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存在缺点吗?

你好,佛教是我相当认同的大智慧,可是万事不是绝对的,佛教作为一门宗教,它存在缺点吗?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如果佛教不存在缺点,又怎么去理解这个问题,谢谢。

一、当前佛教在发展方向上出现四大偏差,这是扭曲正法的集中体现。
(一)、轻继承重创新;
佛陀入涅槃时,回答弟子阿难四大问题,颇具深意。第一,集结佛经,经首置如是我闻。这是强调对佛经应不容置疑的继承,因佛经非妄想所成,乃佛清净圆满性海之流露。第二,以戒为师。这是佛对处于无佛时代的众生寻求正法安置的指路明灯,依戒而行则是正法,反之,邪师说法、人行邪道。第三,依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住。这是佛指示修行法要,无此安心法门,非正法。第四,于恶性比丘行默摈。追捧与打击恶性比丘皆不如法,不提供方便,促其忏悔,方为正法。
当前有人借“与时俱进”之义,大肆鼓吹佛教理事创新说,这是极其危险的。必须清楚认识佛法的真理性,岂容篡改。佛法阐述诸法实相(一切事物的真相),佛法传播坚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此即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大圆满境界。“与时俱进”反映随缘,还要明确坚持真理才是不变。
(二)、轻内涵重外延;
佛教的内涵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三宝的真实义。信仰佛教的核心是对佛教理论的信解受持,从而引发自身的广泛实践,达到觉悟、正见、清净,因此对佛法的弘扬当置首位。
目前国内的寺院,大多重视基本建设(外延)即寺院硬件设施的建设,对于寺院软件建设(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学术功能、实修功能、慈济功能、接引功能)严重忽视,致使寺院成为旅游景点,迷信空间,娱乐场所。由于长期疏于佛教教育,造成甚至包括佛教徒在内的大多数众生视寺院为满足自身贪、瞋、痴的工具(盲目烧香磕头祈福),视出家人为看相算命的所谓“大师”以及能消灾免难的“神汉”,还有通过世间传播渠道误认为僧人皆是争强斗胜的“侠客”,这是当前佛教界不能不重视的严峻事实。当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很多献身于弘法,致力于修行的出家人,于此末法,艰苦卓绝,为法忘躯,发愿再现正法景象,可惜人微言轻,力不从心,杯水车薪!如果佛教的内涵再得不到佛教界广泛的重视,末法的脚步将越走越快,难以遏制。
(三)、轻出世重入世:
这里的出世是指修无为法,佛于《金刚经》中明确开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而无为法则是解脱生死、超越轮回、究竟涅槃。这里的入世是指行有为法,即众生在因果连续相中生死轮回。有人妄言佛教宣扬“不二法门”,何来出世与入世?我们必须明了佛陀圆满证得根本智(知法总相---真空)与后得智(知法别相---妙有),方能真入“不二法门”,空有不住,从容中道;而凡夫虚妄分别,牢固执着,烦恼重重,六道轮回,难得自在,岂可轻言入“不二法门”。
六祖慧能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他强调的是为寻求觉悟的入世,“青青翠竹悉是菩提,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前辈高僧大德也曾提倡“人间佛教”,那是指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当前,佛门中盛行的所谓“入世”,即寺院建设竞相攀比豪华,僧人生活彼此较量享受,普通居士学佛只求人天福报,佛之教诲:“有头陀行,我法久存”抛诸脑后。以觉悟为宗旨的入世,变为贪恋红尘的攀缘;以接引为前提的入世,变为污染堕落的陷阱;参学变为旅游,慈悲只为赚钱。大多数寺院诵戒、禅(佛)七、闭关、结夏安居、阅藏、讲经早已废弃,相反,以盈利为目的而举行的开光、奠基、上梁等热闹场面络绎不绝。从历史上几次灭佛事件可以清楚看到,僧团是否如法是佛法兴衰的标志。在此强烈呼吁,僧团应围绕出世住持正法,居士应以如法为标准护持佛法。只有如此,方可真正绍隆佛种,续佛慧命。
(四)、轻实证重说理:
佛教自古以来就有“说理者多,实证者少”之现象,末法时期尤为突出。本来研究分析讲解三藏无可厚非,佛法应依文字般若,入境界般若,证实相般若。但佛法确非说理能解决所有问题,他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佛法之大次第分为信(善根生信)、解(智慧生解)、行(依理实践)、证(究竟圆满),说理只是信解之基础,不能涵盖整个佛法。佛法非科学(通过实验了解宇宙,提供应用。)、非哲学(运用思辨认识宇宙,指导生活。)、非文化(积累共识形成思想,影响社幷会。)、非宗教(启发信仰产生凝聚,引导超越。),而是对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有情(六道众生)与无情(宇宙自然环境)真相的如实阐述,他能够指引科学的发展方向,深化哲学的理性思考,提供文化的有益延续,明确宗教的归宿层次。当前,社幷会与佛门各种佛教研究、教学机构应运而生,花样繁多,的确对佛教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但也为文字禅(执着文字相)、口头禅(讲理头头是道,生活处处烦恼)、狂禅(错解佛法,拨无因果)提供了生存平台,使佛教成为文化、学术、知识,加剧了对佛教的歪曲。
解行并重,一直是佛门的优良传统,不能废弃。《楞严经》中佛陀弟子阿难自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重理),未全道力(轻行)。”佛教如果放弃实证,佛法则形同虚设。目前佛门中有关实证的事宜过于单一,多数僧人只通过早晚上殿做功课,平时承接佛事进行修持,这是远远不够的。遥想祖师大德,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精进不已,最终生死自在,堪称楷模。因此,出家人应减少社幷会活动,把时间多用于用功办道上,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啊!不可掉以轻心。

