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法律属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05-23
  对于一个有悠久的法制历史、有深厚法律传统的国度而言,从传统到现代法治的转换尤为艰难。现代法治精神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财富,现代法治也需要从传统中不断总结,创造性地完善。
  完整、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思想体系

  在世纪之交、千年更迭的特殊时刻,回顾数千年来积淀在中华文化中的法律传统,回望过去的百年中国法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蹒跚步履,总会让人有太多的思绪和感慨。

  在几千年的发展递嬗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与西方文明并存于当世。在我们的文化传承中,习法、尚法、重法的精神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自古以来,“刑德”就被当作经国治民的“二柄”,以刑法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传统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无论在精神旨趣还是在制度、技术层面,都是环环相扣,具有明显而密切的联系性,故而后人一般都将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概括地称为“中国法律传统”。这是一套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回旋,从简单幼稚的法律幼苗发展而成的体系完整、内容全面、义理精深、风格特异的庞大法律系统,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根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而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

  这套法律传统,不仅以国家强制的方式积极而有效地统治着传统社会、传承着历代祖先的生活智慧和中华文明,而且也曾对封建时代的日本、朝鲜、越南及西域诸国法律文化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世界法律文明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中华法系”。对于今人而言,这是一笔无比丰厚的法律遗产,也是一笔精华与糟粕杂糅、让人爱恨交织的法律财富。

  重视法律的作用。自秦汉至明清两千余年间,各个主要政权,在立国之初都要制定一部大而全的律典,作为国家法制的基础,并作为“祖宗成宪”垂范后世。除基本法典外,历史上还先后出现过令、科、比、格、式、典、敕、条例、指挥、故事等名目繁多、功能各有侧重的法律形式,作为成文律典的重要补充。这些法律法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规定之详细、思虑之缜密,在世界古代立法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唐朝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议》以其高超的立法技术、详备而完整的体系、丰富而有特色的内容,在世界上享有极为广泛的声誉,其中许多制度的设计,在千余年后的今天,读来仍是让人赞叹。清朝的传世法典《大清律例》中,就包含律文436条,条例近2000条,有效法律条文约40万字。如此规模的成文法律,足以批驳那种“中国古代是人治社会,根本没有法律可言”的论调。

  强调法律、刑罚与道德教化的相互为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对道德教化与法律刑罚之间关系的典型概括。儒家的政治学说是以人性性善论为基础的。孔子曾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所以只要通过适当的礼义教化,则“人皆可为尧舜”、“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就不难实现。法律刑罚的功能是相对有限的,所谓“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仁,能杀人而不能使人廉”,所以“刑罚为盛世所不能废”,亦“为盛世所不尚”。因此,治理国家应该是“导之以礼,齐之以刑”,应该“德主刑辅”。意思是治理国家、统治民众应以发扬德政、宣传教化为主要的手段和根本目的,而不能像法家主张的那样本末倒置。同时,制定法律、实施刑罚也应反映、适应礼义教化的要求,使法律成为道德仁义、纲常名教的最好载体。所以,儒家不仅主张实行“仁政”,也强调执法要“仁恕”,要审慎,要“恤刑”。过于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在实践当然容易导致泛道德主义泛滥,容易使法律沦为政治和道德的附庸和工具,这是其消极的一面。但这种理论注意到从更宽泛的角度,多方面看待和处理社会问题,无疑又有其值得参考借鉴价值。

  注重家族伦理,注重维护家庭的和睦和亲情。我们的祖先认为,家庭的生命是一脉相承的整体,个人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子女的生命又是个人生命的延续。所以我们把家庭亲情称为 “骨肉之亲”,兄弟关系称为“手足之情”。在这种情形之下,一遇到与亲情伦理有关的问题,考虑的、注重的东西,就和常人大不相同了。传统法律制度,很自然地被深深地烙上了这种印痕,“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伦理特性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最为鲜明的特征。在各朝法律特别儒家化以后的法律中,有关处理亲属、家族成员间杀伤、侵犯、奸盗、婚姻、田宅及子孙不孝、违反教令等伦理性条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处理这些亲属间纠纷的原则,向来是儒家所宣扬的尊卑、亲疏观念,完全是一套不同于常人的评判标准。这些伦理性规则中,充斥着相当浓厚的尊卑、亲疏、名分等色彩,含有明显的父子、夫妻、尊卑长幼间不平等的成分,但是其中也包含有维护家庭和睦、强调家庭成员间相互扶助,特别子孙对父祖、卑幼对尊长的尊敬、抚养的义务。这些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

