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分为六级:
童生(第一级县试)——刚开始学习的小孩。相当于高中毕业,因为他们可以算是有学问的人。
秀才(第二级府试)——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叫秀才。 相当于高中毕业。
举人(第三级院试)——生员(秀才)应三年一度的乡武,合格者称为举人。 相当于大学生或研究生, 因为他们毕竟是从众多的秀才中脱颖而出的。
贡士(第四级乡试)——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
进士(第五级会试)——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类似职称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是举人,考试合格后就是准进士,待殿试合格后,则为进士。
探花(第六级殿试)——殿试第三名称探花。
榜眼(第六级殿试)——殿试第二名称榜眼。
状元(第六级殿试)——南宋以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绝对不能说相当于博士,因为博士太多了,而状元几年才出一个,至少应该相当于院士,如果状元可以说是一种荣誉的话,那就应该相当于现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扩展资料:
古代科举考试,要想成为状元需要经过以下考试:
第一个:童生试
其实这是一个入学考试,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够取得生员的资格,而童生试包括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只有全部通过了,才能够参加真正的科举考试,。
第二个:乡试
这个考试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秋闱,这个考试是地方上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为在八月举行,所以才会成为秋闱,只有通过了童生试的人,才有资格参加这个考试。
第三个:会试
这个考试是全国的考试,举办的地点在京城,时间也是三年举办一次,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举人还有国子监的人都可以参加,因为是在春天举办的,所以称为春闱,录取其中三百名,考中了就是贡生。
第四个:殿试
这个考试时由皇帝主持的,参加考试的人称为贡士,是在所有的考试里面级别最高的,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没有落榜的说法,不过会出现三甲,第一名的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高考和科举有相同点,当然也有不同点。
首先是,两者的相同点很多人将每年6月份的高考被称为现代的科举其实也不是并无道理,起码在这几个方面都有相同点。
第一,这两个考试都是以选拔为主的考试,同样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且本质上要求的是以公正、公平来对人才进行选拔。清朝对于的科举舞弊的管控很严,其一套程序下来,基本上就杜绝了作弊的可能,而现在高考在实践中,不断消除影响公正公平的因素,通过多部门和教育系统介入力求公正和公平。
古代的科举考试
第二,这二者身上都是读书人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们改变自己命运最为公平的手段,同样他们也会通过这个反馈到教育中,甚至对教育和知识的传递起到来了促进作用。古代有“十年寒窗”以求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让古人有养成读书的风气;而现在12年的教育,则是很多偏远地区或者穷人家孩子孩子改变命运,鼓励自己奋发图强的一个关键。
古代科举考试场景
其次是,两者的不同点第一是内容不同,古代科举制度虽然门类也多,但是以经学为主,里面对于很多科学的理论和致世的学科涉及较少,长时间下去很多读书人都成了死脑筋甚至是杠精,而现在的文理分科,内容广泛,也涉及到了自然、科学、文学等方面,更加的灵活,对于人才的选拔也更加专业和细致。
现代高考
第二则是录取率,现在高考加上大专等院校,率取率基本上能在90%以上,而古代的科举的录取率则是低的有点吓人,明清时期乡试中举率仅仅是1%左右,三年才举行一次的殿试每科也只录取进士300名左右。而这个比例会让很多人才白白流失。
因此在于先进性来说,高考无疑要胜于科举。
科举的分级
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
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
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
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
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
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
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
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拓展资料:
明清时期
科举
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清初生员尚在学宫肄业(有月课和季考,后来变成有名无实了),又称为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入学”的称为附生。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
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及排名称呼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1、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2、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3、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开展的。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地点京城礼部官...
科举考试的六个等级
科举考试的六个等级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六级。1、童生,第一级县试,是刚开始学习的小孩。2、秀才,第二级府试,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叫秀才。3、举人,第三级院试,秀才应三年一度的乡武,合格者称为举人。4、贡士,第四级乡试,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及格后获得的...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示意图 有哪四个等级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一般在县或府考试,考中着称为秀才或相公)、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等。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是什么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1)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几个等级?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共分为四个等级:1. 会试:作为科举考试的第一级,由各省举行,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考生进入下一级考试。在明清两朝,会试通常在省城或道府级城市的礼部试场举行。2. 乡试:作为科举考试的第二级,由会试合格者到省城或道府级城市参加,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考生进入下一级考试。在明清两朝...
古代科举考试分四级考试,分别是( )→()→()→(),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殿试由唐代武则天首创,宋太祖时成为定例)。1、院试 院试是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因学政又称提督学院,故名。清初沿明制,各省提学官称提学道,亦沿称“道试”。凡经府试录取的童生均可参加, 其报名、填写履历、廪生作保等手续与府...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举人
1、古代科举制度共分为四级。2、童生(第一级县试)——刚开始学习的小孩,通过县试后可获得童生的称号。3、秀才(第二级府试)——在县试中合格者称为秀才,这是科举制度中的初级学位,相当于现代的高中毕业生。4、举人(第三级院试)——秀才参加府试,合格者称为举人,这一级别标志着考生具备...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及排名称呼
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及排名称呼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1. 院试 院试是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主要目的是选拔生员,即“秀才”。这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可以理解为对学子基础的考察。只有通过了院试,学子才能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因此,院试也称为“小考”或“初试”。2. 乡试 乡试是科举考试的第...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都是什么
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科举考试四个等级 科举考试在我国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唐朝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
古代科举考试分几个等级
六个等级 古代科举考试分几个等级 六个等级。考试形式 墨义 墨义即笔答,考官根据经文出题,考生笔答该句经文的前人注疏或上下文。有时采取口答的形式,就称为口义。帖经 帖经,就是考官任取经典中某一段,用纸条贴盖其中数字或数句,令考生背出来,类似现代填空考试的办法。策问(时务策)考官就...
科举考试的等级排名是怎样的?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殿试由唐代武则天首创,宋太祖时成为定例)。1、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