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读后感 中学生 6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1-29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
第2个回答  2011-02-0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一部《三国演义》让我结识了多少英雄。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用他如神之笔,以东汉末年,群雄四起,魏、蜀、吴争霸天下为背景,演绎出了流传千古、至今仍激动人心的英雄故事。
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令人拍案叫好。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栖身于曹营。曹操爱惜关羽的人才,处处礼遇有加,极力拉拢,但关羽“义”字当先,不为荣华富贵所动,虽身在曹营,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着大哥刘备。当关羽知道刘备的下落后,立刻挂印封金,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去追寻大哥。一路上闯过五个关口,搏杀了六员守将,终于渡过黄河,与兄弟相聚。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成功地刻画出关公的义气为重的形象。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荣华富贵与生死置之度外。关公一举成为千古忠义的典型。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关羽的义,还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智、赵云的勇及曹操的奸等,无不描述的栩栩如生。让我不知不觉与故事的人物融合为一体,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
说不尽的《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第3个回答  2011-02-07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第4个回答  2011-02-06
中国人,怎能不读三国?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偶然间,听着这一首《曹操》,我被《三国演义》牢牢地吸引住了,“读一读吧”!这个念头飞快从我脑海闪过,于是,我找来了一本《三国演义》,捧在手里,细细地读了起来……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与《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一起被人们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在中国享有着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三国演义》描写的是大约百年的兴亡史,根据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与衰亡,可分为三个阶段: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三国鼎立局面宣告结束,司马家兴起,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有诸葛亮、刘备、周瑜、曹操等,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在书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作者给予了诸葛亮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本领。诸葛亮又被誉为“伏龙”先生,自他初出茅庐开始,便打了一次又一次胜仗。我最佩服的就是他的神机妙算了!“空城计”中他面对司马懿带领的十五万大军,没有丝毫的慌张,反而还微笑地安慰众人。他知道,司马懿以为他这样布置,城中必有埋伏,所以悠然自得地在城楼上焚香操琴。结果,诸葛亮没费一兵一卒,便吓跑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在其他故事中,诸葛亮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博望坡初用兵、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七擒纵孟获、木牛流马设伏等等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诸葛亮才智超群、神机妙算、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诸葛亮最终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营中,享年五十四岁,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而我最喜欢的战争故事就要数“赤壁之战”了!除了对人物以及战争场面描写得精彩外,《三国演义》对战争过程也写得十分精彩。“赤壁之战”的起因到结束,共用了八回来叙写,其中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周瑜黄盖用苦肉计、庞统献上连环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关羽华容道捉放曹操等一系列情节,一步接一步,扣人心弦,精彩纷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重大意义,它成书于十四世纪元末明初,有评述和话本的传播,改变成戏剧电影等各种形式。直至现在,它仍然生活在中国人的文化中。读《三国演义》能让我们知道历史、关注历史、牢记历史,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该好好去读一读这本名著,了解三国,并让它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1-26 11:28

自己写 给分给分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1-27 01:0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
第5个回答  2011-02-07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著作,这本书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我当然也对它爱不释手。
曹操在这本书中一直属于一个十分大胆奸诈的人,是乱世之中的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东汉末年的一个霸主。他刺杀董卓失败之后,在中牟县被陈宫抓获,陈宫很敬佩曹操的所作所为,又痛恨自己力量不够,便弃官与曹操共行。他们一行人来到吕伯奢家中,误杀了八个人,有趁吕伯奢不注意把他杀了。陈宫吓得直发抖,曹操却对他说:“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听了这句话,陈宫便弃曹操而去。后来,曹操被董承等人刺杀,但都因为一点失误失手,这也使曹操的名字传遍天下。曹操使我明白了:奸诈和大胆只能带给人一时的小利,日后定遭报应。
和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便是刘备,他以仁义为重,做事总与曹操相反。曹操诈,刘备仁。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不论管理新野,还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不过,曹操和刘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惜人才。曹操失了典韦和自己的儿子曹昂,他不但不痛心自己的儿了,还说:“典将军,我宁肯用一百个儿子来换你的命啊!”与曹操比起来,刘备就更加爱惜人才了。原来,赵云并不是刘备手下的大将,刘备再三留他,于是赵云便留在了刘备身边。当徐庶被曹操骗走的时候,刘备边哭边送行,还说要把挡路的竹林砍光。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毛泽东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书会一直伴随着你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