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8-0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 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 秋稔 (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
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 建筑 甲 (题写)的楹 (yíng)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 (蕴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是(D)
A.秋稔 (rěn)冬祥 意蕴 B.楹 (yíng)联 齿颊留香
C.言简意赅 (gāi) 撰 写 D.镌(jùn) 刻 锒锒上口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C)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 C.题写 蕴涵 涵泳D.题签 蕴涵 吟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A.题写 内涵 吟咏 B...

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丙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 B.楹(yíng)...

贴对联要讲究什么规矩吗?
(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是从古代诗词、骈文中衍变尔来的,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对联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不一定是对联,只有这组对偶句意义比较完...

《对联》教学反思
一是,讲对联过于注重对联的形式,而忽略了对联内容的深刻含义。以郑板桥的故事为引子,展开对对联的讲解,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精粹,运用汉语特有的技巧,通过漏字、谐音等方式来展现对联的奇妙含义,在以后讲这类内容时一定要更注重中华文化的奇妙,侧重内容而非是形式上。 二是,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只是注重了题目由难到易...

一副对联 人多人说是绝对没人对的出下联
众臣问其故,乾隆说:“我此联为绝对,能一见断定者必高才也。”确实此联可称绝对,上联五字,嵌“火、金、水、土、木”五行为偏旁,且意境很妙:一个幽静的池塘,周围绿柳环绕,一层层烟雾将其深深的笼罩,这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若干年后,终于有人对了下联:“炮镇海城楼。”单从字面上看,也是以五行为偏旁的,...

中国100个经典元素(57):对联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6.忌同义相对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

贴对联作文
清代以后,贴对联的做法十分盛行,也出现了许多名联佳对。 古老的贴对联习俗,在琼海乡下依然盛行。过年时,琼海家家户户都贴对联。今年春节,我自告奋勇,帮爷爷挑选了三副对联。在大门口,我选的对联是:迎新春万事如意 贺佳节百福临门。横批是:春满人间。在爷爷奶奶的屋门口,我选的对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

对联佳句赏析典故
这一妙对可谓有力回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挑衅者听罢愕然。 3. 对联及其赏析30条 对联鉴赏,大致也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鉴赏一样,应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项,从这两方面去欣赏;所不同的在于对联往往与书法艺术相结合,所以,对联鉴赏应有对联内容、表达手段和书法艺术(限张贴及悬挂联)三个方面。 一 对联内容 对联的...

关于对联的知识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

对联文化的演变与发展800字
进入清代,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流传至今。有许多极富盛名,如蒲松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可吞吴’,陈伯崖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以及林则徐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