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外国艺术设计史》 课后习题答案!!~急

谁有高等艺术院校教材---外国艺术设计史 的课后习题的答案啊~~~请各位大虾帮忙啊~~~

第1个回答  2010-07-04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1. 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随者
  (1)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矛盾:机械制品的丑陋、低劣+为装饰而装饰
  (2)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
  (3)工艺美术运动发起者 --威廉•莫里斯
  建筑作品:红房子建成于1859年的结婚新房。设计者韦伯、莫里斯设计。早在1865年,琼斯就在《装饰的句法》一书中声称:“形式的美产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织的线条之中。”而德莱赛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他的金属制品设计,简直就是新艺术的直接先导。
  (4)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为装饰动机。
  C.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D.主张设计的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5)设计原则:
  A.设计大众化: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为千万人服务,而不是少数人的运动。
  B.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2.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成就
  (1)建筑与室内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是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早的领域。
  格林兄弟--洛杉矶的根堡住宅
  (2)家具设计,家具设计是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大的领域。
  风格:简洁、质朴、轻巧
  代表:【英】查尔斯•沃塞,在实践上接近工艺美术运动的实质内容--批量化、大众化
  (3)陶瓷设计,设计为陈设和玩赏服务,实用性差,忙于实验新的制陶技术。
  特征:开始采用植物等自然的有机形态。
  代表:鲁克伍德陶瓷厂、科尔曼
  (4)金属工艺设计,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表现。
  特征:现代感强、哥特风格、几何形,造型粗重手工艺生产,工业化生产
  代表:查尔斯•罗伯特•阿比什的银器,多采用纤细、起伏的线条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装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潜在动机是与杂乱的折衷主义和过分追求真实的自然主义的决裂。新艺术运动主张今天的艺术应立足于现实,抛弃旧有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具有青春活力和现代感的新风格。同时,在师从自然上,又提出了应该去寻找自然造物最深刻的本质根源,发掘决定植物、动物生长、发展的内在过程。新艺术最为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强的线条,充满了内在的活力,体现出蕴含于自然生命表面形式之中的无休无止的创造过程。

  促成新艺术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社会因素。自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政治和经济形势稳定。不少新近独立或统一的国家力图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打入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这就需要一种新的、非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文化上,所谓“整体艺术”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家中甚为流行,他们致力于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平面设计及手工艺等与自然形式融为一体。
  在技术上,设计师对于探索铸铁等新的结构材料有很高的热情。对于艺术家自身而言,新艺术正反映了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的厌恶和新世纪需要一种新风格与之为伍的心态。新艺术的出现经过了很长的酝酿阶段,许多著名的设计史家都认为英国文化为新艺术运动铺平了道路,尽管由于其后的种种原因,英国本身并不是这种风格走向成熟的国度。
  新艺术运动十分强调整体艺术环境,即人类视觉环境中的任何人为因素都应精心设计,以获得和谐一致的总体艺术效果。
  新艺术反对任何艺术和设计领域内的划分和等级差别,认为不存在大艺术与小艺术,也无实用艺术与纯艺术之分。艺术家们决不应该只是致力于创造单件的“艺术品”,而应该创造出一种为社会生活提供适当环境的综合艺术。在如何对待工业的问题上,新艺术的态度有些似是而非。从根本上来说,新艺术并不反对工业化。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因此,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新艺术的中心人物宾(Samuel Bing,1838—1905)就认为“机器在大众趣味的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但是,新艺术不喜欢过分的简洁,主张保留某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装饰性因素,而这常常是在批量生产中难以做到的。实际上,由于新艺术作品的实验性和复杂性,它不适合机器生产,只能手工制作,因而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富有的消费者能光顾。
  早在1865年,琼斯就在《装饰的句法》一书中声称:“形式的美产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织的线条之中。”而德莱赛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他的金属制品设计,简直就是新艺术的直接先导。但是,对于新艺术发展影响最深的还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就十分强调装饰与结构因素的一致和协调,为此他抛弃了被动地依附于已有结构的传统装饰纹样,而极力主张采用自然主题的装饰,开创了从自然形式、流畅的线型花纹和植物形态中进行提炼的过程。新艺术的设计师们则把这一过程推向了极端。

  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展览和出版物,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尽管工艺美术运动是反工业化的,但在欧洲大陆,反工业化的姿态较为温和,终于在追求美学社会理想的过程中转变为接受机械化,最终导致了一场以新艺术为中心的广泛的设计运动,并在1890—1910年间达到了高潮。
  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在欧洲的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风格特点,甚至于名称也不尽相同。
  “新艺术”一词为法文词,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以此命名,而德国则称之为“青年风格”(Jugendstil),奥地利的维也纳称它为“分离派”(Seccessionist),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称之为“工艺美术运动”。
  从风格特点方面,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的新艺术作品比较倾向于艺术型,强调形式美感,而北欧的德国、奥地利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倾向于设计型,强调理性的结构和功能美。

