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当地历史,人文资源中挖掘和利用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9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这里强调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并为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如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农村有哪些课外资源可以进行开发与利用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巧用课外读物 丰富课内生活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不多,也有一定数量,怎样开发和利用学生手中的读物呢?我采用的是以下方式:
1、每周用一节辅导课读报。平时我自己收集了不少报纸,主要有《中国剪报》、《参考消息》,分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小文章、小故事,及一些知识点,轮流读给同学听,这样使学生既学会了从读物中筛选信息,又从同学读报的内容中获取了相关的信息。锻炼学生的听的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2、给学生推荐好文章。在教室里的学习园地中设一个板块——读书角。我平时就收集一些好的经典文章,小故事,小知识等张贴上去,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也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把家中的藏书带来交换阅读,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同学。这样,学生读书过程中相互帮助、启发,让思维相互碰撞,闪出智慧的火花。还适当引导学生读一些名家名著。即使缺少课外学习资源的农村学生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了。
3、阅读《初中生之友》,举行作文竞赛。每个月举办一次,评选佳作,积极向百草园投稿。
二、挖掘本地人文 关注本土文化
我们这里是一个千年古镇,地处鄱阳湖畔,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吴城古镇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曾经繁华一时,王勃、苏轼、文天祥、朱元璋、孙中山等历史名人曾涉足于此,有着诸多的文化遗迹,石堤、点将台、吉安会馆、望湖亭等处的残墙断壁、碑文石刻,无不向游人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吴城位处鄱阳湖、赣江、修水交汇点,自古为江西水运、商贸集散的辐射之地。但自南浔、浙赣铁路通车后,吴城乃由盛而衰,抗日战争时,镇毁大半,商贸从此一蹶不起。近年因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鹤乡的美誉又使吴城打破与世隔绝的沉寂。吴城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始自秦汉,兴于南北朝,鼎盛于明清时期,最高常住人口达7万。它既是一座贸易兴隆、经济繁荣的商埠,又是江西水运枢纽和商品贸易集散地。素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尽的汉口"之美誉,曾与樟树、景德镇、河口并列为江西的四大名镇。由于它的重要性,清朝政府在此地设立分府衙门和参将衙门。吴城镇有许多令人感兴趣和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比如“沉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许逊鄱阳湖斩孳龙等。早在三国时期,周瑜为吴国水军都督,曾在鄱阳湖操练水军,并构筑点将台。明朝朱元璋为争夺帝位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十八年,起初各有胜负。陈友谅的娄妃常在吴城望湖亭观战,一次陈友谅获胜而归,却令部下倒挂帅旗与其娄妃开玩笑,以致娄妃以为大势已去而跳江溺水身亡,为纪念娄妃,望湖亭改为望夫亭。朱元璋一次战败,为吴城村民所救,并啃西瓜充饥解渴。朱元璋登基后,不忘往事,吴城将西瓜籽进贡京城,从此大板瓜子闻名天下。救驾功高的村民谢却了封官和赏赐,只向朱元璋要了十块免死碑,传为美谈。民国时,临时总统孙中山乘坐“中山舰”到吴城视察,对民众发表了演说。该地辟为吴城镇的“中山公园”,迄今遗址尚存。几乎是每一条巷子都有感人的故事,每一条街道都记载着动人的传说都可以开发出来。
三、纸上得终觉浅,绝知事要躬行
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他们由于天天身处乡村,对身边的一切便显得熟视无睹。挖掘身边的身边农村生活的资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仅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而且十分必要。结合生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然后用文字将它记录下来。对我来说最成功的一次实践活动是指导学生在自家菜地种植小番茄了。番茄是一种常见蔬菜,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指导同学们了解番茄,学习利用扦插法种植番茄。全班50个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到五个同学家的菜地进行劳动实践。从整地挖坑开始到放苗、培土、浇水,忙得不亦乐乎。平时,他们放学下午时一有空,轮流就给苗儿除草、搭架、整枝、防虫施肥等。通过同学们的不懈努力,番茄终于由小变大,由青泛红。当同学们品尝着一只只亲手种植的番茄,心中无比甜蜜。可以安排学生在自家的菜地里种一小块青菜,让学生定种植日记,学生定期给植物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可以让学生去体验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成功的喜悦。其实我们还可以选择许多种植的对象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如茄子、玉米、黄瓜、青菜、辣椒等。通过这些种植活动,事后写体会,效果奇佳。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的内容学生没经历过,没有感受过,所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其概念是模糊的。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在山的那边》这一篇课文时,我把山换成了鄱阳湖,告诉学生,湖的那边是什么呢?安排学生在周末时到家里去询问大人们,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坐船去体验一番。这样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而且对诗的思想感情把握也准确了。
