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5-14
历代以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小聪明,并以此在人前炫耀,很少有人想到诚实执政,坦白对人。结果当政者用诡计驭使部属,部属也依样画葫芦用诡计蒙蔽首脑。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真正能做到诚实执政的唯一人选只有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任时,对臣僚敞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伎俩。在即位之初,李世民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贪官污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他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李世民不但没发怒,反而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便欣然接受了这句逆耳的忠言。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大臣魏征拒绝在诏书上签字(注意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就没有法律效力,除李世民外,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止自己的无限权力),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信守诺言的鲁肃
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攻打曹操。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和东吴的都督周瑜经常在一块儿商量军情。
可是,东吴的都督周瑜心地狭窒窄,不能容忍诸葛亮比自己高明,认为诸葛亮日后一定是东吴的大祸害,就想设计害死他。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前来议事。他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说只需三日。果然,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出三日后必有大雾,不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了箭,还估计出一共得箭多少枝。
诸葛亮轻摇羽扇潇洒地对鲁肃说:“你有所不知啊,我方才静听舱外箭雨之声,心中默数,算来此次曹贼所赠之箭应有一十二万五千一百一十一枝!”
鲁肃听得张口结舌,心中暗想:“这人莫非神仙下凡?”
不一会儿,小卒进来禀报,共得箭一十二万五千一百枝。
鲁肃顿时大惊失色,诸葛亮虽多算了十一枝箭,但预算能精确到百位,却也非凡人可以企及的。鲁肃正要恭维一番,却见诸葛亮面色凝重,便不敢出声,想来他是为误差十一枝箭而懊恼。
诸葛亮严肃地对小卒说:“你们仔细清点了吗?”
在小卒眼里,诸葛亮就是神仙,见他脸色难看,吓得扑通跪下:“回禀先生确定细细清点了,不敢有分毫差错。”
鲁肃严厉地对小卒喝道:“再去重新清点,检查一下船舷等处有没有查漏之箭。有错漏者军法从事!”
小卒应声下去了。
鲁肃诚恳地对诸葛亮说:“十二万多枝箭,先生只漏数了十一枝,我已经很佩服。偶有一两枝没有戳稳的箭落入水中也是难免的。先生何必这么严格地要求自己呢?”
小卒再次来禀报,经过核实,仍旧只有一十二万五千一百枝箭。
诸葛亮看着小卒的背影,长叹一声,坐倒在舱板上,神色很难看,好久没有说话。快到东吴水寨时,诸葛亮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着鲁肃深深地鞠了一个大躬。
鲁肃连忙起身还礼,说:“先生为什么对我行这么大的礼啊?”
诸葛亮说:“我有一事相求,听声数箭一事,请代为保密,不要外传,我感激不尽。”
鲁肃说:“先生真是个诚实的人啊!仅数差十一枝箭,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神仙一样高明了,您却为这件事感到惭愧,鲁肃佩服先生的为人,替先生保密就是。”
鲁肃果然是诚信君子,听声数箭的事从未对任何人讲过。因此,历史上只有“草船借箭”而没有“听声数箭”的记录。
七擒孟获
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君刘备死后,许多原来归属国少数民族部落都发动了叛乱,夺取蜀国很多的土地。公元225年初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去平息叛乱。
临走的时候,马谡对诸葛亮说:“南方的少数民族依仗地形险要,离都城又远,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们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用兵的办法,主要在于攻心,丞相这次南征,只有叫南人心服,才能够长久安宁。”
马谡的话,正合诸葛亮的心意。诸葛亮不禁连连点头说:“正是此意,正是此意。”
到了南方,诸葛亮打听到孟获不但打仗勇猛,而且在南方中部地区各族中很有威望,就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于是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
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孟获仗着他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又孟获:“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
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的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咱们来个约定,如果我能抓到你七次,你就归顺蜀国,怎么样?”
