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04-16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第2个回答  2012-12-06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第3个回答  2007-04-16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第4个回答  2023-06-27
巴金(1904~2006),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第5个回答  2020-09-21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