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请教几个和佛法有关的问题:

师傅,您好
我在【请教几个和佛法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看您的回答说我对于佛法的见识很浅薄,想法比较幼稚,这个我十分的认同。
我觉得自己笨不要紧,要紧的是知道自己笨这点很重要。
那现在虚心求教:对于我这种连入门都算不上的人,请指点一下您觉得比较合理的学习道路及方法,关键点(大致的思路就可)
再次致谢~

第1个回答  2012-04-16
推荐修习入出息念。入出息念是佛陀曾经修习的,佛陀就是通过入出息念达到禅定,并在此基础上修观,因此才证悟涅槃的。修习入出息念可以看《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其中的业处篇。
在《相应部-入出息相应》里面,佛陀讲到:有一次,佛陀想独处三个月。佛陀吩咐除了送食的比库之外,其他的任何人都不能来见我。当佛陀在三个月出来之后,他就和其他的比库说:如果有一些外道、那些出家人,他们问:“贤友们啊!你们的沙门苟达马、你们的世尊,在这三个月当中,他是多依什么而住?”你们跟他说:“我们的世尊,他是多依入出息念定而住。”

为什么推荐入出息念:
第一、它是一切菩萨证悟佛果的修行方法
第二、佛陀经常教导修习入出息念
第三、修习入出息念有很多殊胜之处

有以下的殊胜之处:
1、下手容易,所缘简单。
与其他的禅修业处对比,修习入出息念非常容易,不用另外准备遍相。比如修习不净先要取不净相,取不净相要去找尸体,尸体越腐烂、越难看、越臭、越令人厌恶越好。对于没有禅那的禅修者来说,取不净相有时候会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又如修地遍要先做地遍的遍相。修白遍等业处也要做遍相。然而,修入出息念可以免去这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呢?
因为,修习入出息念的所缘只是呼吸。呼吸对于人类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从母胎呱呱落地,一直到这期生命的终结,在这期间都有呼吸。因此,要修入出息念,只须直接去觉知自己的呼吸就行。正念地觉知呼吸就是在禅修。这种禅修方法不用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直接了当。除了睡眠之外,其他的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修习入出息念。此是殊胜处之一。

2、修习入出息念非常寂静。
入出息的相很微细,并不像不净相等那么粗。不净相是很粗、很厌恶的,有时候心会排斥、抗拒。三十二身分的相也同样是很粗的,容易厌恶。地遍的相在刚开始修的阶段也是很粗的。然而,入出息念的相是很细的。当我们把心念专注在呼吸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呼吸的轻柔。当然,我们不用注意其轻柔的特性,只是说跟其他所缘相比,入出息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轻柔性。此是殊胜处之二。
3、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迅速消除妄想。
佛陀在《增支部•美奇亚经》(Meghiyasuttaü)中说:
“要断除贪爱,应修习不净;要断除瞋恚,应修习慈心;要断除寻(杂念),应修习入出息念;要断绝我慢,应修习无常想。”(A.9.1.3)

在经律中,佛陀也指出修习入出息念的殊胜之处:
  “诸比库,修习、多作此入出息念之定,不但寂静、殊胜、不杂、乐住,而且能令再再生起的恶、不善法由此消失、停止。
诸比库,犹如在热季的最后一个月,非时大雨能立刻使飞扬的尘土由此消失、停止。”(S.54.9; V.1.165)
修习入出息念就像大雨洗掉漫天飞扬的尘土一般,能够使许多妄想很快地被消除。

4、修习入出息念能够证得禅那。
在四十种业处当中,佛随念、四界差别等十种业处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证得禅那;十不净、身至念这十一种业处只能达到初禅;慈、悲、喜三种业处只能证得第三禅,但通过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证得色界的第四禅。缅甸帕奥禅林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拥有禅那的禅修者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是通过修习入出息念证得禅那的。
所以,修习入出息念有诸多的功德、利益。
正因如此,所以佛陀在很多经典里都教导这种业处;也正因如此,历代上座部佛教的许多长老、禅师们都喜欢教导和修习入出息念。当我们见到入出息念的这些功德与利益,就应当修习入出息念。

