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解释此参禅语"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6-08-07
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提不上来,生命即将结束,而后将随业流转六道,但凭生前善恶业感,没有修持的人无法自己做主.此句旨在提醒:生命无常,要修持善业,并以净土为归,念颂弥陀名号,可以往生西方净土,此时就对自己多劫轮回有个交代,能够"安身立命"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8-07
有些,你看到第一眼所想到的就是它对你来说的意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3个回答  2006-08-07
这种东西窃以为是见仁见智,“经”嘛,无达祜的。

像孟子的“格物致用”有80多种解释,《金刚经》最后一个偈:“一切有为法……”,不仅历年来阐释各异,而且意向偏激。

总之,自己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和尚为什么念经?参禅呗。自己参悟那一种高深。

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这一禅语还是体现了比较唯物主义的先进性——生命依赖着个人的修为与保养。是一种贵我养身的思想。

咦?这是禅语吗?怎么有点像道家的话?
第4个回答  2006-08-07
要顺的胸中一口气,才可言其它

请帮忙解释此参禅语"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谢谢!
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提不上来,生命即将结束,而后将随业流转六道,但凭生前善恶业感,没有修持的人无法自己做主.此句旨在提醒:生命无常,要修持善业,并以净土为归,念颂弥陀名号,可以往生西方净土,此时就对自己多劫轮回有个交代,能够"安身立命"了....

佛家经典的禅语
11、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2、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13、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4、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

佛教,各教派禅语?那位知道谢谢了
78.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

禅语感受人生的句子(精选99句)
35、 心与世隔绝,是心无所有,如来知此法,如看佛身。《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36、 【经典佛语录】 一技之长,是安身立命的基础。这个技字是广义的——俗称360行。 37、 【经典禅语悟道】 以为绣出来的鸳鸯无与伦比,其实除了巧手,还有更强的巧手。 38、 【佛心禅语】 如果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话,千经...

济群法师经典佛学禅语大全摘抄
济群法师幸福篇禅语大全 1、人类所作所为与幸福人生背道而驰,所以尽管人们拼命追求幸福,但却总是得不到人生的幸福。 2、幸福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 3、一般人总是喜欢执著拥有某种条件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 4、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 5、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

求《菜根谭》全文。谢谢!
这两个解释指人若能经受得清苦,则可成就任何事业。通理在《重刊〈菜根谭〉序》中却从品德修养为本来解释,他说:“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孙、计二人的解释有先哲名言为据,但若从本书的内容上看来...

佛家中 有何可使人净心的禅语?
1、《华严经》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2、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3、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

...等这一类有哲理的段句 选自诗词或者禅语均可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情之为物,入口甘甜,回味苦涩。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默然、相爱,寂静、欢喜。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心禅语
佛心禅语 1、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3、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4...

佛教经典禅语佛家悟道语录
66、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67、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68、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69、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70、若悟真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