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一份报纸需要具备什么资源和条件?

创办一份报纸需要具备什么资源和条件?需要具体实施什么步骤?感谢指教。

办报需要多种条件,譬如,纸张、印刷、稿源、编排等等,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办。
你们办的是校园报纸、公司报纸等内部发行的还是对社会公众发行的呀?
下面给2个例子,一个是办校园报,一个是公众发行,我没办过,只有找这么点材料
1、http://www.cycnet.com/sunyunxiao/e_edu/e_d_youth/e_d_youth08/007.htm
73.看到有些地方的少年儿童办了报,我们也想试试,能行吗?
答:当然行喽!不过,办报需要多种条件,譬如,纸张、印刷、稿源、编排等等,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办。许多学校办了油印小报,内容丰富多彩,刻印简便易行,不也很好嘛!在河北保定市向阳小学,还有一个班办的报纸,他们连刻印都不用,文字和插图直接写画在一张大纸上,往墙上一挂,全班都可以看到,很受欢迎哩!

我们少年儿童办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及时交流信息,广泛培养人才。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不需要与大报比条件。

现在,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兴起了“办报热”和“小记者热”。这是80年代的一个新现象。它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少年儿童们已经不满足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他们要开辟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信息也是知识,锻炼才干,而当小记者,学习办报,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因此,你们要办报的想法,是应当得到支持的。希望你们的想法,能够早日变成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碰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是,对人来说,挫折和失败,不也是一种锻炼么?所以,不必害怕,勇敢地把报纸办起来吧。

74.办报人员怎样组织和分工好呢?

答:首先,你们应当确定,要办一张什么样的报,是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的?是以全校同学为对象的?还是以全班同学为对象的?这是决定其它问题的基础。

假如,你们决定办一张以全校同学为对象的综合性报纸,也就是类似《中国少年报》和《中国儿童报》那样的,既登新闻消息,也登知识稿和文艺稿,那么,办报人员大体上可以这样组织和分工。

(1)吸引一批有各种各样才能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编辑部。

(2)选举三位才能突出并且威信高的同学,担任主编和副主编,由他们负责组织编辑部的工作。

(3)在大家自愿的基础上,由主编任命各版负责人。任命善长写新闻的负责新闻版;任命熟悉文艺的负责文艺版;任命知识面宽的负责知识版;任命学习能力强的负责学习版;任命小画家和小书法家负责插图和写美术字,等等,版面的分配可以根据需要确定。

(4)建立一支小记者队伍,最好做到每班有一名,负责采写本班的新闻。

(5)三位主编的分工,一位副主编负责抓小记者和编发新闻稿;另一位副主编负责编发其它稿子;主编负责全面工作。

这样,一支办报队伍,就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了。事理的分工,也会使大家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

75.我们都想当主编怎样办?

答:这很好呀!那就来一个竞争,看谁当主编更好一些,就让谁来当。

怎么竞争呢?编辑部可以开个全体会,想当主编的同学,一个个登台演讲:“假如我当了主编,准备干些什么?”大家听了,自然会比较一下,再全面想想竞选者的品德与才能,然后,选举出主编。

一个报办得好不好,主编很关键。所以,不要搞“终身制”,要定期进行竞选,始终让最有才华的同学担任主编。

76.怎样才能当好一个主编呢?

答:当好主编需要做到下面三条:
第一条,碰到各种情况,能够迅速地拿出好主意来。当然,这不是说,什么好主意都必须是主编一个人想出来的。主编应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作出决定。

第二要,善于团结人,善于发挥大家的才能。这一条很重要。一个主编,应当让全编辑部的人信任、尊重,愿意跟自已在一起办报。大家都不喜欢的主编,不是好主编。

第三条,主编本身应当是一名出色的编辑和记者,主编采写的新闻或编发的稿子,理应比其他人水平更高。这样,才便于带领大家不断提高水平,把报办得越来越好。

77.当了编辑的同学,还是不是小记者?

答:办报的全体人员,包括主编在内,都应当是小记者。

为什么呢?

首先,办报的每一个小编辑,都有责任以小记者的身份,采写新闻和了解同学们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只有当好小记者,才能当好小编辑。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新闻,更不知道怎样采写新闻,小记者送来了稿子,你分不出好坏,这个编辑怎么当呢?

所以,编辑一定要学会当小记者,一定要重视组织小记者队伍,离开这两条,报纸很难办好。

78.版面怎样做到丰富多采?