  雷诺:的经典作品,蜻蜓女人胸饰,是最具典型性的新艺术时期首饰。最原始的灵感源于大自然。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他把自己融入大千世界,努力发掘每一个细微之处,探索自然界中一切能用于装饰的元素。
  女性形象、蝴蝶、飞蛾、蜻蜓……René Lalique的珠宝作品里糅合了各种奇特的主旋律,体现他对自然的热爱。昆虫重新回归美之主题,连黄蜂、甲虫和草蜢也能展示鲜为人知的魅力。René Lalique不愧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善于捕捉精美与微妙的细节,用以点缀自己心爱的珠宝,并探寻如何将平凡的材料塑造成灵性四溢的杰作。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最富代表性的人物有两位,即霍尔塔(Victor Horata,1867—1947)和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霍尔塔是一位建筑师,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喜用葡萄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起伏有力的线条成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

  另一位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是吉马德(1867—1942)。19世纪90年代末至1905年间是他作为法国新艺术运动重要成员进行设计的重要时期。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巴黎地铁所作的设计。这些设计赋予了新艺术最有名的戏称——“地铁风格”。“地铁风格”与“比利时线条”颇为相似,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采用了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吉马德于1908年设计的咖啡几也是一件典型的新艺术设计作品。

  除巴黎以外,法国的南锡市也是一个新艺术运动的中心。
  南锡的新艺术运动主要是在设计师盖勒(Emile Galle',1846—1906)的积极推动下兴起的。

  安东尼•高迪(Andonni Graudi,1852-1926)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师。其著名设计作品有圣家族教堂和米拉公寓。
  高迪的设计中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圣家族教堂内外布满的钟乳石式的雕塑和装饰件,以及上面贴有的彩色玻璃和石块,使它看上去犹如神话中的建筑,米拉公寓也以水平向的波浪曲线构成墙体和阳台,突出的部位,则利用植物蒂芥般的自然形态与建筑物构成统一的整体,仿佛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由于几乎没有直线和平面,公寓内的家具只得专门进行设计制作。

  米拉公寓
  巴塞罗那,西班牙,1906-1910

  米拉公寓是作为十九世纪巴塞罗那城市扩张中住宅建筑的“榜样”而规划的。该住宅由两个自由形状的天井组成。天井下是一个为居民而设的地下停车场,这在当时是个绝对的革新!

  主体构架的建造是靠一个铁的拉撑系统,这使得自由立体的的临街立面成为可能。抛物面的砖拱房顶的建造是另一个特殊之处。由于拱的不同大小,房顶就变得波浪起伏。这个房顶因为它那许多充满幻想的烟囱和通风口而著名。

  圣家族大教堂
  巴塞罗那,西班牙,1883-1926

  高迪有超过大半生的心血花在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上,这个建筑也成为他作为建筑师的一生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映照。地下室和合唱部分显出哥特复兴的风格,构成了整个方案风格的原点。

  在高迪在世时就已完成的东立面以一种充满幻想的形式而著称,也令建筑师本人青史留名。

  最惊人的部分还是教堂的中殿,为之高迪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模型,而且直到今日才造好。这里展现了一种从装饰中完全地释放出来的全新的形式语言。从大自然中学来的双曲面几何形式给它以宣言性的力量。这种从自然启示而来的形式语言载负着丰富的***督教象征,这些都在诸如塔的个数、那些数不清的雕塑和还在制造中的微妙的彩窗等等中表现出来。

  “你们想知道我在哪里找到样本的吗?一棵挺拔的树,它托着主干而主干又托着支干、支干又托着叶子。自从上帝这个艺术家把它们创造出来,每一个独立的部分都和谐而蓬勃地生长。”
  在功能主义风靡的时代,高迪的作品一直未受到重视,进到二次大战以后,“有机建筑”的兴起,才使得他成为这一潮流的先驱。当代著名建筑大师•柯布希埃称他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从某种角度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

  麦金托什(1868—1928)是英国格拉斯哥一位建筑师和设计师。他在英国19世纪后期的设计中独树一帜,并对奥地利的设计改革运动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 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在1865年,琼斯就在《装饰的句法》一书中声称:“形式的美产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织的线条之中。”而德莱赛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他的金属制品设计,简直就是新艺术的直接先导。但是,对于新艺术发展影响最深的还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就十分强调装饰与结构因素的一致和协调,为此他抛弃了被动地依附于已有结构的传统装饰纹样,而极力主张采用自然主题的装饰,开创了从自然形式、流畅的线型花纹和植物形态中进行提炼的过程。新艺术的设计师们则把这一过程推向了极端。