孟获不以为然地答应了。
孟获被释放以后,回到自己的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不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被活捉了。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把孟获放回去了。
像这样又放又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孟获,信守诺言,说到做到,待我可以说是仁至议尽了。我打心底里佩服,哪里能不遵守当初的约定呢?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其他部落全部投降,重新归顺蜀国。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臣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和氏壁”,希望赵王答应。
这件事让赵惠文王左右为难:要是答应了,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壁又得不到城;要是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于是,赵惠文王就想蔺相如出使秦国,让他要么把壁带回来,要么把十五个城池带回来。
蔺相如一口答应了,并且说:“不完成使命不回来见大王。”
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了咸阳,秦昭襄王接见了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壁看了看,挺高兴,又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可是就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确信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换壁。
于是,他上前对秦昭王襄王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只是不容易看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壁递给商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壁,就怒气冲冲地说:“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壁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壁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壁在这柱子上一同撞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壁,对着柱子作出要砸碎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壁,连忙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怕再上当,就说:“大王如果诚心换壁,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壁的仪式,我才敢把壁奉上。”
秦王答应了。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的模样,把壁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的咸阳的使臣,在大殿上举行隆重的仪式。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有诚意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壁交出来。”
秦王觉得有道理,不好治他的罪,就放他回去了。
秦国当然不愿意割十五个城池,这件事就这样放下了。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惠文王提拔他为上
第2个回答  2011-09-22
唐太宗的诚信之道
历代以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小聪明,并以此在人前炫耀,很少有人想到诚实执政,坦白对人。结果当政者用诡计驭使部属,部属也依样画葫芦用诡计蒙蔽首脑。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真正能做到诚实执政的唯一人选只有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任时,对臣僚敞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伎俩。在即位之初,李世民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贪官污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他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李世民不但没发怒,反而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便欣然接受了这句逆耳的忠言。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大臣魏征拒绝在诏书上签字(注意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就没有法律效力,除李世民外,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止自己的无限权力),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信守诺言的鲁肃
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攻打曹操。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和东吴的都督周瑜经常在一块儿商量军情。
可是,东吴的都督周瑜心地狭窒窄,不能容忍诸葛亮比自己高明,认为诸葛亮日后一定是东吴的大祸害,就想设计害死他。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前来议事。他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说只需三日。果然,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出三日后必有大雾,不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了箭,还估计出一共得箭多少枝。
诸葛亮轻摇羽扇潇洒地对鲁肃说:“你有所不知啊,我方才静听舱外箭雨之声,心中默数,算来此次曹贼所赠之箭应有一十二万五千一百一十一枝!”
鲁肃听得张口结舌,心中暗想:“这人莫非神仙下凡?”
不一会儿,小卒进来禀报,共得箭一十二万五千一百枝。
鲁肃顿时大惊失色,诸葛亮虽多算了十一枝箭,但预算能精确到百位,却也非凡人可以企及的。鲁肃正要恭维一番,却见诸葛亮面色凝重,便不敢出声,想来他是为误差十一枝箭而懊恼。
诸葛亮严肃地对小卒说:“你们仔细清点了吗?”
在小卒眼里,诸葛亮就是神仙,见他脸色难看,吓得扑通跪下:“回禀先生确定细细清点了,不敢有分毫差错。”
鲁肃严厉地对小卒喝道:“再去重新清点,检查一下船舷等处有没有查漏之箭。有错漏者军法从事!”
小卒应声下去了。
鲁肃诚恳地对诸葛亮说:“十二万多枝箭,先生只漏数了十一枝,我已经很佩服。偶有一两枝没有戳稳的箭落入水中也是难免的。先生何必这么严格地要求自己呢?”
小卒再次来禀报,经过核实,仍旧只有一十二万五千一百枝箭。
诸葛亮看着小卒的背影,长叹一声,坐倒在舱板上,神色很难看,好久没有说话。快到东吴水寨时,诸葛亮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着鲁肃深深地鞠了一个大躬。
鲁肃连忙起身还礼,说:“先生为什么对我行这么大的礼啊?”