二、戒律废弃: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波罗提木叉(戒律),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佛陀创建佛教,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法(依经明理),二是律(依戒制行)。所谓“导之以法,齐之以律”,这二者相应协调,方为佛教之整体。戒律梵名有三:一名“尸罗”,此义“清凉”;二名“毗奈耶”,此义“调伏、善治”;三名“波罗提木叉”,此义“别解脱、处处解脱、随处解脱”。是故,《四十二章经》云:“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可见戒为行道成道之基。戒的功能为防非止恶,是出生一切功德善法之根本。
当前佛门轻戒、弃戒、破戒现象非常严重,既破坏佛门清净庄严形象,又障碍众生依佛法得到利益。其具体表现为:
(一)、部分僧人公然结婚生子,以出家为职业,养家糊口,甚至为积蓄财产,偷盗行骗,此风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狂禅”气焰嚣张,以曲解“一切法皆是佛法”,“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淫怒痴即戒定慧”等为借口,恣意妄为,无恶不作。
(三)、部分道场为迎合世俗,拉拢信众,积累财富,公然摆摊看相算命、抽签打卦,推荐头香高香。有些道场甚至以演世俗言情武打戏剧吸引信众。
(四)、大多数僧人诵戒废弃,道场出售“戒牒”、“皈依证”之事时有发生。
(五)、部分僧人、居士在道场大肆喝酒啖食荤腥,蓄养宰杀牲畜,赌博取乐。
(六)、目前,很多佛教内外人士不解佛陀制戒缘由乃众生离苦得乐之必须,修行成道之基础,岂容凡夫妄心肆意篡改。他们打着“与时俱进”旗号,鼓吹时代不同,佛教戒律也应发展、创新、改革,这造成佛教界极大地思想混乱,也为视佛制戒律为束缚的佛教徒,找到为所欲为,废弃戒律的理由。
世尊曾在多部经典中描述末法现象,今天已成现实。在此希望广大正信佛弟子,必须清楚认识戒律的殊胜意义,无戒(行为准则),即无定(如如不动),更无慧(通达实相)。我们虽无力扭转末法,但有力量坚持正法,绝不能同流合污,随缘堕落。《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

