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7-05
一、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某一位教育家曾说:要想学生学好你的科目,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尊重学生,师生平等。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几何时,我一脸严肃的在课堂中对待我的学生,得到的也是学生满脸的漠然。难道是我的学生对我的提问真的不懂吗?终于,有一天,我的学生在课外告诉我,老师,你太严肃了,本来想好的答案都不敢说了,我们怕。我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对待学生的根本态度是什么?而我们课堂中的沉闷或欢笑正能反映出我们对待学生和学习的态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怎样对待学生,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平等则是师生之间开展有效对话的前提。当走进教室的刹那,老师就面带微笑,把自己定位于“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学生感到师生之间没有了隔阂和身份的悬殊;突然发觉,当我微笑的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给予我的微笑更好,也更灿烂。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其人格,承认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当我微笑的解答时,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更像一个学生学习的同伴;也不再是知识的强加和灌输,而是亲切的询问,共同探讨;更不再是冷漠与古板,而是温情和尊重。在我微笑的亲切话语中,学生感受到的是鼓励和肯定,是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课堂亦不再是学生痛苦煎熬的炼狱。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感情的交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刚升入中学的学生,对历史知识往往限于表面认识上,再加上他在小学养成的踊跃发言的习惯,极可能在回答问题时闹出笑话。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应温和地指出他的错误,同时适度表扬他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这会使回答问题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不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且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自己树立信心吧,一天几缕微笑,课堂乏味就会远离。当教师用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育技能,把平等的师生关系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往对话,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时候,那教学就成功了。
二、师生平等,教学互动,共同参与,创建和谐课堂。
“寓教于乐”的平台,是师生成为一个共同体。“历史教育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深奥和晦涩,并没有太多的教条与死板,从本质上讲,它应该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碰撞、知识与能力交融,体验感悟的过程”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对话交往中不断生成,实现知识与信息在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学互动,就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能动性:教师的主动性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在于积极思考和质疑,主动的学习。如果我们以一种简单机械的模式讲课,以冷漠庸俗的理念与学生交流或者根本不与学生交流,就会消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他们的内心感受说不出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顾虑重重、心情紧张以至出现抵触与厌烦情绪,个性得不到重视,创造力得不到发展。学生能不能产生疑问,能不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关键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
1、要想使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教师应具较高的素质,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多学习,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2、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自己讲是极容易的事,但要让学生“动”起来是不容易的。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动”起来呢?第一、要让学生“敢动”,也就是在教学上要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克服教师专制,体现教学民主,教师要以真正平等的身份,真正民主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惟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教学独载者的身份出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动”。第二、要让学生想“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而设疑,激疑,在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地方巧设问题,之后进行鼓励性启发、引导。第三、要让学生能“动”。要更多地发动学生,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只要学生有动的意愿,哪怕仅仅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应给予其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要发动更多的学生,克服“双边交流”,提倡“多边合作”,一般说来,讨论法和谈话能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能较为充分地动起来,第四、要让学生善“动”。在学生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如果学生在一个部骤不能继续回答下去的时候,要适当地铺设台阶,使其顺利完成作答;要适时地点评,给以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学生充满信心,会逐步地乐于发言,善于发言。
3、教师要有深厚的民主意识,善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师生的交往对话中,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质疑;学生的质疑特别是超出教材的问题,对老师来说是一种促动和挑战。课堂上师生互动没有规定性和确定性,这不仅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充分预设,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进一步钻研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讲师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在“教”的同时“被教”,学生“被教”的同时也在“教”。这样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学不再是教与学的简单叠加,“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不同的心声就出来了。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就同一个问题,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在师生的交往对话中,并不意味着消除这种差异,求得共同的一致意见,而是要理解和珍视这种差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要求教师不断钻研,提升教育技能和教育水平,达到“善教”;同时,要求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全身心地参与课堂,达到“善学”。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善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
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学习效率更快的提高。发现学习,研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改所强调的三种学习方法。教师要贴近生活,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历史教学的关键不仅仅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中特别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教学,这是以前大纲中所没有的,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1、 结合现实进行研究性的历史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提供一篇现成的教材让学生去理解和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历史问题,或者提供一些史料,但材料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某些依据。现行历史课堂教学应在保持快速高效地掌握历史系统知识的同时,突出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按照问题探究模式的运行程序,即“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历史材料---探求问题解决方法---得出历史结论---运用新知识解决新情境问题”,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发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时,我以“青少年如何预防毒品”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有的学生从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对毒品展开论述,有的从毒品对青少年的学生危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评论,有的对毒品传入我国的历史作了回顾;再如:郑和下西洋、戊戍变法这些问题虽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圆满的解决,但它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无疑会对其探究历史的精神和历史创造意识的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2、加强课内活动,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各社会现实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处在一种现实的氛围当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着往事新课程目标中所提到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使学生逐渐会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教师要做到四个转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转位,我认为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转位,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往往只备教材而忽视了学生,而使课堂教学失去了丰富性、灵活性。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
第二,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在同学生交流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更能辨别出那些学生具有更好的悟性和理解能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能力上的偏差,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要讲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学会学习。
第三,全方位指导转位适时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
第四,面向个体转位面向全体。教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那些知识基础差的学生,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和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改善教材,实质上是改造人,改造我们自身。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改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改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课改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可见,课改的精髓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教学理念的转变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从而把新课程改革推进更深处,历史课改也必定能探索出成功之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充分利用故事导入,多媒体教学,把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一一列出,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比如:记忆力比较好的时间是在早上,反复记忆历史知识,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给以及时表扬,树立学习历史典型学生,建立学习历史的兴趣小组、,每班至少两名学生为兴趣小组成员,单独辅导,...

新课改下教学方法有哪些?
历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接受式教育的教学方法,要尽量多采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学生或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的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对所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学生思考,...

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
社区教学资源分为人力、物力、信息、组织等有形资源和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及归属感等无形资源;第二、多角度挖掘物质资源(图片、视频、实物、报刊、文学作品等),体现历史多样性;第三、全方位开发人力资源(教师、学生),展现历史的鲜活性。 综上所述,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

谈谈你是如何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取舍的 初中历史
从教材模式看:打破历史学科严密的知识体系,突破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从初中通史式的基础教学发展到高中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跳跃性较强。从内容目标上看:为减轻学生负担,初中教材删减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高中教材却以专题教学,专业性较强;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更多地强调宏观性、思想...

七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九年级1到4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

九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九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九年级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明年中考顺利完成,深入贯彻教改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各...

初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叙述世界现代时期的历史,共21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学生对教学提出建议,教师进行演绎,或指导学生自己为自己上课(通过角色的交换,学生能力提高更快),要求教师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这样有利于加快教改步伐,推动教改的进步和发展。二、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吃透知识,更应该先准确地把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

历史教学基本方法介绍
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方法是讲述法, 即“满堂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例, 不是一种方法都能适用于任何课堂。采用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五 应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历史课本内容范围广泛, 涉及很多历史事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