答:编辑应当对自己负责的版面非常熟悉。这个版上,插图占多少地方,文字能发多少,心里要有数。一般来说,一张8开的报纸,除去插图,一个版最多发2000多字,有的只能发1000多字。如果发长文章,一下子占了整版,就很难丰富了。当然,有些时候,长文章也是需要的。但从总体上看,应多用短文章。

但是,如果尽是些没有意思的文章,再短再多也不能算丰富。必须抓一些短小精悍、活泼有趣、所写的内容是大家关心的、感兴趣的事情的文章,这样,版面才能丰富起来。

概括起来,这“新、短、多”三个字,可以说是版面丰富多采的秘诀。

79.怎样突出一个版的重点?

答:简单地说,就是把最重要的消息,放在最显著的地位,并且精心设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新闻学的话来说,版面如何安排,是编辑部思想的体现,是报纸的语言。的确是这样,版面安排鲜明地表现出编辑部重视什么。一般来说,应把与多数人关系密切的、人们最需要知道的事情,登在最显眼的地方,这就是突出一个版的重点。

选好了重点,如何突出重点也要动一番脑筋。例如,在一条重要消息发表的同时,配上一段评论或编者按,就会突出得多。再譬如,将重点内容的文字排得大一些,或者单独圈一个框,都有助于突出重点。

突出了重点以后,也要注意版面的其它安排,做到红花绿叶相互衬托。这样,一个版才能让读者感到既重点突出又协调自然。

80.在报上能说心里话吗?

答:能不能说心里话,是衡量一个报纸办得好与不好的重要标准。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办报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得到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教育,从而帮助大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这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靠虚情假意是办不成的。所以,为了达到办报的目的,小编辑必须讲心里话,报上也要登同学们的心里话,使报纸成为交流心里话的重要渠道。

从另一方面讲,你只有在报上讲心里话,读者才会感到亲切、真实。相反,如果你净讲些大道理,说些套话或空话,谁会听你的呢?那样,你的报就办不下去了。

当然,鼓励大家讲心里,不等于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心里话都登出来。编辑应当有所选择。要选那些有普遍意义的心里话,和已经有希望解决的问题。这样,小记者会感到,心里话不但能说,而且说出来很管用,他们会更加放心地说心里话的。

如果不论谁的想法,也不知能否解决,都登在报上,谁也不知该怎么办,这样,小读者就会失望,问题得不到解决,说了心里话也没有用。

因此,我们要注意听同学们的心里话,努力解决同学们关心的问题,使自己的报纸反映出同学们的心声。

81.怎样安排报上的插图?

答:安排好报纸的插图,是办好少年儿童报的关键之一。

很长一个时期,许多读者一收到《中国少年报》,总是先找漫画《小虎子》和《小刺猬》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种漫画形象、幽默,容易理解。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更愿意接受直观的、形象的东西。所以,他们格外喜欢插图。

根据这个规律,设计版面的时候,要留出一大块地方加插图。表面上看,画多字少了,但实际效果却好多了。

自然,一个版上的插图,也应当是协调的、有重点的。一般来说,每期插图的重点,要体现重点文章的内容,使它更加突出、醒目,一下子就把读者们吸引过来。其它的小插图,也要细心制作,成为美丽的点缀。

82.插图画夸张一些好呢,还是实一些好?

答:对这个问题,人们的看法不一样。我认为,少年儿童报上的插图,应当夸张与写实结合,以夸张手法为主。
前面说了同学们酷爱漫画,而漫画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夸张。大家想想看,你周围的伙伴们,包括你自己在内,画起画来,还不是夸张的居多么?这反映了少年儿童的共同心理。

报上的大部插图,都可以是夸张的,具有童话色彩的。比如《中国儿童报》上“哈哈大王”的形象,他一笑,嘴巴有半个脸大。这是明显的夸张,但没有一个孩子说不真实,因为,大家一眼就看明白了,那是表现他的高兴。相反,你若规规矩矩按正常比例画下来,就失去了“哈哈大王”的味儿。

当然,有些内容,譬如画英雄人物和领导人、科学家,则应以写实的手法为主。

83. 怎样搞专题报道?

答:专题报道对于某项重要活动的介绍是很必要的,它可以让读者从不同侧面了解这一活动。因此,学会搞专题报道,是办报的基本功之一。

专题报道的方法很多,从版面上说,可以拿出半个版,也可以拿出一个版,甚至可以拿出两个版---如《中国儿童报》在1986年“六一”节时,将一、四版连在一起,发“世界儿童爱和平”的专题报道。从具体内容上说呢,专题报道应有一个大的主题,然后用文章、照片、诗、画等多种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

文章可以细分为新闻报道、日记摘抄、诗歌、倡仪书等四种形式。这样,人家看起来琳琅满目,新鲜有趣。再次,要注意报道对象的代表性。

同学们搞专题报道时,要从实际出发。如果是校报,就要从学校的角度考虑。但是,也要照顾各个方面的代表性。否则,你光介绍高年级,中低年级会有意见;你只介绍队干部如何如何,队员们也会噘起嘴巴不高兴看的。

84.怎样组织讨论?