诸葛亮说:“我有一事相求,听声数箭一事,请代为保密,不要外传,我感激不尽。”
鲁肃说:“先生真是个诚实的人啊!仅数差十一枝箭,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神仙一样高明了,您却为这件事感到惭愧,鲁肃佩服先生的为人,替先生保密就是。”
鲁肃果然是诚信君子,听声数箭的事从未对任何人讲过。因此,历史上只有“草船借箭”而没有“听声数箭”的记录。
七擒孟获
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君刘备死后,许多原来归属国少数民族部落都发动了叛乱,夺取蜀国很多的土地。公元225年初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去平息叛乱。
临走的时候,马谡对诸葛亮说:“南方的少数民族依仗地形险要,离都城又远,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们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用兵的办法,主要在于攻心,丞相这次南征,只有叫南人心服,才能够长久安宁。”
马谡的话,正合诸葛亮的心意。诸葛亮不禁连连点头说:“正是此意,正是此意。”
到了南方,诸葛亮打听到孟获不但打仗勇猛,而且在南方中部地区各族中很有威望,就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于是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
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孟获仗着他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又孟获:“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
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的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咱们来个约定,如果我能抓到你七次,你就归顺蜀国,怎么样?”
孟获不以为然地答应了。
孟获被释放以后,回到自己的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不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被活捉了。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把孟获放回去了。
像这样又放又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孟获,信守诺言,说到做到,待我可以说是仁至议尽了。我打心底里佩服,哪里能不遵守当初的约定呢?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其他部落全部投降,重新归顺蜀国。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臣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和氏壁”,希望赵王答应。
这件事让赵惠文王左右为难:要是答应了,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壁又得不到城;要是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于是,赵惠文王就想蔺相如出使秦国,让他要么把壁带回来,要么把十五个城池带回来。
蔺相如一口答应了,并且说:“不完成使命不回来见大王。”
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了咸阳,秦昭襄王接见了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壁看了看,挺高兴,又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可是就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确信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换壁。
于是,他上前对秦昭王襄王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只是不容易看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壁递给商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壁,就怒气冲冲地说:“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壁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壁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壁在这柱子上一同撞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壁,对着柱子作出要砸碎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壁,连忙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怕再上当,就说:“大王如果诚心换壁,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壁的仪式,我才敢把壁奉上。”
