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念姥爷中找到类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句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8-04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所以我给你发一篇文章。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暮年奔丧的领悟...                                                         

 

       爷爷的最后的一个老人走了,她乘仙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喧哗的尘世...

     她是爷爷的么姨,(爷爷父亲的小妹)享年八十有三。
 
     老人面容已经干枯,静静地躺在置于墙边的木板上,听表弟妹说起,老人在‘弥留’之际,对我们的思亲之情,让我辛酸,也让我心痛。
 
     老人过去的点滴正像坚冰下的细流,缓缓地汇聚在老人的心里,搐动着他的敏感神经,她的回忆,她的叙说,也搐动着我的心,幼小的记忆,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人,没有文化,一生平凡,忙忙碌碌,吃过不少苦头,受过很多的罪了,为了子女们的长大,勤勤恳恳,默默地奉献,待子女们长大,成家立业了,他们却进入暮年...
 
     人老,病也多了,姨七十岁时第一次中风,又活过了十多个年头,(这是第三次中风)可见生命力的顽强。
 
     她常在楼道内,打一打‘上大人’(数‘斤’的那种长纸牌),或者同是老者拉家常,说说过去,说说孩子,说说亲人...

    我领悟到,人到垂暮之年, 希望孩子们多看看、多陪一陪,她是多么地希望我们去看她呀...
    我们每看她一次,她都会唠叨很长一段时间,象是荣耀、也象是无限的幸福的追忆...
 
     可是,退休以后,不得闲的爷爷,也少有几次看她,当我听说,她老人家,发现了我给表弟的一本书,(《聪儿爷爷的博客》),翻看时,看到扉页的照片,‘这不是明容吗?’此后的时间里,她把这本书,放在床边,常常翻看;有时,也向邻里老人不断地、重复地叙说,这就是我的舅侄儿...

    爷爷的心,生疼、生疼...
 
     爷爷在姨的身旁跪下,在长明灯上点燃三柱香,向老人深深三鞠躬,老泪不觉泉涌,我对不起姨妈,我深深地后悔,恨自己为什么在姨生前没能常来,让老人留下永远的憾、自己也留下永远的憾...

    悲痛的爷爷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姨妈,一路走好...’ 

     中国有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任何一个人来到世上,不是上帝的恩惠,而是父母的恩情。因此,孝顺父母是必须的,不要待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后悔莫及;享儿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追求,这个“根”文化传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姨妈仙逝,爷爷仿佛觉着,活着和死亡之间,短得没有过程。昨天还鲜活的生命,今天就会猝然倒下,永远不再...
 
     人在结婚时,总会收到这样的祝福——白头偕老。但这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
     在现实中,老年夫妻总会有一个人先走,姨父,十多年前就走了,留下姨妈,跟随儿子讨生活,好在我那刀子嘴的弟媳,近些年来,改变了不少,也可能,是她也进入暮年之原故吧,在老人中风的近十年里,照顾得还算周到。
 
     爷爷,同老兄、老弟及姐妹们,都回乡里,给老人送行。

    聚回首,我等也‘转眼暮年’,真可谓‘人生苦短’,刚刚活明白时,自己却已老了。
 
     谁说过:“你开始回忆从前,就说明你老了。”
 
     面对人生暮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一种人消极悲观,感叹人生苦短,屡屡面对镜子,为满头白发一脸沧桑声声叹息,举手投足,常为手脚笨重伤感;不少老者从权位上走下来后,更失去了精神支柱,成天惶惶不可终日,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导致终日没精打采无所事事,失去理想和追求,无可奈何地等待夕阳西下。
 
  另一种人则持淡泊平和、豁达坦荡的心态善待人生暮年,暮年已卸下了人生的负重,生活更加轻松可爱,无有子女的缠绕,工作的压力,规章制度的羁绊,从心所欲,真正是个自由人了;人生暮年有奉献的辉煌,儿女成才的骄傲,退休后的恬淡安逸,人老心理不老,换来青春永驻,胸中自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年朋友应有与时俱进的年轻心态,暮年人生铅华洗尽、浮躁全无,淡泊名利、返璞归真,在寻常的人生中追寻美好生活。
 
     人到暮年,身体健康胜于万贯家产,只有生活自立、自理才显出晚年之高贵;人到暮年,动则不衰;人生是一盘棋,暮年象是棋的结局,棋的结局总是悲壮精彩,令人难以释怀。
 
     爷爷退休后,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于是来育儿网调节生活,争取做一点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虽是夕阳西下的光景,但爷爷觉得,人生的道路还没有走到尽头...
 
     “莫到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暮年是金碧辉煌的晚霞,她那五彩缤纷的霞光把世界点缀得绚丽多姿。
 
     爷爷送姨到‘李家’墓地时,倒是看到了一些人世间的‘浮华’——那些高大的墓碑印入爷爷的眼帘,它们并不和谐时代,也可能是他们的后代,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以而为之;亦或是后人们的虚荣,在比拼着什么,而浮华了一些吧...

    唉,农村这旧的丧葬习俗的复苏,强大,除外部原因之外,亦有可能有我们自己,在推波助澜吧...

    这可能与爷爷的观念相悖,爷爷主张孝在生前,而不是张扬在逝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