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

如题所述

税务会计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不过可以讲,会计核算的基础都是一样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住处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产会计原则。它之所以又称假设,是指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计人员对某种情况按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作出的合理推断或人为规定。按照国际会计惯例,结全我国情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提出会计主体概念的作用:一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分开。会计主体确定之后,会计人员只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的立场,核算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第二个方面是把不同的会计主体区分开。
  比如说,甲企业销售一批产品给乙企业,但是乙企业没有马上给钱,而是采取拖欠的方法,那这个过程中,对甲来说发生的是销售已后得到的收入,和销售以后没有得到钱的债权。而已企业是购货,以及购货没能付款所形成的债务,如果说货款是一百万,那么一百万对于甲企业来说是债权,对乙企业来说是债务,同样的一笔业务对应的资金,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而言,它的性质是不同的。
  假设你在银行存了一百万,对于你来说那是存款,是资产,是种债权,而对银行来说是一种存款的负债,是债务的问题,区分会计主体,对我们明确经济活动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该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只有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区分为流动的和长期的;企业的资产才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和清算价格计价;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并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离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但它侧重于对时间范围的划分。
  会计期间:就是指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止日期。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注意:会计中期这个概念是修订教材时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补充的。而且注意,有不少非专业人士将会计中期理解为半个年度,这也是不规范的。)有了会计期间这个前提,才产生本期、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才能正确贯彻配比原则。只有正确地划分会计期间,才能准确地提供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资料,才能进行会计信息的对比。
  注意: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都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时间范围所做的界定,它们的区别在于持继经营强调时间的连续性,而会计期间强调时间的可分性,可以说,时间先是连续的,然后才能进行必要的划分,因此我们说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有外币收支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包含着币值稳定的假设,但实际上货币本身的价值是有可能变动的。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当货币本身的价值波动不大,或前后波动能够被抵销时,会计核算中可以不考虑这些波动因素,即仍认为币值是稳定的。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就需要采用特殊的会计准则(物价变动会计准则)来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
  将上述四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综合起来就是:进行会计工作首先要明确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采用货币为统一尺度,在持续经营条件下运用会计方法记录、计算和反映该单位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并按规定的会计期间正确及时地编报会计报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7
税务会计的核算基础与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之间存在差异.我国现行税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并不是纯粹的权责发生制,而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混合制核算基础.应从下面两方面改进税务会计核算基础:充分考虑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递延赊销收入;保持同一纳税业务核算基础的一致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