三、修行虚伪:
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修行的概念。佛法诸种词典对此皆从不同角度,说法不一。概括起来修行含义有三,第一,依佛说之妙理(诸法实相);第二,事佛说之妙行(自净其意);第三,证佛说之妙果(究竟涅槃)。虚伪是指不真实(虚假),不如法(伪装)。末法修行虚伪表现如下:
(一)、大多数佛教徒在佛教义理上所下功夫不够,难以树立正知正见,在具体实践上必然出现偏差。执理废事走入“狂禅”者有之,执事废理盲修瞎练者更胜。因此,必须坚持依理(三藏所阐述之理)、依法(祖师所行持之法)、依戒(所受清净戒之仪)、依师(善知识大德之教)、依印(成就者印证之说),否则事倍功半,南辕北辙,欲升反堕。
(二)、修行佛法与日常生活严重脱节,既不能寓修行于生活,也不能寓生活于修行。断烦恼、了生死、利众生是修行的基本目的,但修无为法之效果需要通过有为法得以体现。“持戒心净利众生,防非止恶证菩提”之不二修行理念与实践,当放于衣食住用行中检验。如修行不与日常生活中断灭贪嗔痴相联系,即是流于形式,显现修行的虚伪性。
(三)、只求人天福报特别是现实利益,已成当前僧俗弟子修行之桎梏。末法修行多依大乘,小乘法门渐微。而大乘乃发大心(利众生,成佛道)、修大行(离四相,绝百非)、感大果(福报具,智慧足)、裂大网(断烦恼,转境界)、归大处(了生死,入涅槃), 凡自私自利发心,企图以修行满足贪嗔痴之众生,即是修行虚伪,无有是处。修行虚伪,不能了脱生死轮回,亦于惑(迷惑颠倒)、业(恣意妄为)、苦(天灾人祸)不得自在。
(四)、末法时期,佛教重外延(道场设施),轻内涵(了脱生死)。僧人除早晚上殿做功课,平时承接佛事(祈福、延寿、超度、往生)外,大都忙于各种活动(接待应酬、庆典集会、参观旅游),疏于修持;居士也喜欢热闹场面,热衷形式,放弃实修。祖师提倡的“报怨行(信因果)、随缘行(无分别)、无所求行(除迷惑)、称法行(断烦恼)”四行,以及“恭敬修(深信诚心)、无余修(具足智福)、无间修(勇猛精进)、长时修(坚持不懈)四修,为我们指明了修行的方向与方法,依此则是真实修行。自度才能有效度他,不可不知;沉溺于事务,如无智慧,造业不断;僧俗佛教弟子应知轻重缓急,处理好日常事务与精进修行之关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阿弥陀佛!佛所教导我们的,是宇宙人生乃至整个法界的真相和规律,是真实相。它本没有什么优点缺点、对错、是非等等二元对立概念,正如心经所言:不生不灭,不垢不减,不增不减。一切的优点缺点、对错、是非等等皆是人为安立的观念。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优缺点、对错、是非等等的限定。所以说,一万个人,就近乎一万个观点和看法。

如果我们一定要依我们当下的意识观念来论断佛法的话,在下的观点是:佛法的缺点在于它所揭示的法界真相,极为幽深,凡夫所不及,不能被大多数人乃至大多数众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真正的了解佛法的人并不多,真正的能沐浴佛法广大深远利益的也是众生当中的一部分。

所以说,佛法虽普,只能渡有缘之人!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关于你这个问题,我想能让你满意的应该是一个出色的有声望的解脱了大师,大凡很多人,在自己的知见里面都会有一些偏见,算是好奇,我说说我的看法。
除了佛教,基督、回教、道教,哪一门宗教没有大智慧呢,哪一门宗教又没有极高极高的闲人,大德者,虽生于宗教,而最终都超于了宗教,必须的,因为有了宗教就有了限定,佛说无量,道说至上,何来限量级呢?当我们去用宗教来规范自己时,那是我们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了解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更多不了解的超然的事物。
佛教存在缺点吗?我想,肯定有他的局限性吧,我也在用心去领悟很多经典,佛教源于印度,然而佛教却不是印度最先的信仰,佛教才诞生2000多年,印度的信仰文化文字记载就有5000多年的历史,那在佛教之前是什么信仰在引领着这个伟大的国土人民走到现在呢?为什么又会诞生佛教,佛陀的使命是什么,耶稣也是一样,诞生那是上帝的旨意,因何缘故,经典也都有记载。
灵性文化是浩瀚无边的,也不是俗人说的迷信,相反,那是超然的灵性的科学,只有以谦卑的心态,认真的聆听才能与至上连接,获得无缘的仁慈,得知最高的法理。
第2个回答  2013-08-08
佛教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点,例如:

