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答案!!高中教师公开招考试题(美术)《就这么多分了,各位谢谢了啊!》

四、判断题
1、著名雕塑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古罗马时期的称呼,其实在古希腊时期被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
2、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应该大量使用专业术语,进行学术研究。
3、学生仅限于以“象”与“不象”、“美”与“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美术欣赏教学中未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学习的结果。
4、奥运会五环标志的颜色有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
5、印章常见的品类有名章、闲章、肖形章等。
6、中国写意画的特点:笔势豪放.一气呵成.造型概括.夸张.重神似.笔墨简练并以书法的笔墨趣味作画,配以诗文题跋、印章 .
7、鉴赏是从理性层面——作者、时代、材料、真伪、寓意等方面进行欣赏,具有审视鉴别性。
8、一块漂亮的颜色并不是放在任何画面里都会显示出它的漂亮,一块在生活中看起来似乎很脏的颜色,放在色彩关系和谐的画面中,却会显得十分漂亮。
五、分析题
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和方法,请根据所提供的分析结果进行单项选择。
1、借《马拉之死》介绍法国大革命及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借《开国大典》向学生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并不把重点放在艺术语言上,这是从 ( ) 的角度进行欣赏。
2、介绍美术作品时着眼于作品在某一画派中的地位及在美术史上的贡献,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因印象画派而得名,所以在美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这是从 ( ) 的角度进行欣赏。
3、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从观念及表现手法上都截然不同,使学生在欣赏比较中看清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面貌,这是从 ( ) 的角度进行欣赏。
4、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怎样围绕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这是从 ( ) 的角度进行欣赏。
5、力求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分析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等,这是从 ( ) 的角度进行欣赏。
A、作品美术语言 B.传记 C.历史研究 D、美术史 E、文化
六、简答题
1、如何理解齐白石作画主张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并举例进行简要说明。(16分)
所有的分数都拿出来了,只有2分,不让加了:(
求求专业人事帮帮忙~!

第1个回答  2007-07-30
判断:
1对.2错,少用专业术语,不能进行学术研究.3对.4对.5错,无名印.6对.7对.8对.
选择:CDEAB
答:似与不似,这是中国艺术的一条美学原则,尤其是绘画作品,意思是说绘画作品不能不逼真,画什么东西不像什么东西,这是对观者的欺骗。但又不能拘泥于物象外在的形象,而应该抓住物象特有的内在本质,发挥艺术想象,或突出或夸张,融入作者的情趣思考,体现于不同其它特象的独有特点。 在“是这一物象又不完全只是这一物象”之间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 中国的意境美在于“不似之似”(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石涛说:“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的似。”这“不似之似”便是在总结前人关心形神关系的美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的,而成为中国画家遵循的法则。中国画不仅有形,而且含有意“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立象尽意”,象只是写实的,而追求“不似之似似之”。不似是手段,目的在“似”。 欧阳修在诗中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知见诗如见画。”晃以道对苏轼的转语中说“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这里的“离形”、“不画形”、“忘形”、“物外形”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即在掌握形似之后的一种“意象变形”。这种变形意在抒情和表现人生,目的是“得似”、“神似”、“得意”、“传情”所以黄宾虹说:“不似之似,仍为真似”,齐白石指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也,太似则媚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急求关于励志积极阳光的5~6分钟的话剧, ·
花老师(微笑):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是你们踏入中学的第一……(哐,若愚在这时闯入教室)若愚:报……报告!(气喘吁吁)花老师(用余光暼了他一眼):进来!(再次微笑)这是你们踏入中学的 第一天同样的教室,不同的人,我姓花,叫花无绝,你们可以叫我花老师,你们千万不要害羞!若愚(举手,花老师示意):我叫若愚,从小...

...的大学素质论文!急急!2500~3000字左右,谢谢各位好心人!
青春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若问什么样的青春最美,肯定的回答是: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切的青春最美,古往今来就立下了远大志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青春因此而熠熠闪光。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目睹军阀混战,洋人横行,光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