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8
用历史的眼光去评价人生,你才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切:有的人机关用尽,才拼得世间荣华富贵,博得个遗臭万年;有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天下人民谋福利,虽然一生衣禄平平,却留下英名万古,永垂世范;有的人家业兴隆,平步青云,如行云流水,成为历史的过客,转眼即烟消云散;有的人能屈能伸,穷通富贵,只如过眼烟云,虽于民无利,倒图个轻松自在……人生百态,百有千秋,称讥毁誉,虽是身后之事,却看出一个人的价值所在。
中国古代的各个学派在探讨人生理想与行的评价标准时,围绕着义与利、理与欲、志与功等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儒家的提倡轻私利而重仁义,存天理而灭人欲,一生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功成而弗居等价值观;道家更是表现出重视精神而轻物质的价值体系;墨家的价值观主张贵“义”,义即是有利于人民的行为……
那么,佛教的价值观又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说明:
一、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在六道轮回中,生命的表演最为精彩,但它会为这些行为付出代价的,就是所谓的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自然规律已经为生命的每一次行动客观地打上了标签,尽管这在现象世间来看,可能会出现为富不仁而享乐不尽的事来,但我们不知道它的前生后世的因果报应链,就不好为它做最终的裁判。但我们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有成长的过程,从低等的无知的到较高的生命形态,甚至是完成生命体验的全过程,最终成佛的使命。这种成佛的可能性使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并将尊重转化为戒律,这就是佛教徒的不杀生戒。不杀生戒,即尊重任何一个生命,因为它们有生存的权利,我们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随意作出剥夺一个生命的决定。
尊重生命,佛教徒认为会引发自尊,并认识到我们自身生命的可贵性。这种可贵,关键在于它本来具有佛性,即每一个生命都有成佛作祖的潜在力量。佛性是平等的,人人本具,这就引发了佛教徒自由平等的理念,及世界和平与宇宙和谐的强烈愿望。于是,佛教成为世界上真正使世界走向和平的宗教,它没有圣战的血腥染污,它没有蔑视人生的粗暴极权,在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中,不断完善自我,成就无私而伟岸的生命尊严。这一切,都是因为佛教徒尊重生命的缘故。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中,人道,佛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只要你成为了人,那就有了希望的光芒。佛经里有六难之说,也就是遇佛世难、闻正法难、生善心难、生中国难、得人身难、具诸根六种稀有难得之事:
遇佛世难。值遇佛陀出世,听闻佛陀的教法,是非常难的。诸经论中开示说佛之出世,数十亿年才有一次。即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有迦叶佛出世;人寿百岁时,有释迦牟尼佛出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有弥勒佛出世。如此,佛陀的出世,颇为稀有难得,而我们的人生也非常难得,所以遇佛出世的事是很难得的。
闻正法难。上面说遇佛世难,而听闻正法同样的困难。就算佛出世时,能生在这个世界上,仍有八难处不得见闻佛法。这八难处是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即生在佛世的众生中,这八处众生还是听不到佛法的。据《大智度论》卷九载,佛度化舍卫城时,此城曾有九亿民众,仍有三亿人全然不知佛法。所以,在缺少善根因缘的时候,虽值佛出世,也不能蒙其利益。
生善心难。《三藏法数》中说:“善心难生,谓人生世间,宿习垢重,恶缘易染,而况邪惑蔽心,生诸贪著。若不遇善知识劝教,则终不能发心,修习善行。故云善心难生。”人生在五浊的世间,从内因来说,我们不明了真理,误解佛法,被邪知邪见所惑;从外因上说,我们会常常受到种种恶缘的染污,所谓近墨者黑,可以说想不学坏都比较难。如果不是遇到大善知识,我们是很难生起善心的。什么是善心呢,善心就是信、精进、惭、愧、无贪、无、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大家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在一天的时间里,有几个时候生起了这十一种善心法。如果生起善心多,那说明学习佛法就有了收获。
生中国难。这个中国,是指佛法兴盛的地方,所以大家不要感到骄傲。生在一介佛法兴盛的地方,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福德资粮具足,常常听闻善知识讲解佛法,并以佛法为准绳,实践佛教的积极人生观。但这不是很容易的事,这要大福报和历劫修行因缘的。
得人身难。经上有一个龟值浮木的故事,在大海中生活了寿命很长的一只盲龟,它随波逐浪,每隔几分钟就浮出水面来呼吸新鲜空气。在海中的波涛上,有一块破木板随着海水起浮荡漾,在木板的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洞,大概乌龟的头能伸进去。在偌大的海洋上,这只龟什么时候才能与这块破木板相遇,何况相遇时,乌龟的头刚好从破木板的洞中伸出来。这个比喻说,我们得人身与盲龟值浮木一样的难。
具诸根难。搞艺术的人总喜欢说,残缺就是美,这种美只能是一出悲剧。人生也一样,几乎不可能完美无瑕,其他的不说,单说我们的身体,生理上的九大系统,什么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几乎每一个人或这或那都有毛病。有的是天生的毛病,有的是后天所致的毛病,有的是业障病,有的是遗传病等等,反正我们总会有一大堆的毛病缠身。若是小点的病也罢了,如果是什么眼耳鼻舌身意方面的毛病,那这一辈子就真的很艰难了,不但自己生活难以料理,还会连累自己的亲人朋友。这就是诸根难具呀。
上面讲了六难,说明能生为人就是大福报,人,是六道的中心点,人可以上为天,也可以下堕于地狱,人可以成佛,人也可以成魔。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非常特殊,是六道众生的枢纽。大家得人生,生于中国,能听闻佛法,诸根具足,得遇善知识,非常难得。就更要珍惜人生,努力修行。
三、成佛的终极价值观

