因此,我们要从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及时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 方法作适应性调整。

  1、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视角,对”两课”的框架体系,内容,方法,目标进行改革和创新。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2、要认真组织大学生深人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宴施纲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要从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道德领域人手,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从基础道德文明做起.从小事做起, 丛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提高自身素质,逐步克服当前少数大学生”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眼高手低的 恶习.充分发挥社会的调控,家庭的参与和学校的指导作用,协调社会,家长,学校各方面力量,加强综合浩 理,多管齐下,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品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3、措施要得力.大 学生道德修养和品德的形成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且必须经受实践的锻炼。

  ①请进来走出去,请有关人员到学校做优秀道德事迹报告,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座谈,联谊等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道德体验,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证的思考如开展讨论,定题辩论,专题演讲,撰写论文等活动。

  ③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将新闻媒体中有关道德教育的 内容进行转录,加工制作.用作道德教育辅助教材,使道德教育更加生动具体,富有真情实感。

  ④采取适合青年特点的多种活动和渠道,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品位,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为校园文化的主线。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应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将传统美德与革命传统相结合,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把外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内在的道德信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3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和观点的总和。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益,这是一切逻辑中的首要逻辑。这种价值观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但也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承,也是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是动态中的和谐,是有序中的和谐,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谐。

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责任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能对文明进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质量上的规定,现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和道德传统,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东方人格——社会型人格,例如,“以天下为己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作为我们大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就应将大写的“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