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技巧

如题所述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示例]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二、形象意境类
  
  A.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B.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三、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示例]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示例]下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中“遥隔楚云端”“孤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31
跟多的在(京翰高考网http://gaokao.zgjhjy.com/html/kq/201303/51350.shtml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诗歌鉴赏题
  答题技巧
  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2、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
  4、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5、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弄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
  特别提示
  1、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
  2、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
  3、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
  原则: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名句默写
  1、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一笔一划写字,切勿卖弄。
  2、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一时出现思维短路,想不起来的句子,暂时放过,有时间再回头想,回想时尽量朝前背诵段落。
  3、一般考查的句子都容易出现错别字。
  注意:课内名句一定要确保,课外要重视先秦名家名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