佛教认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的,成佛是我们的必然趋势,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当然需要我们自己的进一步努力。
成佛是我们刻苦修行的自然结果,是我们人生福德资粮完全具足的状态,也是人生完全放弃自我,融入到宇宙大我中的实在。成佛不再有烦恼,而是潇洒而自在,永恒而幸福快乐,自主而纯洁的生命状态。
作者:道坚法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佛教所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在六道轮回中,生命的表演最为精彩,但它会为这些行为付出代价的,就是所谓的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自然规律已经为生命的每一次行动客观地打上了标签,尽管这在现象世间来看,可能会出现为富不仁而享乐不尽的事来,但我们不知道它的前...

佛教三观是指什么
佛教的 价值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如何来判断?就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现在、对未来是有利还是有害,如果是有利的行为,就是善的;如果是有害的行为,就是恶的。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的高度概括是‘四法印’,即: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的‘行’指一切有为之法,因缘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无形的心法皆属行法。‘无常’粗分讲,有生就有灭,变化无常;细分讲,任何事物都无一刹那的恒常,在一刹那之间起著生灭的变化。...

原始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在积极方面所倡导的,则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福、禄、寿,保证在来生来世的涅磐境界中。佛教不给予人今生今世的幸福与快乐,也不给予人现世的功名利禄,它所答应给予的,是永世的幸福,是涅磐的境界。要入涅磐,在消极上要清除各种业障,除去各种罪孽;而积极上要修道,要静坐反省,要念佛祷告,要摒除...

佛教的人生观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那么佛教人生观,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从哲学的角度上考虑,佛教的人生观当然是积极的。我们乍一看佛教的教义,可能会觉得佛教对世界的看法非常的悲观:世界本来虚无,人生皆苦,只有“涅槃”才能获得清净。但是假如我们对近代哲学有所了解的话,就知道,“世界虚无”一直以来...

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
人生佛教,是太虚大师倡导的。批判的是鬼神佛教、山林佛教、经忏佛教、等死佛教等,这些都是汉传佛教所存在的不良或消极厌世的流弊。通过批判,从而使汉传佛教中积极的一面,由此得以充分发挥。人间佛教,是印顺法师倡导的。其主旨是认为,佛教应该回到二千多年前的世尊时代。其目的在于否定整个汉传佛教。...

佛家善品是什么意思?
佛家善品的实践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佛家善品能够帮助个人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从而增强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其次,佛家善品能够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和凝聚力。当每个人都具备慈悲心、宽容心、感恩心等善品时,社会自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六亲无缘是什么意思?
六亲无缘是一种忘我境界,它是被佛教所倡导的一种人生观。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可以抛却自我,不再受到俗世的纷争和欲望的干扰,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探寻内心世界。通过这种境界,人们能够体验到超越物质和生命层面的真实感受,也能够寻得内心的平静和自在。六亲无缘还有另一种解释,即指放弃亲情关系。在现代...

求“佛道儒”三大思想的精髓
(1)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2)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

佛教世界观是怎样的
怎么样去控制、断除这些烦恼呢?佛教有很多方法,其中的一部分,来源于佛教的世界观。 佛教有很多观点,其中有些观点已经超越了普通人所能想象的范围,但总体而言,也可以归纳为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比如说:因为不了解金钱、感情、婚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相或实质,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烦恼与负面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