答:和专题报道一样,讨论是报刊上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主要任务是以讨论的方式,把一些模糊不清的是非理清楚。由于它能敏锐地抓住带普遍性的问题,又能以充分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人口服心服,所以,这种方式很受读者欢迎。

怎样组织讨论呢?
第一,问题要抓得准。
这个准字包含着两层意思:首先,要抓住那些很重要却争论不清的问题,争论越大越有必要讨论;其次,抓住讨论题后,仍应进一步分析,摸清问题的实质和最有代表性的看法。讨论的时候,先把这些亮出来,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怎么回事,抓住争论的焦点。这样,紧紧围绕关键问题讨论,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第二,刊登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
既然作为讨论题提出来,说明是争论不清的问题,这就千万不能只刊登正面意见。讨论最忌一边倒,因此,要敢于把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刊登出来,而且应该早登。当然,正面意见也要登出来。这样,争论双方的观点才能鲜明、尖锐,使讨论有声有色。

第三,要提倡摆事实,讲道理。

不论是什么意见,都要有事实有道理,以理服人。这就要求讨论的组织者把好关,选择那些能把问题说透彻的意见发表。讨论固然具有争论的意思,但讨论应当是文明的,要本着共同弄清问题的愿望,尊重争论的各方。

第四,要坚持正面引导。
首先必须明确,讨论的目的决不是把问题越搞越乱,而是搞清楚。这一点,讨论的组织者必须心中有数。如果心中无数,自己也不知道能否搞清楚,这样的讨论不宜组织。

讨论一般都具有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进行总结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注意以正面意见为主。前面讲过,要刊登不同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这是应该的,但是反面意见的量不宜太大,同时必须注意,对反面意见中提出的问题,都应当给予有说服务的回答,切不可避而不谈,也不能敷衍了事。这一点,在讨论总结中一定要透彻地讲明白。

2、http://book.sina.com.cn/2003-07-18/3/12379.shtml
主持人:如果您要办一张报纸,会设定什么样的版面?

李希光:第一版是要闻,第二版是言论和读者来信。如果我有20个版面,言论最多占两个版,我要让公众自己根据新闻版面提供的事实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很多记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大量掺进个人的偏见,结果,这种报纸就成了他们个人的报纸。有一些新兴报纸的头版头条名曰独家采访报道,而读下来,看不到一句记者采访的直接引语,大段的文字是记

者在写自己的感受、言情之类的东西。把记者个人的私人感受和情感当成公共信息发表,让大家在公共空间里和他同喜同悲。你喜欢什么,大家就跟着你喜欢什么。你恨谁,大家跟着你去恨谁,让记者用自己的个人价值判断占据公共空间,就很危险。如果记者站在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利益一边,穷人和弱者没有必要和你一起乐。这种文风今天竟能在相当一部分有知识的年轻人中很有市场,这表明中国下一代人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

网友:在假设的这张报纸上,你怎么表达弱势群体的声音?因为我们批评别人总是很容易的。李希光:我要办报纸,我的版面总会是多种声音。世界上充满了冲突,正义和不正义、道义和不道义、弱国和强权。我要给双方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比如,如果我们发表一篇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文章,同时要发表一篇反对的文章。究竟谁有道理,公众自己做判断。网友:您这份报纸,是理想状态的报纸,在商业化的社会里面,能生存下去吗?

李希光:生存在中国是第一位的。但公众需要知道真相,公众需要的是公正和良知。如果我只代表一种声音,看我的报纸只能听到一种声音,那么我的读者只限于赞成这种声音的读者。如果我满足了各方面的声音,各方面都会看我的报纸。华盛顿有两家报纸,一个是《华盛顿邮报》,传统主流报纸,左派右派声音都发表。另外还有一个《华盛顿时报》,他们只发表右派的声音,读者和影响远远超不过《华盛顿邮报》。

网友:您怎么看待网络新闻的力量?

李希光:中国的、包括全世界的网络新闻,基本上都不是原创的,主要是通讯社提供的。网络媒体为通讯社提供了一个出口。从中国的网络媒体也可以看到,差不多的网络媒体,除了嘉宾访谈、评论以外,其他的新闻多半是新华社提供的。美国网络媒体主要采用美联社和路透社的稿件,他们使原创的新闻占了重要的优势,凸现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因为新闻工作是原创性的工作。

主持人:都说记者出身的教授比较另类,下一个问题是您的学生向您提问的:您如何看待不许学生考托福和GRE的规定的?您又如何看待您和您的学生签署的协议中,有“手机24小时必须开机”这一条的?

