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我国财政支出风险预警机制

如题所述

第一是以债务为核心。地方财政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体 制环境和融资环境,这些因素的影响又最终表现为对即期和潜在的财政资金要求。如果即期财政 收入不能满足这些资金需求,则财政只能通过融资来满足,即表现为财政债务的增加。上述因素 最终会通过债务的形式表现出来,因地方此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对象是财政债务。主要包括 财政直接债务和财政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而且数额确定的政府债务, 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基础参数计算得到,如政府外债负担可以通过借款额度、币种、利率、期限 和汇率计算得到;或有债务是指基于某一偶然的或有事件的政府债务,其发生的概率及由此引发 的财政支出规模依赖于某一或有事件的发生,如自然灾害、银行危机等。 在确定了以债务为地方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对象以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界定 债务以确定债务的外延,使研究对象具体化。或有负债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缺乏必要的统计 数据和技术支持。如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需要掌握地方性金融机构运行状况的具体财务指标;国 有企业转制所引起的财政风险需要分析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 况;社会保障改革成本所涉及的问题也很多,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责任难以准确确定。因此对由或 有负债产生的财政风险应单独进行研究,以附加报告的形式对系统进行补充,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财政运行过程中由于收支矛盾尖锐,形成的赤字包括两个部分,硬赤字和软赤字。硬赤字是指地 方财政以欠发工资、拖欠债务等形式存在的收支缺口;软赤字是指地方财政对必要的公共设施和 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对硬赤字的处理方式是认为每发生一笔硬赤字都认为是一笔新债务的产 生,同时,将该笔债务计入逾期债务。
第二是以项目为基础。财政债务最终表现为一些具体的项目,这是财政风险管理的微观基础, 也是财政风险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根据项目的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对项目进行分类,分析不同项 目对财政预算资金的要求,确定每一类项目的风险程度;依据项目的具体属性:金额、期限、利 率、汇率等确定出每一类项目的财政支出状况和一般预算收入的支付要求,并以债务的风险头寸 作为参考指标,确定风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06
第一是以债务为核心。地方财政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体 制环境和融资环境,这些因素的影响又最终表现为对即期和潜在的财政资金要求。如果即期财政 收入不能满足这些资金需求,则财政只能通过融资来满足,即表现为财政债务的增加。上述因素 最终会通过债务的形式表现出来,因地方此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对象是财政债务。主要包括 财政直接债务和财政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而且数额确定的政府债务, 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基础参数计算得到,如政府外债负担可以通过借款额度、币种、利率、期限 和汇率计算得到;或有债务是指基于某一偶然的或有事件的政府债务,其发生的概率及由此引发 的财政支出规模依赖于某一或有事件的发生,如自然灾害、银行危机等。 在确定了以债务为地方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对象以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界定 债务以确定债务的外延,使研究对象具体化。或有负债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缺乏必要的统计 数据和技术支持。如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需要掌握地方性金融机构运行状况的具体财务指标;国 有企业转制所引起的财政风险需要分析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 况;社会保障改革成本所涉及的问题也很多,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责任难以准确确定。因此对由或 有负债产生的财政风险应单独进行研究,以附加报告的形式对系统进行补充,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财政运行过程中由于收支矛盾尖锐,形成的赤字包括两个部分,硬赤字和软赤字。硬赤字是指地 方财政以欠发工资、拖欠债务等形式存在的收支缺口;软赤字是指地方财政对必要的公共设施和 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对硬赤字的处理方式是认为每发生一笔硬赤字都认为是一笔新债务的产 生,同时,将该笔债务计入逾期债务。 第二是以项目为基础。财政债务最终表现为一些具体的项目,这是财政风险管理的微观基础, 也是财政风险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根据项目的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对项目进行分类,分析不同项 目对财政预算资金的要求,确定每一类项目的风险程度;依据项目的具体属性:金额、期限、利 率、汇率等确定出每一类项目的财政支出状况和一般预算收入的支付要求,并以债务的风险头寸 作为参考指标,确定风险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29
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方面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社会财富极大的增长,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的文明程度迅速提高,
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体制、社会阶层结构、物质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在制度建设层面上和精神文化层面上引起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更新。企业在筹资、投资、生产、经营、收益、分配、供、产、销诸环节、诸方面存在着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这种“风险和危机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产物。”[1]可能造成企业因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甚至破产的各种情况出现。但是,“风险具有两面性,它是经济活力和人类创新,包括科学或技术创新的源泉。” [2]将家云:“多算胜少算,少算胜无算。”[3]
所以财政部在二OO六年十二月四日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第六十三条首次提出:“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重点监测经营性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预警的信息,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4]
若不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财务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财务危机,要解决企业财务危机,就必须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从而做到事前监测,事中诊断,事后治疗,做出制度安排,避免财务危机。
“基于严峻的现实,企业高层管理者应本着不断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及时洞察企业管理工作的特定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解决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力求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把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不断改革陈旧落后的条条框框,不断创建科学实用的理论与方法。”[5]

二、财务预警定性方法

财务预警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财务预警定性方法的特点就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根据职业经验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财务危机一般具有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四个阶段。