  注重调解、调处,强调息讼、和息纷争。“和谐”是中国社会的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包含了我们祖先关于社会和人生的高超智慧,对传统社会司法诉讼、解决纷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直接提出“无讼”的理想,就是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欲望,大家相互忍让、体谅,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去过自己应该过的生活,就不会发生争讼;即使有了争讼,也可以相互妥协,和睦相处。在漫长的传统社会里,“无讼”被士大夫阶层视为一种终极的理想和目标,逐渐设计和形成了一套关于“贱讼”、“息讼”、调解和调处的特殊制度。这些制度的消极面在于过于强调“息讼”而忽视了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但对缓和社会矛盾、降低社会成本、消除滥讼现象、达成社会的整体和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毕竟是在农耕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套观念和体制,其中天然地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结构性的缺陷。由于这些缺失是根本性的和结构性的,所以在社会进步的历史洪流中,必然会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精神羁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法律属性是什么意思
法律属性是描述事物在法律上特质和特征的性质。法律属性是指事物在法律上所具有的特质和特征。涉及到事物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权利、义务、责任等方面的性质。由法律规范所赋予,被用来描述和解释事物在法律上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法律属性的研究和理解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规范以及解决法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属性是指什么?
法律属性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关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法律属性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区分法律属性和法律范畴?求解答
法律的属性的概念就是法律的性质,目前世界法律可以大致分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其它法系。中国法律属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系自成一家。法律属性和法律范畴的区分如下:1、法律属性即为法律自身所固有的性质;2、法律范畴是已经经过无数次实践的证明,并已经内化、积淀为人类思维成果,是人类思维成果高级形态...

什么是法律的属性
法律是政治上的正义,是世所公认的公正不偏的权衡标准,是理性的体现,又是一个合同式的契约。法律的性质包括:(1)公正性:法律是正义的体现,它对一切人,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平等的;(2)可变性,法律应该允许变革,当然这咱变革须要慎重;(3)必须遵守性。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人们的...

法律属性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区分法律属性和法律范畴?
法律的属性的概念就是法律的性质,目前世界法律可以大致分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其它法系。中国法律属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系自成一家。法律属性和法律范畴的区分如下:法律属性即为法律自身所固有的性质。法律范畴是已经经过无数次实践的证明,并已经内化、积淀为人类思维成果,是人类思维成果高级形态中具有...

法律的属性
法律的规范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之一。2、法律具有强制力,即可以通过国家的权力来强制执行和实施。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和处罚。3、法律应是公正和公平的,应适用于所有人,并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和利益。法律的公正性是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

法律属性的概念
法的本质属性(马克思):物质制约性和阶级意志性 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一致性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

法律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法律的本质属性是规范性和强制性。法律是由国家或其他权力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条款,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促进公正和平等。法律具有强制性,违反法律规定将会面临惩罚或制裁。同时,法律也具有规范性,它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发展。

法律性质有哪些
法律性质指的是法律所具备的基本特性和属性,它反映了法律的本质和功能。法律性质涵盖了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关系等方面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二、法律性质的几个方面 1. 强制性 法律具有强制性,即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必须遵守法律,违反法律将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强制性是法律...

自然人的三个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法律属性的具体理解
所谓社会属性,就是社会人,群体人,人需要服从社会;所谓自然属性,个人具有的独立性,私有性。法律的最本质的属性是法的阶级性。社会属性表现为一般,自然属性表现为特殊。社会性表现为一般,是第一的。当人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它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家庭这个社会。无论物质条件还是精神生活都离不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