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7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扩展资料:

距离清明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已经过去9年。对于我们来说,清明节并非只是日历表上简单的放假安排,而是承载了厚重文化意味的传统节日。

“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每年在这个时候结伴扫墓、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让即使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心生思念、心怀故人。

斗转星移,清明渐渐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浓厚的文化符号之外,也有了指导农耕的现实意义。“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甚至,在去年12月底,“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又添了一抹文化色彩。

时至今日,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清明节似乎已经简单地等同于“烧纸钱、放鞭炮”的仪式,让昔日充满文化气息的节日多了些烟火味。不只如此,网上祭奠、直播扫墓等迎合市场需求的墓祭方式,也频频引起争议。

实际上,清明节的本意在于“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催生新的社会风尚,才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然之举。移风易俗,不仅意味着要用鲜花果品替代纸钱鞭炮,也要增加一些文化韵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用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不断涌现的祭扫形式,用更加虔诚的态度表达真挚的追思情感,才能窥探到清明节的全貌。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其实,不管清明节的形式如何衍化,无论社会文明如何变迁,这种内生于文化底蕴中的感情追忆始终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

清明之际,驻足坟茔间,用心感受清明背后的文化韵味,勾连起现世与往世的情感对话,或许会让这个清明节过得更有意义。

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网评:用心感受清明背后的文化韵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1

一、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二、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三、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扩展资料:

一、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二、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绵山景区景点之一:母子石像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

三、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所在地原叫“定阳”,被晋文公更名为“介休”,意为介子推休息之地。

四、现绵山已由当地人民开发为著名旅游景区,其中一重要景点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为当地人民效忠两全的人物的代表。

五、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参考资料:

清明节---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3

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扩展资料

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为迂腐,然则体现了正道之义。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以后世儒家评价必为“忠君之典范”,而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这实在是对介子推之毁誉啊!以后人的价值观将其行为定义为迂腐愚昧是错误的,即使在今天忠于国家也是应当提倡的。介子推不言禄的行为也是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体现,正因为如此,黄庭坚赞叹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黄庭坚《清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割股食君”实乃“食国”,正是中华民族正道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晋献公嬖骊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

参考资料介子推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4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火熄后,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晋文公昭告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扩展资料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清明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9

介子推。

相传春秋时期,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随臣介子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重耳喝了。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晋文公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为了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烧死了介子推和其母亲,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就是清明节。

扩展资料: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清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人根据天象物候、四季循环确定出的节气。

清明时节大地呈春之际,郊外踏青是古人们的节气主题;随着历史的发展,在郊外踏青的同时亦将扫墓祭祖作为清明的礼俗。

参考资料:清明节-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被人陷害而流亡国外,生计难寻。饿的晕倒在路上,此时,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50字)
1.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被人陷害而流亡国外,生计艰难。一次,重耳饿得晕倒在路上,随臣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成肉汤救了重耳一命。重耳得知后感动落泪。2. 介子推的纪念方式是将他死去的日子定为清明节,这一习俗流传至今。3. 清明节的故事源自春秋时期,晋公子...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节日?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著名诗人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他为人忠诚正直,曾经辅佐晋文公重耳复位,为晋国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介子推并不贪图权位和富贵,他淡泊名利,选择了隐居山林,过着清贫自守的生活。晋文公为了感激介子推的功绩,曾多次派人上山相请,希望他能...

清明节为了谁纪念
3. 晋文公回国后成为国君,但介子推已病逝。为了纪念他,晋文公将介子推去世的日子定为清明节,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清明节是为纪念谁而设立的节日?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因介子推书写的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将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50字)
1.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被人陷害而流亡国外,生计难寻。饿的晕倒在路上,此时,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2. 介子推的纪念方式是...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呀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个节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政治原因流亡国外,生活困苦。在一次饥饿到几乎晕倒的情况下,他的随从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成汤喂给了重耳,使他得以恢复体力。重耳在恢复后,发现汤中的肉是介子推所割,感动得流泪。19年后,重耳成为晋文公,...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介子推曾以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表达忠诚,晋文公为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亦称踏青节,位于春季的中后期。这个节日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主要活动是扫墓祭祖。清明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已有超过两千五百...

清明节是因为纪念谁而来的?
1.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根据传说,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为了救助晋文公,曾经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汤给晋文公喝。2. 晋文公在成为国君后,忘记了对介子推的恩情。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并想要弥补时,介子推已经隐居于绵山。为了找到介子推,晋文公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和他的...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哪位人物
1. 清明节,亦称寒食节,其传统意义在于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2. 故事发生在晋献公之子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以肉疗饥,展现了其忠诚。3. 重耳归国后,成为晋文公,却遗漏了介子推的贡献。介子推拒绝显赫,隐居山林。4. 晋文公为寻介子推,误听建议,导致介子推不愿屈服于火焚,最终选择牺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