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包括什么

越详细越好、谢谢、

在众多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共同推动下,“语文知识”的讨论又重新浮出水面。这将使语文教育的研究引向深入。但是,其间也埋伏着重蹈覆辙的危机,弄得不好,可能仍会停留在“要”与“不要”的争锋,或者仅仅做一些归类性的表层描述,满足于得出一些一般性的结论。“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所要牵涉的范围、所要抵达的深度、所要顾及的方面,可能比有些学者目前所感受到的,要广、要深、要复杂。
本文讲述我在这几年对“语文知识”问题的思考,希望能对怎样讨论“语文知识”问题有所启发,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教。
一、明确“语文知识”的概念
讨论“语文知识”的问题,首先要界定“语文知识”的概念,必须认清我们所谈论的是个什么东西。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观照:
从“语文知识”所涉及范围。语文知识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
从“语文知识”存在的状态。语文知识包括“语感”(隐性知识)和“语识”(显性知识)两种状态。但当与“语感”对举时,语文知识特指“语识”,即“在个人间以一种系统的方法传递的更加正式和规范的知识”。
从“语文知识”的现实所指。在语文教育的范畴,当我们说“语文知识”时,它的现实所指就是“学校语文知识”,它们构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从“语文知识”学习的角度。语文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将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人类知识”(语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这种转化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从学习的结果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既可以是语识的状态,也可能是语感的状态。
总结上述四个方面,我们尝试对“语文知识”做一个概括的描述:
宽式:语文知识是(1)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2)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3)它有语感和语识两种状态。
窄式:语文知识是(1)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2)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3)在课程的层面只包括与语感对举的语识;尽管从学习的结果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既可以是语识的状态,也可能是语感的状态。
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的是语文知识的窄式描述,称之为“学校语文知识”。
二、确定讨论的层面
“学校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应该区别讨论的层面,必须确定我们是在什么范围内来讨论“语文知识”问题的。层面大致可以作以下的划分:
语文课程目标的层面。语文课程目标面对“是什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个方面。
语文课程内容的层面。语文课程内容面对“教什么”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语文素养目标,“应该教什么”?从大的方面看,一是构成人文素养确切所指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定篇)及其对它们的阐释,二是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内的“语文知识”。
语文教材内容的层面。语文教材内容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为了使广大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用什么去教”?用什么资源如何去呈现课程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的层面。语文教学内容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这两个问题如果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就是教师“实际在教什么”、“事实上用什么去教的”?如果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则可以集中到一个问题,即学生“实际在学什么”?
三、认定所要讨论问题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的主体是目标,尤其是阶段目标。一方面,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不同,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比如“语文知识”)作具体的规定。另一方面,课程目标又蕴涵、指引着教学内容,蕴涵、指引着中小学生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语文知识”。目标是什么,当然可以讨论;但在目标既定的前提下,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主旨应该是使目标得以明晰的表述,使大家对目标的内涵有一致的理解。
在这一层面上关于的“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应该是对其具体“所指”的讨论,也就是通过对表达目标所用概念的界定,来界定所涉及的“语文知识”含义。比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什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什么是“重要词句”?什么是“语言环境中”?什么叫“意义和作用”?什么叫“理解”?什么算“体味”?什么又是“推敲”?什么叫“理清思路”?乃至什么叫“通读课文”?再比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什么叫“简单议论文”?什么是“观点”?“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指什么?什么叫议论文阅读当中的“思考”?什么是“判断”,“判断”什么?什么是“区分”?什么叫议论文阅读当中的“发现”?乃至什么叫“阅读议论文”?
在我看来,上述这些概念都需要解释、需要界定,而类似上述界定含义的讨论,目前我们并未系统的开展。综观《标准》的解读文章,论述的几乎都是“学段目标”之前或之后的文字,对学段具体目标本身作分析、作阐释的,很少;那些作解释的,多是自己既有观念往《标准》的投射,说的好像也未必是《标准》的本文含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好像一部法律出台,意义如何重大、观念如何先进,宣传铺天盖地,而具体的法条,却不去理会,大家愿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愿怎么执行就怎么执行。结果那些大意义、新观念,很容易被篡改、很容易变成歪门邪道。
语文课程内容的层面,所要讨论的是达成目标的课程内容具体构成。“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对已经纳入语文课程的“学校语文知识”进行考察。第二,研制应该纳入语文课程的“语文知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5
如果你是高中生,那么你所问的语文知识就包括:
1、字音、字形,是汉语词典中的常用字。
2、词语、成语的使用。高考题中一般都是填空。
3、标点符号的使用。
4、句子的结构,就是考试中的改病句。
5、对说明文段的把握,指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理解文意并回答问题。
6、对文言文段的阅读理解,要理解文章的大意,并能对关键的动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进行解释,能翻译关键句子的大意(高考翻译要求直译,即文白能够对照,只翻译大意是不行的)。
7、能默写著名的诗句。
8、能欣赏较简单的诗作,并能抓住主要风格特点进行赏析。
9、能阅读现代文段,并针对问题给出答案,找出作者写作的风格及主题思想。
10、能根据所给的例句进行仿句练习。
11、能按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写出作文。

另外根据各省的命题不同,还会有差别,不过大的类别就是这些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5
语文 首先是作文啊~~最贵的一道题……
其实 老师看作文 大部分都比较喜欢那种 散文式的议论文
什么意思呢?就是 那种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文章
但是 文笔要很优美或者是很有哲理 或者是博古论近 有强大的引证
好的文章 都会有自己的风格 但是一篇文章只要有一种很好的风格 作文的分数就不会下50
我高考估分的时候 我估我的作文是56~58
考下来应该页差不多 我就是写的那种文章
还有就是要多积累一些 排比句 很优美的那种 放在文章理会很有气势
但是 最好不要抄上一年的高考满分作文 因为肯定会有很多人抄 阅卷老师最讨厌这样的了
还有 就是自己的写作 可以从现在起固定一种风格 每次就写他 写多了就熟悉了 精纯了
我那时就有一个同学 第一次听她的文章 觉得好好哦
第二次 还是那些东西 第三次……
虽然 我们索然无味 但是她的分数及其的高……高考的阅卷老师就看一遍 所以那样她就很占便宜啦
而且 如果想让作文有文化的底蕴
可以去研究一门文化 这是我自己悟出来的
可以是茶文化 酒文化 古医学 也可以是围棋啊 之类的
将一篇文章融在这种文化里 就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而且觉得这个学生很有积累
从而 高分就很容易啦 但是 不可以生搬硬套 所以还是多准备一下啦
然后 就是阅读理解 这个可以包括(散文,说明文和诗词鉴赏)
这些虽然看上去很活 但是其实都是可以有 模板去套的~~
剩下的都是 老师上课会教的东西……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学 第一次就学会它
虽然 老师会教很多遍…
但是 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还有字词和读音 不怕不怕的啦
高考的复习书会有总结的~那时好好的记忆下就好了 不会很难的
第3个回答  2022-03-04
从“语文知识”所涉及范围。语文知识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
第4个回答  2013-08-25
语言文字,道德涵养,文化素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