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其下分设六卿、五官等。由于三公之类的官职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诸侯的,而诸侯们在出任周朝大臣的时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通常执掌中央权力的是太宰,太宰本来是王室的家庭事务总管,因亲近统治者,所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在非常时期,诸侯出任的三公就因为其本人所掌握的强大武力而发挥着实际的执政权力,周成王初立之时,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周公旦“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七年后成王成年,周公才还政于成王。此间,周公、召公数次以成王的名义征发诸国兵,平定管、蔡、武庚的叛乱,重新征服乘武王去世而叛乱的东方五国,权力实际上超越了当时的周成王。《史记·周本纪》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由此可见三公的权力。成王年幼时,周公为了很好的保护和照顾成王,还兼任了太宰,总领王家事务,这也是后来太宰权力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春秋时期,周朝的执政者称正卿、冢宰,其下间有一二副职,称介卿。平王东迁之后,一直以郑国的国君(伯爵)为正卿。后来周王夺取政权,并由此和郑国开战,之后的中央设两名卿士,以右卿士为首。春秋中后期,王室日渐衰落,中央执政者是所谓的伯。这里的伯不是伯爵的意思,而是受周天子授权管理诸侯的特别职务。出任伯的,都是诸侯中武力强大、道德高尚而为诸侯所敬畏者。历史上总共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称春秋五霸。这些受命称伯的诸侯对外以周天子的名义统帅诸侯、对内以“伯父”、“伯舅”的名义代天子理政。周朝固有的卿士等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动。
战国时代,王室衰微,已经失去了中央政府的地位,成为一个很小的地方政权。 六卿、五官分掌国家事务,在他们之下是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等较为低级的官员。大都,管理诸侯以及周天子宗亲们的采邑;小伯,管理卿、大夫的采邑;艺人,泛指有专门技术的如卜、祝、巫师、工师等官员;表臣百司,泛指在六卿、五官府上执行具体事务的低级官吏;太史,撰写国史、记录周天子和百官举止,草撰周天子的册命;尹伯,位次五官的总执行官;庶常吉士,位次大夫,是最低级的世袭官员。
周天子除了朝臣之外,还保留了很多专门管理王室内务的官员,如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等。虎贲,周王的禁军;缀衣,管理王室的衣服装饰,与后世的尚衣相仿;趣马,管理王室车马;小尹,总管一类事务的王室总管;携仆,管理王室日常使用的各类器物;百司,执行各类勤杂事务的小官吏;庶府,管理王室财物。 即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尹相当於後世的宰相,其中最著名的是伊尹。伊尹,姓伊名挚,尹是官名。伊挚曾「为有莘氏媵臣(陪嫁的奴隶)」,得到商汤的赏识,「汤举任以国政」。《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死後,继承王位的外丙、仲壬相继死去。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为王。太甲即位後,违背商汤所立的法度,暴虐无道,於是伊尹把他放逐於桐(河南虞城东北),由伊尹代王施政。三年以後,太甲认识了自己的过错并有所悔改,伊尹才把他迎接回来并「授之政」。伊尹的儿子伊陟,也身居高官,「帝太戊立伊陟为相」。
卜、作册都是宗教官员,相当於罗马时代的祭司,但是地位远不如罗马祭司来得高。其中卜作为大祭司,权力比较大,作册的职务与後世的史相当,是负责记录的官吏。亚服是武官,统帅军队,有亚,多亚,大亚之分,但是具体职务与等级区别不详。商朝的武官还有射(统帅弓箭手)、犬(负责商王的田猎)、戍(要地驻屯军长官)等其他称号。 《周礼》所述的周朝体制十分精密、宏大,因此受到后人的质疑,认为是后人托古所作。按照《周礼》的记载,周朝的中央政权的组织是以冢宰为首的天地四时六官制度。
天官冢宰
“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冢宰的属官称为“治官”。包括太宰卿一(太宰为官名,卿为爵位,以下同,只有一个名称的为爵位)、小宰中大夫二、宰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太宰的职责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抚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可见冢宰实际上相当于首相的地位。
地官司徒
“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司徒的属官称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小司徒中大夫二、乡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小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赋税事务。
春官宗伯
“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宗伯的属官称为“礼官”。包括大宗伯卿一、小宗伯中大夫二、肆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宗伯管理天子、诸侯的堞谱、继承、祭祀事务。小宗伯管理太庙神主事务。
夏官司马
“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司马的属官称为“政官”。包括大司马卿一、小司马中大夫二、军司马下大夫四、舆司马上士八、行司马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马官就是统帅周天子的军队。
秋官司寇
“帅其属而掌邦禁”,司寇的属官称为“刑官”。包括大司寇卿一、小司寇中大夫二、士师下大夫四、乡士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寇官的职务就是管理刑狱事务。
冬官司空
《周礼》司空篇已佚。
周朝官职中央政制
周朝的中央政制以三公和太宰为核心,其中太师、太傅、太保(又称三公)是最高官职,通常由诸侯担任,由于诸侯还要管理自己的封国,故他们在日常政治中的影响力有限。太宰,原本是王室的家庭总管,自夏商以来地位逐渐提升,尤其在西周时期地位显赫,成为执掌中央权力的关键人物。在特殊时期,如周成王年幼时,...