参考资料:《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玛欣德尊者

第2个回答  2012-04-17
真要信得过,就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这句佛号,八万四千法门都修到了。而且不管笨人聪明人都得益。修其他法门,纵使你福德深厚,能够见性成佛,但是华严会上讲得清楚,还有41级台阶要跨,一级比一级高明,但是时间是无数长。但一句阿弥陀佛,最多十二大劫成佛,你信不信得过。你即使再笨,也本有佛性,阿弥陀佛有这个本事讲你佛性完满显露出来。所以念佛很深,如果你就只想得个阿罗汉果说够了,佛果我不想要,那你去修其他法门。但是你说我是笨人,但我就是朝成佛的方向去的,而且就这一生成就,不想多等,那一心念阿弥陀佛去,比什么都方便。

RE:请教几个和佛法有关的问题:
学佛之人有几个共性。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共性,他可以说他是学佛之人,但佛菩萨不承认!你要是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只要具备,别人可以说你不是佛弟子,但佛菩萨承认你!用能利益他人的心去想;用能不落印象的心去听;用不计他人过错的心去看;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去说;用导人向善且能起到模范...

Re:佛到底有没有恻隐之心
朋友你问这个问题,想必是受到了很多苦,遇到了很多不平事吧,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因果。就是说,你的往昔(包括前世),有做一些让其它众生痛苦的事,种了恶业,恶业之果在此时成熟,故要受到果报。举个例子吧,一个人的往昔,有偷盗行为,害得人家家破人亡,这样的人,来生就不容易在财运...

佛教问题,我不懂的第三个问题
(五)、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既是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我”,称为意。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

请用佛法解释缘分。。。请教。。。
1. 缘分一词在佛教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由于过去世的因缘而产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 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曾经说道:人们常常为了追求名利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养。他们像是在名声的火焰中追求温暖,却不知这火焰最终会烧尽一切,而自己的身体...

被附体后该怎么解决佛弟子网慧律法师解上,答
三、寻求佛法指导 在面对附体问题时,最好寻求佛法师傅的指导。慧律法师的解答是一种很好的参考,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其请教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法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佛法知识,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四、深入了解附体现象 附体现象在佛教中也有所提及,这可能与个人的业力、磁场以及外界因素有关。

佛经中经常提到的心,是指人的大脑吗
3(心)唯识学叫阿赖耶识,他没有分别心,前两识所做的一切统统被他藏起,同时你所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他变现出来的,只有众生的这个识跟佛相同,“众生皆有佛性”指的是他。不过这个心凡夫是找不到的,只有登地菩萨才能感知。大脑相当于汽车驾驶室,人临命终时或生病时,驾驶室的部件坏了失灵了,...

人死后,差不多多久可以轮回?
信则有,不信则五,主要是强调自己的心理,给自己一种寄托,我曾在帖吧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一个人作恶多端,然后一个僧人,告诉他他下世将变为猪,但是如果把手向佛,就可以避免手变为猪手,结果他这样作了,他死后,在村力,果然有一个猪刚刚生下来后,有一个手是人手,呵呵,不知道是真是假, 六道轮回真相 佛教的发源...

佛教轮回就是意识循环
不单四王天要堕落,佛教其它的天界也都无法脱此命运,都未了却生死轮回。印度人相信他们所信的神明会堕落(如火神阿耆尼Agni),佛教受此思想影响,也讲鬼神会堕落。 须弥山山顶有忉利天,最高神天帝释(Sakra-devanam-mdra)。山顶呈四角形,各处有一峰,有三十二个天神分居四方,连天帝释的善见宫在内,共有三十三个...

如果说佛教不是宗教那么宗教是什么呢?
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由此可见,佛教还是属于宗教的。

父母如果因为我的因素诽谤佛法了,是否我也会跟着下地狱呀。
第三点:父母为何诽谤佛法,这和你学佛是否有一定关联呢?是不是你在学佛过程中,让父母感到不适或烦感呢?这些问题,您需要从头至尾细细思量!如果你已经皈依,建议您找自己的师父,请师父开示,而不是一个人为这些问题烦恼!第四点:把忏悔,思量之后,把上述这些烦恼全部放下,做到以下三方面!1、...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