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烦恼的属性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3-13
嗔恨心。三毒:贪,嗔,痴。五毒:贪嗔痴慢疑。
第2个回答  2020-03-12
佛教中烦恼的属性是私欲。
第3个回答  2020-03-13
烦恼是虚妄不实无自性的。

烦恼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首先,在佛教中,烦恼被视为迷惑不觉的状态,包括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以及随烦恼,它们能扰乱身心,引生诸苦,成为轮回之因。例如,在《百喻经》中提到,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因烦恼缘起而合成此身,而这些五阴常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折磨众生。南朝梁武帝在《净业赋》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佛教 烦恼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因何而来?又是怎样消失的?它是什么性质的...
第一: 佛法里所说的烦恼,并不是世间人常讲的烦恼,世间人常讲的烦恼,都是世俗红尘累事造成的压力、情绪上的痛苦等,那些是真正的烦恼造成的结果。佛法中的烦恼,是引发众生轮回生死的烦恼、一直束缚众生的结,譬如贪、嗔、邪见,由於有贪,众生就会一直追逐五欲而无法止息,无法超越欲界的束缚,而邪...

烦恼的根源是什么
佛教认为烦恼的根源在于“贪、嗔、痴”三毒。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

佛教的七十二烦恼是什么?
现在要讲的是根本烦恼,以及大、中、小各种随烦恼。一、根本烦恼:最根本的烦恼有贪、嗔、痴,称为三毒。一般人说某人很贪心,很会发脾气,很愚痴,这与佛法中所说的贪、嗔、痴有点不同。一、贪:佛法中说贪是于三有及资具(顺境)染著不舍。三有是欲有、色有、无色有。因为众生贪欲界、色界的种种事物,及贪...

佛教“六根本烦恼”有哪些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现略说明于下:一、贪—是贪爱、贪恋、贪著。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于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惠施于人。只为私欲,损害他人,贪之为害,罪业深重,经云:‘死堕饿鬼,受...

佛语中的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佛语中的贪嗔痴慢疑是指五种烦恼或负面情绪。1. 贪:贪指的是对世间事物的过度贪求、渴望。在佛教中,贪是指对于物质财富、感官享乐、权力地位等一切可以引发欲望的事物的过度追求,这种追求往往导致人们忽视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贪是许多痛苦的根源,因为它让人们陷入不断追求更多、更好的境地,从...

佛教中的五毒,贪,嗔,痴,木,疑怎么解??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痴又作无明。指心性...

烦恼即菩提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在佛教中,烦恼指的是困扰人们情绪和思维的种种问题,是众生迷失、困于轮回的主要原因。而菩提则是指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深度觉悟和智慧,是修行者追求的目标。二、烦恼即菩提的哲学内涵 “烦恼即菩提”这一说法强调了烦恼与菩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佛学的角度看,世间并无绝对的烦恼或绝对的菩提,二者相互...

佛教里所讲的三大烦恼分别是什么意思?
1、无明烦恼 “无明烦恼”又叫“无明惑”,是佛教用语。无明烦恼是根本烦恼,能障蔽中道实相的道理,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断尽,就成佛。佛菩萨把障碍分成三大类,叫做烦恼,三大类的烦恼。第一个是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现代科学家发现的波动的现象,也就是心动念。这种念动是极其微细...

佛教中常说的三种情绪,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痴又作无明。指心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