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2-29
是这样的,古代科考考生和主考官都是名义上的师生关系,苏轼参加科举那一年王安石是主考官兼阅卷,所以也就是师生了。据说考试之前苏轼的名气就很大了,王安石为了缓解他的骄傲情绪挫挫他的锐气,故意将苏轼从状元降为榜眼。
第2个回答  2016-06-01
不是欧阳修阅卷吗?他怀疑苏轼的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所以为了避嫌就把苏轼的文章降为榜眼,而曾巩就阴差阳错的中了状元
第3个回答  2017-03-08
当时,王安石是坚定不移的变法派领袖,而犹豫不定的苏轼眼见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常被 贪污腐败之人利用,成为盘剥百姓的工具,对王安石激进的改革作风不能苟同,于是走上了 积极反对变法的道路。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准备变更科举制度,请求兴办学校,在科举考试中罢除诗 赋等科目,专以经义、论、策来考试。苏轼随即上《议学校贡举状》,论述贡举之法行之百年不可轻改,得到宋神宗的召见。王安石对此极为不满。
之后,宋神宗想让苏轼编修中书条例,王安石强烈反对:“轼与臣所学及议论皆异,别 试以事可也。”当王安石得知神宗打算任用苏轼当谏官时,更是极力阻止,并派苏轼去做开 封府管杂事的小官。
  苏轼在任开封府推官期间,又呈上《上神宗皇帝书》、《再上神宗皇帝书》,直言反对新法。而最令王安石忍无可忍的,是苏轼的《拟进士对御试策》,其中提到:“晋武平吴, 独断而克;苻坚伐晋,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功异。”苏 轼借此含沙射影地批判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不顾阻挠的“独断专行”。
  王安石怒不可遏,向神宗谏言:“轼才亦 高,但所学不正……请黜之。”几天后,他又对 神宗说:“如轼者,不困之使自悔而绌其不逞之 心,安肯为陛下用! ”恰巧朝中有人告发苏轼兄 弟运父灵回乡的过程中偷运私盐,王安石立即下令彻査,并拘捕了相关人员审问。虽然之后查明 此事实属诬陷,但经历了这一次又一次的交锋,苏轼自知已无法再在朝中待下去,于是请求外放,出任杭州太守。
  苏轼虽去,朝中反对变法之声不减。王安石在遭逢诬陷之冤与丧子之痛后,罢相辞官,回到江宁老家。两人一先一后离开朝廷,终有机会 冰释前嫌。
相似回答