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的比较阅读 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8-27
满意记得采纳!
一、童年视角叙事
  童年视角,即通过孩童眼光的观察与透视,揭示成人世界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存景观。创作主体主要以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指导思想来选择材料与组织写作,以另一种叙事方式来审视和表现世界。童年世界是单纯、天真、美好的,此时的小孩还未形成明确的社会价值观,生活的复杂使他们无法也不需要作出理性的判断,他们的话语里也没有道德化的议论和理性的说教,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纯客观的还原、透明的再现。
  《城南旧事》的叙述者是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呼兰河传》的叙述者“我”是个小女孩。她们单纯可爱,天真活泼,调皮好奇,以一颗童真之心观察她们周围的人和事,使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儿童色彩。在《城南旧事》中,大人们对疯子秀贞都避而远之,唯独英子敢于接近她,和她成了要好的朋友。 英子还和小偷成了好朋友,英子并不认为他是坏人,因为在她心中嘴唇厚厚敦敦的就是老实人相,是好人。在《呼兰河传》中,则更充满了童趣: “我”与有二伯共同偷东西,并约定都不说出去。
  两部作品中都以大量篇幅追溯了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但在阅读过程中,却有不同的感受。《城南旧事》给人的是英子快乐、温暖的童年生活,而《呼兰河传》却是寂寞、孤独、凄凉的童年生活。林海音从小有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因此文中的小主人公是以开朗、乐观、坚强的形象出现的,叙述语调明朗、积极,虽有苦难,但读者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失落,而是率真与豁达,蕴含着希望。而萧红从小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中,只有祖父相伴,且祖父在她很小的时候又离开了她,这样整部作品也就笼罩着苍凉、孤寂的氛围。
  二、散文化叙事
  散文化叙事即打破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叙述模式,淡化了情节,弱化了戏剧性,没有典型人物,而是以人物心理或背景氛围为结构中心,呈现出了一种自由而随意的表达形式,包括内容和形式的散文化。内容的散文化即它不以通过塑造经典形象来再现客观现实社会,揭示社会生活本质,而是随着作者的感情节奏流动,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形式的散文化即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情节散乱化、片段化,戏剧性不强,作者的思绪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正是从这两方面彰显了小说的散文化。
  《城南旧事》分为五章: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落了、我也再不是小孩子。作者没有通过这五章揭示某种深刻的社会现实,而是通过拾起童年生活的几个刻骨铭心的片段,来表达对故乡北京的相思之情,是作者乡愁之思的一种表现。《呼兰河传》共七章,第一、二章是对呼兰城风土人情的描写,第三、四章回忆了“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第五、六、七章将叙述的重点移到了小城中的人物。整部作品中没有一个主要人物来统领,没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描写,因此作者就无意于揭示某种社会生活现实,而是通过对呼兰河城风俗人情的描写和捡拾童年的碎片来抒写自己对呼兰河城的思念之情。在形式上,他们的结构散乱,随作者的思绪铺排而成。
  三、对故乡的思念
  林海音和萧红离开故乡而不能重返故乡,她们只好借助小说来回忆故乡的的童年生活和风土人情,委婉曲折地表现了乡愁之思。
  林海音五岁随父母迁居北京,在那里求学,恋爱,结婚生子,三十岁时返回祖籍台湾苗栗县。她在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出版后记《童年﹒冬阳﹒骆驼队》中情真意切地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①后来在其散文《苦念北平》里也深情写道: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而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乐与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②于是她的笔下,流露出了纯正的京味儿语言,展开了一幅幅富于北平地方特色的画卷。打糖锣的老头儿;“出红差”的场景;七月十五提西瓜灯逛街等,作者借助英子的眼睛,在有声有色的描绘中,重温童年生活,做一次精神还乡之旅,慰藉了思乡之苦。
  萧红的一生短暂而曲折,从呼兰县到上海,又到东京,最后凄凉客死在香港。1940年12月,她写下了最后著作——《呼兰河传》,借以抚慰那寂寞的心情,因为“然而即使在此时,萧红的心境已经是寂寞的了”③在伤世怀旧的感怀之中,故乡的一切都变得如此清晰,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祖父后花园里的无忧岁月,夹带着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她是带着全部的人生经验和压力艰难返回童年憩息之地的,故乡曾给予她的苦涩记忆已经淡化了,她惦记着那留下她多少欢乐与秘密的后花园,蝴蝶、蚂蚁、大倭瓜、露珠、太阳和童年生活里的人物。她说:“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读《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有感
读《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有感1 每一座城里,都生活着一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座城。 我总不理解,为何童年的记忆是那么难忘。直到我读懂了那两本书,《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才明白原来是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从不会沾染一丝一毫世俗的气息,所以孩子的记忆里,会有喜有悲,但,从不会有...

读《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有感
《城南旧事》、《呼兰河传》都有对童年的依恋,林海英生活温憙,萧红生活清闲,两种截然不同的童年撞在一起,迸发出同一个火花:童年,是一去不还了……愿天下人惜今朝、昨日、易逝、现易有的童年!读《城南旧事》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它是由五个小故事组成的,作者是台湾...

《城南旧事》,《呼兰河传》读后感,要原创啊,600字,一定要精彩一点。谢...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所以请大家好好珍惜属于我们的童年。《呼兰河传》从第一眼就给我展现了一种全新的风貌,它与我平常读的书截然不同。以前读的书再怎么悲伤也不像它所描绘的那样...

《呼兰河传》《城南旧事》读后感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幺,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阅读对比
《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都是回忆性的小说,可以算是作者本人的自叙传,两者都是以自己幼年的记忆,自己亲身经历以及自己身边的一些可怜人,可怜事,以独特的儿童视角真实地描绘出世间的人情冷暖。尽管都是以女性的眼光来描绘,有一些相似,但也有些不同。 笔者认为《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这两部作品都是以人物...

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的对比分析
《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都是以孩童视角写的自传,记叙的是自己童年时期所见所闻,两本书都属于娓娓道来的类型,但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会思考很多,尤其是在阅读《呼》时。不同的是两本书所营造出的氛围,这个跟作者的自身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萧红命运坎坷,幼年唯一的温暖来自于祖父,祖父去世后她...

小橘灯、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的三者对比作文
《城南旧事》是我读过的一本最让人难忘的好书.它就像一支路标,开启了我心灵的道路.它就像太阳的光辉,让我迷茫的心找到了方向.一个“旧”字,就让我感受到它深刻的含义:老屋的瓦片;大河边垂首的杨柳;树下的枯叶;店...

呼兰河传第三章小城三月读后感200字
《呼兰河传》不像《城南旧事》,虽然同样是写小城里的故事,可《城南旧事》给我的感觉像是一朵含苞怒放的花,紧紧的让人读得轻快自然;但《呼兰河传》不同,它就像一盘颜料,什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全都混在一起,令人琢磨不透,可又别有一番韵味!《呼兰河传》是一片美文,文章中,极有艺术感的文字...

读完《西游记》《三国演义》《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童年》这五本...
《呼兰河传》读后感 平淡得像秋水一样,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抛不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感悟600字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 《呼兰河传》是一篇伟大的杰作! 萧红是个心思寂寞的人,可是从她身上我又看到一股极不平凡的魅力。就像她写的《呼兰河传》,有人说它像小说,又有人说它像自传,萧红的 文章 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令人不明其中的所以然。 《呼兰河传》不像《城南旧事》,虽然同样是写小城里的 故事 ,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