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裂纹瓷器是哪个朝代的?

同题
北宋or南宋

冰裂纹瓷器是南宋时期的。

冰裂纹属于龙泉青瓷中的哥窑,“哥窑”出现于南宋中晚期,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

冰裂纹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冰裂纹制作工艺异常复杂,于南宋灭亡后失传。

因为失传,并且因为实物极少。所以恢复青瓷冰裂纹成为一道千年之谜。当代,浙江龙泉人叶小春经过经过整整5年的苦心研制,在2001年4月将失传近千年的哥窑珍品“冰裂纹”重现于世,使这千年古瓷重放异彩。

扩展资料

开裂原因有二:

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

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泉青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裂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0
瓷器上的冰裂纹,不神秘!高温瓷器骤冷开裂,大家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实际上,这就是瓷器产生冰裂纹的原因之一。如,宋代哥窑瓷器上的冰裂纹,就是典型范例!瓷器考古专家,在浙江省龙泉县境内进行了大面积的窑址调查和发掘,未找到宋代哥窑遗址,却一致认为:带冰裂纹的哥瓷,是龙泉窑部分窑场的一种产品。它的有关技术,是受到同处浙江的南宋官窑的影响。把原本是缺陷的冰裂纹,变成瓷器表面自然天成的装饰,说明当时工匠已掌握了瓷器产生冰裂纹的规律,可人为加以控制和利用!这种工艺水平,只有制瓷业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这种装饰方法的出现,与宋代的文化风尚和审美情趣相和谐。请读宋词:平仄相连的节奏,细腻婉约的情调;请看宋画:出神入化的笔墨,归隐田园的意境;请听宋歌:凭栏怀古的低吟,抑扬顿挫的琴音……高雅得几乎达到巅峰的宋代文化,充满了理性的洒脱与人工的华美,难怪连日常器用都印上了鲜明的文人气息。宋代文化造就了官哥瓷器独特的审美价值,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冰裂纹,也称开片,它还有一个生僻的名字:“璺”,理论界的说法:它是瓷器内部应力的一个表现,只有当内部应力无法维持原有状态,胎釉的伸缩程度超出其弹性区的极限时,才产生断裂、位移,直至内部应力达到暂时平衡,这就是冰裂纹效应。产生这种现象没有固定的时刻,由于与二者膨胀系数有直接关系,在瓷器出窑时温差变化最大,产生开片的效果显著!这,好像与产生地震的原因类似!长年累月的四季变化和其他外因灾害,导致温差变化大,以及玻璃釉老化、内部应力无法维持原有平衡状态时,瓷器上也会慢慢腾腾地产生类似现象,所以没有一定的时间局限。笔者在长期收藏瓷器的实践中发现:有的仿制瓷器,被作假者用硫或碱性化学物处理之后,也有裂纹,用手轻摸这种瓷器的裂痕,有轻微刮手的感觉!如,上图!古代瓷器上,长年累月慢慢腾腾形成的冰裂纹,大部分是从釉的内部开片,用手摸这种瓷器的表面,是光滑的,没有刮手的感觉!
  带开片的宋代瓷器,最典型的要属官窑和哥窑的青瓷。官窑器莹润如脂的粉青、月白色釉面上,大片的裂纹扶疏伸展,如同雪地上的柳枝梅影般婆娑潇洒。哥窑瓷的开片则细碎得多,被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鱼子纹。片纹有粗有细,粗的色深如铁,细的似金黄色或叫鳝血色,大小片纹交织在一起,被古董行家美称为金丝铁线。官哥真品,历代都是收藏家珍爱的宝物,也是后代仿制的目标。
  曾有一个故事:浙江龙泉县,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弟兄俩各主一窑。生二妒忌哥哥的技艺,一次,在哥窑即将出窑的时候,从窑口浇进一瓢冷水,好端端的一窑瓷器,全部开裂了,没有想到,这些瓷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美感,哥窑也因此入选宋代五大名窑。古代文献说,哥窑专烧开片瓷,弟窑也就是龙泉窑,烧的是无开片的龙泉青瓷。可是,宋代文献里只字没有哥窑和弟窑的记
第2个回答  2009-06-16
那不叫冰裂纹,那叫开片.冰裂纹是康熙青花瓷器的一种装饰。
开片以前的定论是不早于宋代的,也就是说到了宋代才出现的,汝窑,官窑,哥窑都有开片。最近《走进科学》栏目说的郑州的一个藏家在工地上捡到一块具有五代特征的开片瓷片,藏家定为争论很大的柴窑,经过光谱测试仪检测的年代为五代左右,但谁也没见过柴窑,尚无定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6-15
最近在河南郑州的考古现场发现了一个冰裂纹瓷器的碎片是五代的,所以证明冰裂纹瓷器最早产生于五代,北宋的汝窑和南宋的官窑哥窑都是一冰裂纹瓷器著名的
第4个回答  2013-01-24
南宋,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美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