李希光:不准考托福和GRE的理由是这样的:清华大学是国立大学,你到清华来,你的学费不是你父母出的,是全国纳税人出的。你本身考取了世界一流的大学,你再考托福和GRE到国外的三流、四流大学读书,那当初就没有必要进清华大学,你应该把这个位置让给其他同学,不要浪费资源。即使你去美国读世界一流大学,比如,哈佛和耶鲁,也没有意义,因为中国人称清华是“中国的哈佛”,而美国人却自称哈佛是“美国的清华”。如果你到了清华,一心想着出国,你是对自己的老师没有信心,对你自己更没有信心。我们清华新闻学院院长并不比哥伦比亚新闻学院院长差。哥伦比亚的院长是《纽约时报》前总编,而我们的院长是《人民日报》前总编。哥大的新闻学教授是美联社高级记者,而清华新闻学教授是新华社高级记者。

24小时开机是培养一个优秀记者的基本要求。你睡觉,新闻不可能睡觉。24小时开机,就是要求你时刻准备奔赴采访第一线。为了检查同学是否开机,我有的时候会半夜突击检查。如果发现那个同学没有开机,我会让他写检查。

网友:传媒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您认为应该是怎么样的?

李希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传媒就是做生意,既然是做生意,就要有市场,要有注意力的市场,眼球的市场。有了眼球就有了广告,就是这样一种经济学关系。注意力怎么形成的?靠收视率、阅读率和点击率。前面讲了,凶杀、色情可能有很大的市场。如果把《花花公子》弄到中国出版,它的市场会很大。但是《花花公子》会给中国的公民带来什么?会不会使我们的民主政治搞得更好?我不这样认为。《花花公子》之类的刊物只能促使读者对政治越来越冷淡,对他人、邻里乡亲、民族和社区的利益越来越冷淡。我认为,媒体可以按市场规律来做,但是作为新闻只能走司马迁、唐玄奘和海明威的道路。

网友:您作为一位研究传媒的学者,您怎么看待传媒非常严重的同质化倾向?

李希光:都市报只期望读者订其中一家。在注意力和广告商的驱动下,新闻重复、版面形式重复都是可以想象的。《兰州都市报》、《贵阳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不可能在新闻报道上差异很大。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信息来源必定采用新华社通稿,在版面处理上看上去也可能是一样的。比如在北京召开重大会议,不可能每一家都来记者采访。全国有8000多家杂志,2000多家报纸,如果每家都派记者,光报刊记者就有一万多人每天在各个新闻现场转悠,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行的。据统计,中国的都市报,甚至包括各级省报,版面上的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90%都来自新华社。因为信源是统一的,所以,报纸内容看上去一样。但是本地新闻都是各个媒体自己采编的。

网友:你怎么评价京派、海派和南派不同的特点?

李希光:北京是全国媒体环境最开放的,上海是全国媒体环境最保守的,广州人现在是在帮助北京人办报。《南方周末》办得成功是因为北京的媒介环境比南方开放,因为《南方周末》大胆刊登批评北方的文章,而少有批评广东的文章。《经济观察报》是山东某个公司投资的,但是编辑部、总编都在北京。《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虽然总部在广州,但是主要的编辑记者都在北京工作,组稿也基本在北京。离开了北京,南方的报纸就无法生存。这也向北京的媒体,特别是那些传统的国家主流大报提出了挑战。因为北京媒体自己的改革没有跟上去,白白把这样的信息平台让给人家。北京的媒体,如《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应该加大改革的力度,把失去的市场拉回来。

主持人:作为媒体研究者,您每天的新闻生活是怎么样的?看什么电视,上什么网站,如何获取信息?

李希光:我现在看书比看电视和报纸更多一些。国内的报纸除非是上课,给学生布置作业我才看一些,因为其中实质信息越来越少,偏见越来越多,不太爱看。遇到重大的事件,比如说伊拉克、阿富汗问题,更多的是看英国的报纸,美国的报纸也看。其实美国的报纸有时候也报道两方面不同的声音,惟独中国的报纸只有一种声音,所以我不看,我要看事实的真相,必须看反映各种声音的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会每天通过电子邮件把他们的版面和要闻发给我。这样就有利于作出判断,比如说伊拉克危机,我看看美国中央情报局怎么说,再看看英国媒体怎么说,伊拉克媒体怎么说,再看看其他的中立国家,印度、巴基斯坦怎么说,就基本可以判断出事实的真相。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9
1、客观条件:办报宗旨,方针,内容。提交文化管理部门审批
2、主观条件:编辑,记者,排版设计,印刷设备,发行渠道。
3、拟订办报宗旨,内容,和发行渠道很重要
4、也就是说首先你要知道你想办什么样的报纸。报纸印刷好了以后,怎么发放给群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