(一)财务危机潜伏期特征:企业销售额下降或销售额呈上升趋势,但利润额下降,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差,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信誉持续下降,财务秩序混乱。

(二)财务危机发作期特征: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过分依赖外部借入资金,财务费用负担过重,拖延偿付债务,缺乏偿还债务的信心。

(三)财务危机恶化期特征:企业经营者无心生产经营,整天忙于日常事务,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持续下降,到期债务不能按期偿付,影响企业偿还债务的信誉度。

(四)财务危机实现期特征:企业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造成资不抵债的局面,完全丧失偿还债务能力,企业处于倒闭边缘,无赖宣布破产。

三、财务预警定量方法

财务预警定量分析方法是“以现实数据和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图形和表格的形式来反映变化趋势。”[6]财务预警定量方法有企业安全分析法、财务费用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Z计分模型分析法、资产负债表分析法。

(一)企业安全分析法

安全分析法是指企业通过分析经营安全率和资金安全率作为判断标准的一种方法。

1、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价值)×100%

2、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3、经营安全率=[(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销售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额] ×100%

资金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率大于零,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状况处于稳健状态,反之,在小于零的情况下,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较好,但企业财务状况处于风险状态,若不及时改善财务状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随时可能发生财务危机。

(二)财务费用分析法

财务费用分析法是指企业财务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有两类判断标准可供参考。

1、制造业:稳健型比重为3%以下;风险型比重为5%-7%;危机型比重为10%以上。

2、物流业:稳健型比重为1%以下;风险型比重为3%-5%;危机型比重为7%以上。

(三)财务比率分析法,
企业财务单一变量预警的“主要评价方法有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五个方面。”[7]

1、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还能力和长期偿还能力。
①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②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③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④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⑤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⑥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100%;
⑦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00%时,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低于100%,则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差。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之反,偿债能力越弱。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越好;反之,企业的偿债能力将越来越差。流动比率若降到150%以下时,说明企业财务风险已经产生,资产负债率是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债权角度看,该指标越小越好。从债务角度看,适当的举债是有益裨的,我国一般认为该比率为50%比较合适,美国和日本的比率超过60%至80%。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若小于1,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经产生。不良资产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财务危机也已经产生。

2、盈利能力,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经济资源所获取利润的能力。
①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②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③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④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⑤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⑥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一般认为,以上指标比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好;反之,盈利能力就越差。

3、资产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
①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②存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③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④总资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一般认为,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营运能力越好;反之,资产营运能力越差。若周转速度大幅度下降,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经产生。

4、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增长趋势和增长水平。
①技术投入率=(当年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②固定资产增长率=(本年固定资产增长额÷上年固定资产总额)×100%;
③销售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④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上年净利润额)×100%。
一般认为,发展能力指标越高,企业发展能力就越好;反之,企业发展能力就越差。

5、社会贡献,是指企业对国家或社会贡献水平的高低。
①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②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平均资产总额)×100%。
这些比率应该是越高越好,说明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此外还有企业职工人数,企业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分红和付息总额,企业到期偿还债务的财务信誉等指标体系。
但是,美国学者威廉•比弗于1966年从79对样本中研究认为,预测企业财务危机能力最强的比率是现金流量与总负债的比率,其次是净收益与总资产的比率,最后是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若这三个指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财务处于稳健状态。
若这三个指标的比率越低,说明企业财务处于风险状态。若这三个指标呈现负值,则说明企业财务处于危机状态,应加强诊断与治疗。

(四)Z计分模型分析法

Z计分模型是美国学者爱德华•奥特曼于1968年提出来的,“是通过会计数据和市场价值的信用风险模型,用多种变量函数计量企业破产的可能性。”[8]

1、Z计分模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本÷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价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100%。

2、判断标准:如果Z值大于2.675属于稳健型财务状况,则企业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如果Z值小于1.810属于危机型财务状况,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如果Z值在1.810-2.675之间属风险型财务状况,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初露端倪。“Z计分模型是通过五个特定的财务比率,将偿债能力指数X1和X
4,获利能力指数X2和X3,营运能力指数X5结合起来,综合考察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五)资产负债表分析法

运用资产负债表分析法首先将资产部分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个部分,将负债部分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个部分。

1、稳健型财务状况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非流动资产=所有者权益。

2、风险型财务状况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50%;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50%+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3、危机型财务状况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5%;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75%+长期负债+未弥补亏损。

四、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

企业要根据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对策。

(一)当企业财务状况处于稳健阶段时,企业应具有趋前意识,主动做好新产品开发,巩固市场占有率,提升消费者需求,预先制定自保风险计划,平时分期计提风险补偿金。

(二)当企业财务状况处于风险阶段时,可以采取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策略,更换企业高层管理者,激励企业科技人员创造新工艺和创造新技术,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调查,强化对销售部门的责任管理。

(三)当企业财务状况处于危机阶段时,必须及时与企业利益相关者沟通经济信息,尽可能得到相关者的理解和支持,企业职工要主动减少薪酬、延长工时,并且还要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支持,使企业摆脱困难,渡过财务危机。

教材

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思维、新观点、新方式、新方法,其财务预警方法及判断标准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也会逐渐趋同于国际潮流,其目的就是尽量避免企业财务危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