秦王答应了。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的模样,把壁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的咸阳的使臣,在大殿上举行隆重的仪式。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有诚意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壁交出来。”
秦王觉得有道理,不好治他的罪,就放他回去了。
秦国当然不愿意割十五个城池,这件事就这样放下了。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惠文王提拔他为上大夫。
负荆请罪
蔺相如当了上大夫以后,朝中的武将廉颇觉得蔺相如从没立过战功,只凭一张嘴就当了大官,心里很不服气,于是就想羞辱一下蔺相如。蔺相如听说这件事以后,为了不破坏朝中大臣之间的和睦,使所有的官司员都尽心为赵国的强大努力,就经常躲着廉颇,避免和廉颇发生相突。廉颇知道了这事以后很惭愧,主动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要求蔺相如用荆条来惩罚他。廉颇能够负荆请罪,说明他也是一个诚实的人。
状元爷与状元楼的诚信由来
明朝嘉靖年间,有人在江苏清河县(今淮阴县)衙门口建了一座“状元楼”,这是为当地一位状元修建的,这位状元叫丁士美。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清河县的丁士美到京城赶考。途中,一位姓刘举中见丁士美衣着寒酸,就十分看不起他,当着丁士美的面说:“瞧你那穷酸样,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要是能中进士,我刘举人就从你跨下钻过去。”
丁士美知道那个姓刘的举人是个狂妄的人,不愿意和他费口舌,只是笑了笑。刘举人见他不说话,还以为他胆小,不敢还嘴,于是就更加放肆地嘲弄他。丁士美这个人涵养很好,也不生气,只是笑笑。
丁士美从小家境贫寒,十年寒窗苦读,已经是个才华横溢的书生了。只是他性格内向,不喜欢当众表现自己,大家都不怎么了解他,以为他只是一个懦弱的穷书生。
可是丁士美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胸有成竹地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在三月初的殿试时,丁士美的文章被选为“十佳”文章之一,这十篇文章被送到皇上那里去审阅。皇上看了这十篇文章,觉得都很不错,很难定论,于是就决定把这十个人召到金殿上,进行口试。丁士美声音浑厚,口才出众,当着皇上和文武百官司的面滔滔不绝地讲他的治国良策。皇上听了,龙颜大悦,当时就把丁士美定为头名状元。
再说那姓刘的举人,虽然在那一年也考中了进士,可是他看见丁士美中了状元,想起当初自己狂妄的举动,既羞愧又害怕。羞的是当时的狂傲,怕的是丁士美伺机报复。于是他请同窗好友作陪,找丁士美赔礼道歉。丁士美很客气的接待了他,而且一点儿也没有记恨他的意思,那个姓刘的进士放心的回去了,为此他十分敬佩丁士美状元的为人,于是他决定履行当初的诺言。
不久,这位姓刘的进士被派到清河县任知县。上任后,他立即让人在衙门口修了一座“状元楼”,意思是:状元住在上面,我出入衙门都要从状元身下经过。这既算是履行了当初的诺言,同时也告诉后人:做人要谦虚,比自己才能高的人有很多,不要无端地取笑别人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明朝嘉靖年间,有人在江苏清河县(今淮阴县)衙门口建了一座“状元楼”,这是为当地一位状元修建的,这位状元叫丁士美。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清河县的丁士美到京城赶考。途中,一位姓刘举中见丁士美衣着寒酸,就十分看不起他,当着丁士美的面说:“瞧你那穷酸样,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要是能中进士,我刘举人就从你跨下钻过去。”
  丁士美知道那个姓刘的举人是个狂妄的人,不愿意和他费口舌,只是笑了笑。刘举人见他不说话,还以为他胆小,不敢还嘴,于是就更加放肆地嘲弄他。丁士美这个人涵养很好,也不生气,只是笑笑。
  丁士美从小家境贫寒,十年寒窗苦读,已经是个才华横溢的书生了。只是他性格内向,不喜欢当众表现自己,大家都不怎么了解他,以为他只是一个懦弱的穷书生。
  可是丁士美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胸有成竹地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在三月初的殿试时,丁士美的文章被选为“十佳”文章之一,这十篇文章被送到皇上那里去审阅。皇上看了这十篇文章,觉得都很不错,很难定论,于是就决定把这十个人召到金殿上,进行口试。丁士美声音浑厚,口才出众,当着皇上和文武百官司的面滔滔不绝地讲他的治国良策。皇上听了,龙颜大悦,当时就把丁士美定为头名状元。
  再说那姓刘的举人,虽然在那一年也考中了进士,可是他看见丁士美中了状元,想起当初自己狂妄的举动,既羞愧又害怕。羞的是当时的狂傲,怕的是丁士美伺机报复。于是他请同窗好友作陪,找丁士美赔礼道歉。丁士美很客气的接待了他,而且一点儿也没有记恨他的意思,那个姓刘的进士放心的回去了,为此他十分敬佩丁士美状元的为人,于是他决定履行当初的诺言。
  不久,这位姓刘的进士被派到清河县任知县。上任后,他立即让人在衙门口修了一座“状元楼”,意思是:状元住在上面,我出入衙门都要从状元身下经过。这既算是履行了当初的诺言,同时也告诉后人:做人要谦虚,比自己才能高的人有很多,不要无端地取笑别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