周朝官职的中央政制
西周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其下分设六卿、五官等。由于三公之类的官职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诸侯的,而诸侯们在出任周朝大臣的时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通常执掌中央权力的是太宰,太宰本来是王室的家庭事务总管,因亲近统治者,所以从夏商...
周朝宗分制度中央政制
在周朝的政治架构中,三公和太宰扮演着关键角色。三公,即太师、太傅和太保,为周朝最高官职,由位高爵尊的诸侯担任。他们在管理国家的同时,参与中央政制。然而,他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限,中央权力通常由太宰执掌。太宰是王室的家庭事务总管,地位随时间上升,尤其在西周时期达到顶峰。在非常时期...
周朝官制中央政制
在周朝的中央政制中,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但他们的实际权力受限于诸侯的职责。太宰,原为王室宫廷总管,地位逐渐提升,尤其在西周时期,成为了权力中心。在特殊时期,如周成王即位初期,由于三公拥有武力,他们可能行使执政权,如周公旦曾代行王权,平定叛乱。春秋时期,正卿(冢宰)成为...
周朝中央实行什么制度
周王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仅次于周王有师、保两大官僚。师、保即太师和太保,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并且为青少国君的监护者。这种政治上的长老监护制度,是从贵族家内幼儿保育和监护的礼制发展而来,并由此形成的一种官职。中央政权有两大官僚系统,分别为卿事寮和太史寮。卿事寮 金文中的“卿事”,就...
周朝的官职有哪些
周代,巫史的地位大大下降,担任中央政府最高职务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他们辅佐周王,统领百官,执掌朝政,是周王朝的中枢职官。而担任这些职务的一般都是有威望的贵族。如姜尚在武王时便曾为太师,协助武王灭商。周公也曾担任太师,并在成王年幼的时候摄政7年。周公的儿子伯禽也做过太师和...
周朝官位级别排列 周朝官员选拔制度
周朝官位级别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为王,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其职责在于统治国家、领导政府并制定政策。王位世袭,每位王需维护国家的权威和统一。公是王的亲信和臣下,也是重要的政治顾问。公辅佐王进行决策和管理朝政,负责国内外事务处理、统计信息等,并监督下级官员的工作。侯是四级世族,比公低一级...
周朝政治
在周朝政治中,世卿与世禄制度也占据重要地位。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其次是师、保两大官僚。师、保即太师和太保,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并作为青少国君的监护者。这种长老监护制度源于贵族家庭中的幼儿保育和监护礼制,并逐渐形成官职。中央政权有两个官僚系统,包括卿事寮和太史寮。卿事寮主要负责王朝“...
西周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举措
一、政治:1、中央官职:周王作为封建制国家的最高代表,左右有太师、太傅、太保等辅佐,合称“三公”或“师保”。2、封建制度:周朝实行分封制,周王室将土地划分为诸侯所有,诸侯向周王室缴纳进贡,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3、周礼制度: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包括吉礼、...
周朝官职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周朝原有的诸侯国格局已不复存在,被魏、赵、韩、齐、楚、秦、燕等七强和若干小国所取代。这些国家疆域扩大,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力和官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官职开始出现文武分离,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以俸禄为核心的官僚体系。君主权力增强,亲族势力逐渐淡出政治核心。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