  促成新艺术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社会的因素。自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政治和经济形势稳定。不少新近独立或统一的国家力图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打入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这就需要一种新的、非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文化上,所谓“整体艺术”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家中甚为流行,他们致力于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平面设计及手工艺等与自然形式融为一体。
  在技术上,设计师对于探索铸铁等新的结构材料有很高的热情。对于艺术家自身而言,新艺术正反映了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的厌恶和新世纪需要一种新风格与之为伍的心态。新艺术的出现经过了很长的酝酿阶段,许多著名的设计史家都认为英国文化为新艺术运动铺平了道路,尽管由于其后的种种原因,英国本身并不是这种风格走向成熟的国度。
  新艺术运动十分强调整体艺术环境,即人类视觉环境中的任何人为因素都应精心设计,以获得和谐一致的总体艺术效果。
  新艺术反对任何艺术和设计领域内的划分和等级差别,认为不存在大艺术与小艺术,也无实用艺术与纯艺术之分。艺术家们决不应该只是致力于创造单件的“艺术品”,而应该创造出一种为社会生活提供适当环境的综合艺术。在如何对待工业的问题上,新艺术的态度有些似是而非。从根本上来说,新艺术并不反对工业化。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因此,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新艺术的中心人物宾(Samuel Bing,1838—1905)就认为“机器在大众趣味的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但是,新艺术不喜欢过分的简洁,主张保留某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装饰性因素,而这常常是在批量生产中难以做到的。实际上,由于新艺术作品的实验性和复杂性,它不适合机器生产,只能手工制作,因而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富有的消费者能光顾。

  战争时期的设计
  两次世界大战期,持续时间比较长,涉及面广,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战时体制,一切工业都转向军工轨道,设计也相应转向为军工企业服务。

  飞机在一战中就开始应用到,但在二战中使用更为普遍,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二战中新型威慑力量—航空母舰(舰载飞机)
  二战中最具杀伤力、代表最高军事技术的是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和应用。

  一战时期(1914--1918)成果—“坦克时代”

  海勒姆.马克西姆—机关枪(666发/秒)
  1914年英国人斯文顿提出履带式坦克设计方案, 1915年由福斯特和林肯公司生产并投入实战。

  二战时期(1939--1945)--“飞机时代”
  飞机在一战中就开始应用到,但在二战中使用更为普遍,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二战中新型威慑力量—航空母舰(舰载飞机)
  战争期间军需物品设计得到较大发展—体现轻便高效的设计原则。
  著名设计师—雷蒙德.罗维(美国)
  设计产品:轻便帐篷、行军灶锅、军用水壶、钢盔、工兵铲、军服和派克是连帽军大衣、罐头食品、洗衣粉等。
  战后日本的设计
  一、日本设计的两个特征:
  一是:较民族化,传统的,温和的,历史的,基于日本传统美学、宗教的形态模式。
  二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依靠从欧洲学习来的经验发展起来的新模式。

  日本设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1945--1952年是日本设计的恢复期—学习借鉴美国经验—“工业设计院产业工艺试验所”、“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设计学协会”
  1953—1960年是成长期—更多的关注欧洲设计经验—一批优秀企业先后对公司的设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立、松下、夏普、索尼、佳能、理光、富士、资生堂、丰田、三菱、日产、本田、东芝等)
  1961年后是大发展时期—“双轨制”
  一方面:服装、家具、室内设计等系统研究传统,保持传统风格。
  另一方面:在高技术设计领域按照现代经济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如汽车、通讯、电子影音设备等方面。
  “日本风格”:精打细算、小巧玲珑、处处考虑周到为特点