今天,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新课程为我们创造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将语文教学面向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那么,我们一定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成绩。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这里强调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并为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如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农村有哪些课外资源可以进行开发与利用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巧用课外读物 丰富课内生活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不多,也有一定数量,怎样开发和利用学生手中的读物呢?我采用的是以下方式:
1、每周用一节辅导课读报。平时我自己收集了不少报纸,主要有《中国剪报》、《参考消息》,分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小文章、小故事,及一些知识点,轮流读给同学听,这样使学生既学会了从读物中筛选信息,又从同学读报的内容中获取了相关的信息。锻炼学生的听的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2、给学生推荐好文章。在教室里的学习园地中设一个板块——读书角。我平时就收集一些好的经典文章,小故事,小知识等张贴上去,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也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把家中的藏书带来交换阅读,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同学。这样,学生读书过程中相互帮助、启发,让思维相互碰撞,闪出智慧的火花。还适当引导学生读一些名家名著。即使缺少课外学习资源的农村学生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了。
3、阅读《初中生之友》,举行作文竞赛。每个月举办一次,评选佳作,积极向百草园投稿。
二、挖掘本地人文 关注本土文化
我们这里是一个千年古镇,地处鄱阳湖畔,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吴城古镇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曾经繁华一时,王勃、苏轼、文天祥、朱元璋、孙中山等历史名人曾涉足于此,有着诸多的文化遗迹,石堤、点将台、吉安会馆、望湖亭等处的残墙断壁、碑文石刻,无不向游人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吴城位处鄱阳湖、赣江、修水交汇点,自古为江西水运、商贸集散的辐射之地。但自南浔、浙赣铁路通车后,吴城乃由盛而衰,抗日战争时,镇毁大半,商贸从此一蹶不起。近年因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鹤乡的美誉又使吴城打破与世隔绝的沉寂。吴城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始自秦汉,兴于南北朝,鼎盛于明清时期,最高常住人口达7万。它既是一座贸易兴隆、经济繁荣的商埠,又是江西水运枢纽和商品贸易集散地。素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尽的汉口"之美誉,曾与樟树、景德镇、河口并列为江西的四大名镇。由于它的重要性,清朝政府在此地设立分府衙门和参将衙门。吴城镇有许多令人感兴趣和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比如“沉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许逊鄱阳湖斩孳龙等。早在三国时期,周瑜为吴国水军都督,曾在鄱阳湖操练水军,并构筑点将台。明朝朱元璋为争夺帝位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十八年,起初各有胜负。陈友谅的娄妃常在吴城望湖亭观战,一次陈友谅获胜而归,却令部下倒挂帅旗与其娄妃开玩笑,以致娄妃以为大势已去而跳江溺水身亡,为纪念娄妃,望湖亭改为望夫亭。朱元璋一次战败,为吴城村民所救,并啃西瓜充饥解渴。朱元璋登基后,不忘往事,吴城将西瓜籽进贡京城,从此大板瓜子闻名天下。救驾功高的村民谢却了封官和赏赐,只向朱元璋要了十块免死碑,传为美谈。民国时,临时总统孙中山乘坐“中山舰”到吴城视察,对民众发表了演说。该地辟为吴城镇的“中山公园”,迄今遗址尚存。几乎是每一条巷子都有感人的故事,每一条街道都记载着动人的传说都可以开发出来。
三、纸上得终觉浅,绝知事要躬行
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他们由于天天身处乡村,对身边的一切便显得熟视无睹。挖掘身边的身边农村生活的资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仅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而且十分必要。结合生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然后用文字将它记录下来。对我来说最成功的一次实践活动是指导学生在自家菜地种植小番茄了。番茄是一种常见蔬菜,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指导同学们了解番茄,学习利用扦插法种植番茄。全班50个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到五个同学家的菜地进行劳动实践。从整地挖坑开始到放苗、培土、浇水,忙得不亦乐乎。平时,他们放学下午时一有空,轮流就给苗儿除草、搭架、整枝、防虫施肥等。通过同学们的不懈努力,番茄终于由小变大,由青泛红。当同学们品尝着一只只亲手种植的番茄,心中无比甜蜜。可以安排学生在自家的菜地里种一小块青菜,让学生定种植日记,学生定期给植物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可以让学生去体验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成功的喜悦。其实我们还可以选择许多种植的对象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如茄子、玉米、黄瓜、青菜、辣椒等。通过这些种植活动,事后写体会,效果奇佳。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的内容学生没经历过,没有感受过,所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其概念是模糊的。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在山的那边》这一篇课文时,我把山换成了鄱阳湖,告诉学生,湖的那边是什么呢?安排学生在周末时到家里去询问大人们,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坐船去体验一番。这样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而且对诗的思想感情把握也准确了。
今天,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新课程为我们创造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将语文教学面向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那么,我们一定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成绩。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