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雅俗共赏的内部元素?

谁能告诉我啊。一条条的列下好不?

金庸小说

1.在金庸小说中还蕴含了一些哲理的成分,数量虽不多,但足以引人注目。如《笑傲江湖》中风清扬说的“无招胜有招 ”,《神雕侠侣》中独孤求败的遗言“大巧不工,重剑无锋”,《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以青菜、豆腐等寻常原料做出上等菜肴令洪七公大为叹服,这些或许是作者对老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佛家“不着色相”的理解,在小说中形象地表达。《鸳鸯刀》中“仁者无敌”的格言,《白马啸西风》中古高昌人对唐文化的态度,表达了一种深邃微妙的哲理。还有《天龙八部》中少林寺的扫地僧使萧远山、慕容博尽弃前嫌,握手言欢,鸠摩智武功尽失后的大彻大悟,《倚天屠龙记》中谢逊听到张无忌的哭声刹那间的弃恶向善,这些情节的安排让人感受到一种禅宗的机锋。这些或多或少的哲理内涵使小说在感性形象之外多了一层理趣。
2 在总体风格上,金庸小说以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绚丽的色彩、鲜明的形象、奇幻的意境、强调个性的意识以及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体现出楚骚美学的特征。
在文学史上,武侠小说没有较高成就的作品,一直被排斥于正统、严肃、典雅的主流文学之外,但作品形式或门类本身并无高下之分。同以文学作品为例,神魔小说的总体水平不高,在文学史上也无多大影响,可又有谁能否认《西游记》的艺术成就,或是将其踢出四大古典名著之列?金庸小说以其高超的艺术性、思想性在同类形式中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当之无愧地跻身于高雅艺术的殿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04
金庸,原名查良镛, 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早年在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后创办香港《明报》、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形成《明报》集团公司。

查良镛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起应报社之约,开始写作连载性的武侠小说。到七十年代初写完《鹿鼎记》而封笔,共完成了十五部。他曾用其中十四部书名的第一个字串在一起,编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他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又对旧式武侠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作了全面的革新。这些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赢得亿万读者的喜爱,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

参考资料:http://www.mrzl.com/mrjs/wenhua/200603/mrjs_538.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6-05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壳,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堆暮雪,只影向谁去。
金镛的小说只所以能有这么多的读者,全因其“情”字动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