  现代主义设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设计
  背景:战后十年的经济、民生恢复,各国经济繁荣发展。战后的变化:工业产品相对剩余、产品更新换代迅速。
  对设计的新要求:
  (1)物质、财富膨胀,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相应提高;
  (2)适应新材料、新技术,设计表现多样化。
  设计观念的转变:多元化
  背景:现代主义的危机在于它在很多方面与资本主义
  经济体制鼓励消费、追求标新立异的特点相背离。现代主义设计:以批量销售的市场为前提的,强调标准化,要求将不同类型的行为和传统转换为固定的统一模式,依赖于一个庞大而均匀的国际市场。指导思想是使产品能适于任何人,大同压倒一切,但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不适于任何人。
  六七十年代设计:社会以各种各样的市场同时并存,市场反映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要求,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语言、时尚和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风格:高技术风格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审美观念的变化
  背景:冷战时期,世界列强进行军备竞赛
  1.航空航天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宇宙风格”盛行-- 银灰色+飞行器造型
  2.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色彩鲜艳的塑料时代
  3.战后经济的复苏
  社会进入丰裕发展阶段,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日趋多样化。
  二、领先世界的意大利设计
  庞蒂:我们的家庭和生活方式与我们美好的生活理想和趣味完全是一回事。
  设计特点:在于生产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
  意大利设计风格的特征:
  (1)既有现代主义特征,又有意大利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2)既有设计的高技术性,又保存了相当手工艺的 优良传统;
  (3)既有高度理性色彩,又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和人情味。
  低成本的塑料家具、灯具及其它消费品以其轻巧、透明和艳丽的色彩展示了新的风格,完全打破了传统材料所体现的设计特点和与其相联系的绝对的永恒的价值。

  包豪斯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创立了第一所新型的现代设计教育机构——包豪斯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Bauhaus),这个词由是它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校长格罗佩斯生造出来的,从1919年到1933年的14年中,它培养了整整一代现代建筑和设计人才,也培育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现代建筑和工艺设计风格,被人们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
  B、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
  C、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D、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E、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在设计理论方面,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第一阶段(1919--1925)魏玛时期—格罗佩斯任校长—“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思想—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结合
  第二阶段(1925--1932)迪索时期—汉斯迈耶(28--30)、米斯.凡德洛(30--32)--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
  第三阶段(1932--1933),柏林时期,存在6个月,被迫永久关闭。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1.包豪斯的现代设计艺术思想
  (重视功能、技术、经济因素)
  (1)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
  2.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
  (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
  (3)包豪斯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

  英国的“波普”设计
  背景:战后成长的青年一代厌倦了现代主义风格单调、冷漠的设计,渴望有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文化风格的出现。新兴的大众文化(肥皂剧、爵士乐、摇摆舞、电子游戏)正在赶超传统的高雅文化。艺术的色彩与装饰因此被重新运用

  波普艺术与设计
  波普艺术:追求日常生活中最为通俗的形式、色彩、结构,形成大众化、市民化的、有象征意义的风格,追求雅俗共赏的目的。
  特征:通俗的、短暂的、可消费的、便宜的、批量的、年轻的、诙谐的、诡秘的刺激的
  设计口号:艺术不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应该等同于生活。
  艺术手段:拼帖、放大、组合、模仿
  波普设计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代表着流行与大众化的品味。它的鼎盛时期是本世纪60年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它代表着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波普风格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形式,如美国电话公司就采用了美国最流行的米老鼠形象来设计电话机,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做成一只大手套的样式。

  波普设计:反叛正统的追求完美、整洁、高雅的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产品专注于形式的表现和纯粹的表面装饰,而不是功能、合理的生产一类现代主义的观念。波普设计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即产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 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强调消费产品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其形式上和美学上的质量。
  设计元素:最普通的、最常见的工业产品或废弃物
  波普设计的特征:多种风格的混杂。
  (1)设计与创作题材直接取材于充分商业化的日
  常世界,是商业主义的。
  (2)设计作品的形象简洁取自日常生活用品。
  (3)设计风格基本上接纳商业性艺术的直接效果。

  后现代主义
  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欧美的一种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倾向。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政治冷漠,它表现了大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何乃至出于实用主义目的的积极利用。)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摈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

  工业时代:是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为特征的。
  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它虽然也是规模经济时代,但已不像工业时代那样受制于时空条件,人们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事生产,而产品(不仅仅是信息)可在瞬间完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摈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
  工业时代:是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为特征的。
  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它虽然也是规模经济时代,但已不像工业时代那样受制于时空条件,人们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事生产,而产品(不仅仅是信息)可在瞬间完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解构主义是1980年代末期兴起于建筑设计界的派别。
  理论的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不仅否定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否定古典的美学原则(和谐、统一)。
  例: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艺术家来华演出的一出哑剧, 用一把中提琴演奏了一段古典音乐之后,突然起身猛地将琴摔到地上,并狠狠地踩了一脚,然后又很快地用提琴碎片在一块画布上粘贴出一幅抽象的绘画(一幅提琴解构重组的绘画)。原来完美、和谐的提琴造型已不复存在,而它留下的碎片在另一种艺术形式中得以重生。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23
我也想要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www.t2y.org3v3b34/skin/templets/default/contents.html on line 4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