佛教没有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没有使更多的人得度。
佛经没有翻译成世界各国所有的语言,从而导致,有许多国家的人,没有读过佛经。
佛教没有在世界各地,建立更多的寺庙,从而没有使更多的人拜佛。
第3个回答  2013-08-08
当然有啊。佛教不能把众生在短期内都度到彼岸,这就是缺点~还有就是不能度无缘之众生。也不能替人修行成佛。还不能替人消业障。

佛教有什麽缺点
佛教本身没有什么缺点,但末法时期,一些佛教的弊病也显现出来,希望所有不忍众生苦,不忍盛教衰的佛弟子们都承担起责任来。一、民众信仰中文化程度偏低。虽然佛教信仰之中亦有一些精英阶层,他们学习了众多的经论,深入经藏,得受法乐,但大多数的信众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深入经藏难。三藏十二部,最后...

佛教存在缺点吗?
如果我们一定要依我们当下的意识观念来论断佛法的话,在下的观点是:佛法的缺点在于它所揭示的法界真相,极为幽深,凡夫所不及,不能被大多数人乃至大多数众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真正的了解佛法的人并不多,真正的能沐浴佛法广大深远利益的也是众生当中的一部分。 所以说,佛法虽普,只能渡有缘之人! 来自:求助得到的...

佛教思想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如你所说,佛教的优点也可以说是佛教的缺点,但是我认为它的优点要大于缺点的,有些人认为佛教的教义可能太过迂腐,有点不思进取,但是我认为其教义只是一种教人修身养性的心得,它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俗话说:思善行善,思恶行恶。而佛教讲的正是思善。佛法博大而精深,非三言两语能道来的。正...

佛教有什麽缺点
佛教本身没有什么缺点,但末法时期,一些佛教的弊病也显现出来,希望所有不忍众生苦,不忍盛教衰的佛弟子们都承担起责任来。一、民众信仰中文化程度偏低。虽然佛教信仰之中亦有一些精英阶层,他们学习了众多的经论,深入经藏,得受法乐,但大多数的信众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深入经藏难。三藏十二部,最后...

佛教思想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如你所说,佛教的优点也可以说是佛教的缺点,但是我认为它的优点要大于缺点的,有些人认为佛教的教义可能太过迂腐,有点不思进取,但是我认为其教义只是一种教人修身养性的心得,它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俗话说:思善行善,思恶行恶。而佛教讲的正是思善。佛法博大而精深,非三言两语能道来的。正...

佛教就没有弊端吗,网上看到的都是佛教的好
以下就是佛教的某些缺点,其观点多来自圣严法师,希望能对楼主的迷惑有所帮助。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都不乏有迷信的东西掺在里面,当然连我们崇敬的无神论的佛教也包括在内。但我们并不因为他有瑕疵,就盲目地排斥,否定其思想信仰中的精华部分,我们不能不看不分析不研究就百分百地拒绝他。佛陀的人格是...

三大宗教都有什么优缺点
个人认为宗教最大缺点都是相同的一点:把自教奉得高高在上而别教往往不能接受容纳有时甚至是抵毁跟攻击~~(个人感觉佛教现在在这方面好像会比别教的好一点)虽然这点宗教不敢明目张胆的表现出来,可教义跟神职人员教徒却时时的传达着这种不好的观点思想。举个例:一个教往往不许本教教徒同别教通婚...

在印度有1700多年历史的佛教,为何突然消亡了?
其次,佛教的传播方式存在问题。佛教初期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即一代传一代。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个明显缺点:人的主观理解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的教义可能与最初的意义大相径庭。第三,佛教的分裂加剧了其衰落。公元前3世纪,佛教在印度被用作治国宗教。随着时间的发展,佛教逐渐分化出18个主要...

今后佛教前途的发展是怎样的
论它的典籍文化,论它的成绩经验,论它的国际影响,无论作为宗教或学术来看待,中国佛教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中都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的衰落,中国佛教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局限。如何克服历史所给予的污染和困难,积极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主要在于当前中国佛教徒本身的...

请问儒家,佛家,道家的优缺点在哪
儒释道都是古圣先贤的教导,没有缺点,只是适合的人不同而已。儒释道讲的是同一个“道”,但三教的侧重点不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层次和根器选择学习。——儒家侧重入世,修身齐家治国。佛家侧重讲出世超越轮回,道家皆顾入世和出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