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新生是大学四年里最可爱的同学,非常容易识别出来。 第一,群聚。经过大一的同学都知道,这是新生最最明显的特点。新生什么时候都喜欢成群结队。吃饭要一起,购物要一起,看书要一起,入社团要一起......干什么都要大家一起来。假如在路边街上碰到这么一些情况,不奇怪,因为他们是新生。
第二,着装。大一新生刚脱离高考不久,学生稚气还是很浓,穿着一般都很朴素,不怎么会打扮。特别是大一女生,稍微与高一年级的女生相比即可看出来了。大学里不是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大一俏,大二娇,大三......。说得应该就是这个。 第三,声音。新生的声音都很稚嫩,犹如小孩,他们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天南海北地神侃,可对待事物的看法又不深刻。倘若你在电梯内、在食堂里听到乱呱呱叫的声音,你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是新生。 第四,教室。新生很好玩,一开始他们经常分不清教室。因为对各栋大楼以及教室的编号不熟悉,所以他们很容易走错教室。等到人家上课时,他才匆匆地赶出去。 第五,包。新生都喜欢包。手拿书或使用提包的新生很少,一般要么背包,要么挂包。所以你看到带着挂包或者背包,犹如小朋友般开心的同学就是新生啦。 第六,羞涩。新生一般都很羞涩。你跟他讲话,他都不怎么会回答,要不附和两句,要不点头,要不摇头。很多时候,都是你讲他听。于是,我们就觉得他是一个听话老实的孩子。交流随时咔嚓,别怪他,因为他是新生。 第七,问题。新生的问题特别多。因为初来乍到,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所以他会问你很多问题,学校怎么样啊、路怎么走啊、设备如何啊、进入什么好社团啊等等问题。此时,你得耐心了,因为他是新生。 第八,打闹。新生喜欢打打闹闹。他们刚刚结束恐怖的高考,来到了大学,远离了家人,以为无人可以约束,自己从此解放了,所以很贪玩。只要与学习无关,什么活动都要积极参与,说是锻炼能力,其实都在玩。这里学长还是打个警报:学生以学业为重,副业可以相辅。 第九,校服。新生喜欢穿校服。特别是校服刚刚发下来不久的时候,整个学校几乎都是大一校服的天地,仿佛告诉每个人:我是新生,我怕谁!哈哈......蛮搞笑的。好了,怕了你了。
新生是每一个高校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学校新一代的主力军。老生同样很高兴,都忍不住大呼:“我爱新血液!”也许有不愿意让他人认出来的大一新生生疑问了:“真的是这样的么?那好,我改。”我看还是别改不了,你也改不了,因为你是大一新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0
对于突然间的放松和环境的改变,新生必然面临着新的问题。一般而言,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普通人群,尤其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症状上表现显著。

  入学之初,新生会有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应,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跨过了高考这个门槛后,当面对更广阔、复杂的生活时,不但没有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幻想着能轻松度日。

  其二,有些同学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业失之交臂,精神颓废,从而失去了成就自己的机会。

  其三,怎么样都无所谓。这些想法较偏激,没有认识到自己需要在大学阶段的成长中全面的发展,结果可能走上了通向后悔的岔路。导致这些状况也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存在于每位新生的心中。这些矛盾冲突存在遭遇某种刺激(如人际挫折、学习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从个体生活环境来看,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长在沿海开发前沿地区的高校新生,他们所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较复杂。新旧观念的碰撞、对多元价值趋向的无所适从,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原已产生的矛盾冲突,而且可能引发新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从现实生活来看,新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

  因此,为了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新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对自己要有一个再认识:不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人际关系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不因在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对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而产生压抑感。目前,基本上大学里都有心理卫生机构,可多去参加有关的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第2个回答  2013-06-18
对于突然间的放松和环境的改变,新生必然面临着新的问题。一般而言,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普通人群,尤其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症状上表现显著。

  入学之初,新生会有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应,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跨过了高考这个门槛后,当面对更广阔、复杂的生活时,不但没有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幻想着能轻松度日。

  其二,有些同学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业失之交臂,精神颓废,从而失去了成就自己的机会。

  其三,怎么样都无所谓。这些想法较偏激,没有认识到自己需要在大学阶段的成长中全面的发展,结果可能走上了通向后悔的岔路。导致这些状况也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存在于每位新生的心中。这些矛盾冲突存在遭遇某种刺激(如人际挫折、学习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从个体生活环境来看,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长在沿海开发前沿地区的高校新生,他们所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较复杂。新旧观念的碰撞、对多元价值趋向的无所适从,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原已产生的矛盾冲突,而且可能引发新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从现实生活来看,新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

  因此,为了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新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对自己要有一个再认识:不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人际关系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不因在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对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而产生压抑感。目前,基本上大学里都有心理卫生机构,可多去参加有关的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0-07
青春有活力,“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4个回答  2013-06-18
青春的特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