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看到什么而思念什么时即兴创作的,作者在词中抒发了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1-27
1、七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3、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4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看到什么而思念什么时即兴创作的,作者在词中抒发了...
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3、中秋见月...

...夜晚,看到——而想起——时即兴创作的,作者在此种抒发了——思想...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中秋节夜晚,看到满月而想起弟弟苏辙时即兴创作的,作者在此种抒发了怀才不遇,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品鉴赏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上片望月,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词作赏析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

水调歌头中秋
详细解释:一、背景介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所作的一首名曲,写于丙辰年的中秋佳节。当时苏轼正值人生低谷,与朋友分别,情感复杂。此曲不仅是中秋之夜的即兴创作,也是对兄弟苏辙的怀念。二、主题思想 此词以明月为线索,展开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索与感慨。词人借酒问月,探讨生命的无常与...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

《水调歌头》诗词鉴赏
中秋夜晚,皓月当空,苏东坡与客人在新筑成的超然台上赏月饮酒。欢乐之余,不免有些思念弟弟,感慨颇深,即兴写成《水调歌头》一首,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诗的意境...
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全诗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皎洁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拿着酒杯问着上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要乘着清风上天,又怕在贵重的玉石砌成的宫殿,因为太高而感到寒冷。跳着舞看着影子,真不像是在人间一样。月亮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