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人,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魏晋时期文人团体“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并称嵇阮,同为魏末文学界与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在生前即具有非常高的声望及号召力。因卷入朋友吕安的诉讼而入狱,当时执政的司马昭忌惮他的影响力,在锺会的建议下将其处死。
历史上关于嵇康的生平资料非常传奇化与奇幻化,多见于野史小说,即使是作为正史的《晋书》中也存在着如同神怪故事一般的描写,这令他的生平记载严重缺乏有迹可循时间轴,令后世学者难以整理出一个准确而又可信的年表。然而事迹的模糊并不影响他的重要性。
嵇康的主要成就在于,身后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反映出时代思想与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次,及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称帝,建立了曹魏,至魏明帝曹睿时已日趋稳定。然而公元239年,曹睿患病去世,时年34岁,不仅生前没有留下男性子嗣,其认养的继承人曹芳当时也只有8岁。曹睿临终时诏令宗室曹爽,重臣司马懿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皇帝主持政事。同年,曹芳登基,改年号为正始。
正始初期,曹爽尚敬事司马懿,二人相安无事。后来曹爽重用邓飏、丁谧等人,听从其建议,开始架空司马懿独揽大权,并着手改变旧行法,律,制,度,造成其与司马懿及以蒋济为代表的保,守,官,员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公元249年,潜伏的司马懿势力对当权的曹爽势力发动了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政变以曹爽的失败告终,其党羽何晏、桓范等皆是当时的有名之士,加上曹爽共计八族尽皆族灭,“同日斩戮,名士减半”。
此役拉开了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序幕,此后司马氏手中握有大权,逐渐架空曹氏,铲除异己。而一些曹魏势力亦不甘坐以待毙,屡次展开反击。在中央有着嘉平之变与甘露之变,在地方上有着淮南三叛。每一次事件都以司马氏的胜利告终,伴随而来的则是又一轮的清洗。李丰、许允、夏侯玄、诸葛诞、王经等诸多名士都因介入或卷入这些争斗之中被杀。
在一次次的平叛中,司马氏逐一扫清了曹魏的残存势力,稳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最终篡夺了曹魏的天下建立了晋国。
当时流行思想为魏晋玄学,这是一门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互相渗透融合。在正始时期由何晏等人创立。
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至曹魏时发展时间并不长。大多还保留有自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方士、巫术等早期神秘学说的成分,大多以符水、咒术、奇术等形式聚拢信徒,主要流传在中下层民众之中。也有少数知识分子参与,但是因其缺乏完整理论依据,并没有受到上,层,知,识,分,子的认同。加之不久之前才发生过由太平道主导的黄,巾,之,乱,出于对聚,众,反,乱的警惕,政,府对于民间宗教活动采取了各种限制打压的行动。
嵇康的祖先原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并改姓嵇氏。有文献称嵇氏家族是一个儒学世家,但因缺乏佐证,这种说法产生了争议。有人持肯定意见,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并进一步猜测嵇氏只是因为与曹操同乡,因攀附而在嵇康父亲的一辈发迹。
嵇康的父亲名叫嵇昭,字公远,在曹魏担任督军粮治书侍御史的官职。他在嵇康还在襁褓之中时便已经去世,嵇康由母亲和哥哥抚养长大。因为父亲的遗产和兄长的抚养,嵇康的早年过着优裕的生活,但母亲和兄长并没有强迫他拜师系统学习儒家的经典,这让嵇康得以学习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技艺以及接触其它学派的思想,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有观点认为,父亲的早逝对嵇康日后桀骜不驯的性格形成有着潜在关联。
嵇康的哥哥嵇喜在历史上有明文记载,他在西晋时担任了扬州刺史、太仆、宗正等重要官职。嵇康被害前后,他大约在时任卫将军的司马攸手下做幕僚。兄弟二人之间作有《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及《答嵇康诗》互相赠答,在赠答诗中二人表现出了对于出世入世截然不同的态度,以至于后世对二人的关系有着诸多猜测。有观点认为二人虽然价值观不同,但是感情融洽;也有观点认为这种分歧直接导致了兄弟关系的破裂。
嵇康还有一位在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的哥哥,学者们通过对嵇康经历与自述的研究确认了他的存在。这位没有记载的哥哥与嵇康的母亲一同将嵇康抚养长大,嵇康与他感情深厚曾在《答二郭诗》等作品中多次提及他们的养育之恩。后来这位兄长和母亲都先于嵇康去世,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与《思亲诗》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悲痛。
成年后的嵇康迎娶了曹魏宗室女长乐亭主为妻,官拜郎中,后又迁至中散大夫。关于长乐亭主的身份,一说为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沛王曹林的女儿,一说为曹林的孙女,其家族与活跃在正始时期的名士何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观点认为与曹魏的婚姻本身,及曹氏与何晏之间的关系,对于嵇康今后的政治立场与命运起着关键作用。
结婚后,嵇康与妻子大约在248年生下一女,又在253年生下儿子嵇绍。嵇绍后来出仕西晋,于荡阴之难尽忠死节,成为晋朝著名忠臣,然而其父之死,成为对其个人评价的最大争议。
虽然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然而嵇康并不热衷于当官谋富贵,没有留下任何官场事迹。他向往出世的生活,隐居于河内郡山阳县,与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等人交游,并创作了大量表达通脱放达思想的作品,受到当时人的瞩目,被称作“竹林七贤”。
后又与吕安、向秀为邻,以锻铁为生,不出肯出仕为官。亦有说法称嵇康锻铁并非为谋生。当时担任大将军的司马昭要聘用嵇康成为他大将军幕府的属官,他逃到河东郡去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锺会准备了盛大的排场前去拜访他,遭到他的冷遇。好友山涛举荐他代替自己的职,务,他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态度。
