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发展到元朝,明朝有什么变化,什么作用
元代的科举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明...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的地位提高,正式废除了察举制,将科举视为选拔官员的正途。考试规模也扩大了,录取的人数增多。3、元朝 科举进入到中落时期,由于蒙古执政,具有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不太愿意他们做官,还是想让蒙古人当官。这时候也选了一本书,是朱熹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标准答案,严重僵化了思想。4、...
明朝科举制变化影响
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2]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
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1.规模加大了,隋唐宋元科举,录取的人数极少。明朝科举的规模比之要大上很多。2考试内容越发当一,只读四书五经,八股文形式束缚人的思想。明朝以前,唐宋的科举不仅考经史典籍,也考数学、农学等等,推动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内容更死板了,形式更硬式了。规定只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回答者须以“八股文”...
到明朝科举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元朝灭亡后,明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院只是为科举培养人才的方法之一。到了明代,进学院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院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
科举制的演变
到明清时其积极作用消失殆尽。消极作用: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②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③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④科举制不利于...
元明之间的朝代
元明之间的朝代指的是从元朝(1271年-1368年)到明朝(1368年-1644年)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大约经历了66年。这个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 政治体制:在这个过渡时期,政治体制的变革是最显著的特点。元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1368...
简要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
(1)隋朝创建科举制。(2)唐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与官僚政治的高度发展,改进了科举选官制度(武举、殿试等),以便于中小地主广泛参加政权,科举制度进一步走向成熟。(3)宋朝对科举制度进行全面整顿、改革(糊名制等),使之更具备全民性、平等性,以利于扩大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统治基础。(4)科举在明朝不...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从隋朝开始,历经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直至清朝灭亡,存在了约1300年。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科举制对政治的影响是积极的。它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现象,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任职,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同时,...
科举制度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用:1、积极作用: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提高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2、消极作用: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