关于不愿出仕的理由,嵇康本人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曾经说明,是因自己性格慵懒以及志在长生而不愿追求功名。嵇康不仅崇尚道家的自由思想,也相信道教服食长寿的主张。在隐居期间,他曾亲身实践前往山中采药,并且意欲将养生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而不愿选择出仕为官。文献中记载有他与孙登、王烈等隐者道士的交游。他还著有《养生论》,在炼丹服食之外主张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养生方式,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
后世学者大多肯定了这方面的原因,然而许多人仍然认为在这之外也有着政,治,上的因素使得嵇康选择不仕。一种观点认为是处于恶劣的政,治,环,境,下的自保。另一种观点认为多少有出于对司马氏政,权的不满,通过不仕来表达出与司马氏的不合作,还有观点进一步认为他是因忠于曹魏而选择不与司马氏合作。
后来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想要起诉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都有交情,故劝吕安不要揭发这桩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锺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嵇康临,刑,前,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司马昭赦免嵇康,并希望能让嵇康来太学讲学,但是没有被准许。在刑场上,嵇康顾视日影,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罢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赴死,时年四十。方东树说:“中散以龙性被诛,阮公为司马所保,其迹不同,而人品无异。”
其子嵇绍,后为晋朝之侍中,八王之乱中为保护晋惠帝而殉难。
根据嵇康所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女比嵇绍年长5岁。
嵇康热爱音乐,尤其喜爱古琴。他临刑前顾视日影,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罢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给后人留下了广陵绝响的典故。他创作了古琴曲《风入松》,又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东汉蔡邕创作的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著有《声无哀乐论》,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重要音乐理论著作。
根据文献记载,嵇康还擅长绘画与书法。唐代张怀在《书议》中记载曾见过其草书《与山巨源绝交书》一纸,推崇备至,评价其为古今草书第二,仅次于有“草圣”之誉的东汉书法家张芝。又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收藏有嵇康的《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二图。但是这些作品未能流传至今。
嵇康与阮籍是魏末晋初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二人思想相近,是以并称“嵇阮”。相较于阮籍以诗见长,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上,故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概括地评价二人:“嵇康师心以谴论,阮籍使气以命诗”
嵇康传世诗歌有五十余首,其中以四言诗居多,《送秀才入军诗》组诗为其代表。嵇康的诗常集用《诗经》中的句子,内容多崇尚淡泊自然的精神状态与阐述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其尚古的艺术风格传承自曹魏初期的建安风骨,对后世的玄言诗与游仙诗的成熟与盛行也具有重要影响,在诗歌发展史上处于着承上启下的位置。但是这种在诗歌中夹杂议论的形式也受到批评,被认为对诗歌艺术性有负面影响。
嵇康的文章流传至今保存完整且没有争议的有15篇,其中有9篇是论。他文章随性自然,文采飞扬,代表作为《琴赋》《与山巨源绝交书》。另一方面,他的论文富于思想性,鲁迅称赞他:“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代表作《养生论》与《声无哀乐论》在东晋、南朝受到高度推崇。
虽然在嵇康的时代并没有成熟的道,教及入教仪式,然而嵇康本人被认为是具有道,教,信,,仰的。他在著作《养生论》中提出的“神仙存在”及“长生可学”等思想被后世道,教,学,者葛洪继承并发扬,成为神,仙,道,教的基础理论。
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郦道元《水经注》卷九“清水”条“清水出河内修武县(即原山阳县)之北黑山”句注云:“又径七贤祠东,左右筠篁列植,冬夏不变贞萋。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中散大夫谯国嵇康,晋司徒河内山涛,司徒琅邪王戎,黄门郎河内向秀,建威参军沛国刘伶,始平太守阮咸等同居山阳,结自得之游,时人号之为“竹林七贤”,向子期所谓山阳旧居也。后人立庙于其处。庙南又有一泉,东南流,注于长泉水。郭缘生《述征记》所云白鹿山东南二十五里,有嵇公故居,以居时有遗竹焉,盖谓此也。”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三国时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为被吕巽恶人告,得罪大将军钟会,被司马昭处死,临行刑前曾弹奏此曲,并于曲终感叹说:“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但事实上,广陵散是早在东汉时就已经流行的乐曲,很多人可弹奏,并未绝矣。而《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中,甚至提及嵇康由鬼神授〈广陵散〉一曲。
元代宰相耶律楚材是辽国人,但热爱汉族的文化,擅长弹琴作诗,曾作一首长诗描述《广陵散》如何激荡人心。
金庸的《笑傲江湖》里,衡山派的刘正风和日月教的曲洋创作了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之曲》,小说中写到该乐曲部分是从〈广陵散〉改编而来。电视剧《笑傲江湖》所附之《笑傲江湖》曲,其情趣恰如曲名,与〈广陵散〉相去甚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